![]() |
|||
PMC twenty5 26 --- 三音路三單體落地式揚聲器,有效頻率響應:27 Hz - 25,000 Hz;靈敏度:86 dB / 1 Watt;有效傳輸線長度:3.3 公尺;分頻點:400 Hz & 4,000 Hz;阻抗:8 Ω;尺寸:104.0 * 19.2 * 43.9 ( 高 * 寬 * 深, 單位:公分);重量:25.0 公斤( 一支 );定價: 349,000 元,有胡桃木、紅木、鋼琴烤漆外觀可選擇。 |
|||
那個更寬大音場的實現 --- PMC twenty5 26
南方就像大部份音響店一般,不時總有新朋舊友來訪,有些是基於音響的需求,有些則來討論唱片,有的純來喝杯咖啡坐坐聊聊,看看南方有沒有什麼新玩意新想法,說真的,這些新朋舊友真是南方前進的動力,每次聽著客人帶來南方沒看過的 CD 和 LP,我都會有不少收穫...;好啦,我發現最近南方訪客共同的話題是 ---「你這對新的 PMC 是什麼型號?不用開很大聲就有那麼寬深的音場,音色也華麗了很多,很好聽,但和之前 PMC 的印象有點不一樣喔!」是的,幾乎所有的新朋舊友們都會問我同樣的問題,而主角便是 PMC 最新 Twenty5 系列的大哥大 --- twenty5 26 揚聲器。【下圖便是 PMC twenty5 26 揚聲器出現在 2017 年四月高雄音響展南方展房內的英姿...,雖然 twenty5 26 在展出中大獲來賓及媒體們之好評,我還是得老實說 --- 南方 501 展房主角絕對是鏡頭前那位穿著消防裝的小小兵,由於這位小小兵實在太可愛,音響展期間咱高雄首都音響陳先生的千金為了他幾乎天天來訪...,於是展完後我便將小小兵派去陪陳董千金一年,明年音響展再歸位即可...。】 |
|||
![]() |
|||
PMC Twenty5 系列全員到齊...
隨著 twenty5 26 的到來,PMC 為慶祝自己 25 歲生日的 Twenty5 系列產品終於全員到齊...,去年( 2016 年 )年底 twenty5 22 & 24 這兩款揚聲器便已入駐南方,今年二月該系列的旗艦 --- 三音路三單體的 twenty5 26 亦來到,因此南方將隨時展售 twenty5 的 22、24 及 26 三款揚聲器。據 PMC 原廠表示,Twenty5 系列雖然沿用 Twenty 系列的編號為產品命名( 即使用 21、22、23、24 & 26 ),但 twenty5 系列可是全新的設計,也有新的市場定位...,到底所謂新的設計和定位指的是什麼呢?來,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
|||
![]() |
|||
我們都把錢花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
2011 年我曾到英國參加 PMC Twenty 系列的全球發表大會,當時還順道到 PMC 工廠參觀,有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 當 PMC 老闆 Peter Thomas 在廠房中細心為我們介紹其產品從零件挑選、單體配對等研發設計過程時,他突然眼睛一亮,驕傲地在滿屋嚴選零件前大聲說:「瞧!我們都把錢花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哈,這真是工程師獨有的幸福與滿足...,新的 Twenty5 系列除了聲音表現持續精進外,PMC 有沒有多少花些錢在消費者看得到的地方嗎?哈,在我看來還真有呢! |
|||
三音路三單體的 twent5 26
PMC Twenty5 系列旗艦揚聲器 twenty5 26 終於入駐南方了,一如之前 Twenty 系列的發展模式,三音路三單體的旗艦總擔任壓軸的角色,也就最後才推出的產品...;話說 2014 年三月高雄音響展期間南方展出了 PMC twenty 26 揚聲器,依 PMC 原廠當時的規劃,這款揚聲器預計在那年五月才上市,因此南方展出的其實是 PMC 手邊唯一的原型機,記憶中和後來真正量產品最大不同是 --- 原型機中音單體外頭那片圓型的細密網紋擴散罩是軟的,用力壓會變形( 那應是用來調整擴散罩厚度及網紋大小的臨時代用品 ),待各種變數皆確認後,正式量產版裝當然不是用會變形的金屬製擴散罩...,所以當我拆開 twenty5 26 第一件做的事便是...用手壓壓她中音的擴散罩,嗯,好樣的,是金屬製呢! |
|||
![]() |
|||
上圖是 PMC twenty5 26 在南方的實拍( 話說被四月初下午四點的斜陽照在身上,真的很舒服...),咱直接看圖說故事 ---
( A ), PMC twenty5 26 採三音路三單體設計, 為配合全新修正的低頻傳輸線,其揚聲器下方低頻傳輸線出口被刻意提高( 因此看起來有兩個出口,其實只能算一個大的出口...)。 ( B ), PMC twenty5 26 有胡桃木、紅木、鋼琴烤漆外觀供用家選擇,南方展示的是胡桃木外觀,PMC 一直強調其揚聲器箱體是委由當地傢俱廠所製造( 他們公司在倫敦附近的 Luton ),因此外觀及內在完成度非常高,瞧,這對 twenty5 26 的胡桃木皮多漂亮, 除了單體之外,PMC 連喇叭木皮也保證左右配對喔! ( C ), 和 twenty5 22 & 24 一樣,三音路三單體的 twenty5 26 後方喇叭端子取消 PMC 先前 Tri-Wire 設計,改採 Single-Wire ( 單線 )接法...。 ( D ), Twenty5 26 揚聲器係以兩塊實心不銹鋼底座和喇叭箱以螺絲栓合,並以腳釘前後固定,腳釘高度可在上方輕易調整,因此 twenty5 26 立起來相當穩固。
最後,任何產品用說的看的總是簡單容易,但真要聽了,被感動了,開始認真審視她時,才會發現她是否足夠美與好..., 後頭便是南方和 twenty5 26 相處多時的心得及看法。 |
|||
那個「極簡的純粹」
最近一位友人看了詹宏志先生的《旅行與讀書》一書進而迷上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朗的...職人精神,於是他接著看了不少小野二朗的相關書籍來自我勉勵,甚至還買 DVD 來一睹職人風采( 《壽司之神 --- 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朗獨門秘笈大公開》),或許他對南方有所期盼,蒙他多買一張送我...;我很認真將 DVD 看了一遍,影片中一位美食家是這麼說的,他說任一位偉大的廚師都應有以下五種特質:
一, 對待工作認真,永遠維持最高水準的表現。 二, 一心想提升自已的技術。 三, 愛乾淨。 四, 求好心切,他是團對的領導者而非合作者,他們會固執、堅持自己的方式。 五, 最後,偉大的廚師必定懷抱熱情...。
這位美食家說小野二朗無疑有此五種特質,他還用「極簡的純粹」來為小野二朗的傳奇做總結,咦?怎麼看著看著我好像在 PMC 老闆 Peter Thomas 身上看到相似的特質...,始終專注、一心提昇低頻傳輸線的品質、會自我堅持,對更好聲音的追求永保熱情...,真的很像呢! |
|||
從內心修練起的美好
既然談到壽司之神小野二朗,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到一段某名廚的訪談,他說他不明白為何現在許多餐廳總要一直強調食材的新鮮...,在他看來,當廚師本來就得堅持使用新鮮的食材,這根本不需要特別拿出來講,結果現在大家拼命講這塊,搞到廚藝好像不需認真專研,只要食材新鮮就好,要知道廚藝才是廚師這個行業技藝之所在,要做出讓客人喜愛的美食真要由內心修練起...;嗯, 依他的說法好喇叭用上好單體是理所當然的,根本無需強調,應將心思花在揚聲器整體的調教上,用音樂感動用家,用音樂訴說自身的美好才是...,不過看在 PMC twenty5 26 並不便宜的份上,我們還是多少講一下其單體之美好好了...。 |
|||
![]() |
|||
上圖便是 PMC twenty5 26 的單體配置,由上而下分別是直徑 27 mm 內灌冷卻磁液的軟球絲質高音,中央則是兩吋的中音單體( 原廠表示他們很滿意這顆中音單體的性能及音色,於是 PMC 最後將 twenty5 26 的分頻點定在 400 Hz 及 4,000 Hz,給足這顆中音單體揮灑空間...,對了,這顆中音單體也內灌冷卻磁液,還有,在其後頭磁鐵部份刻意以黑色塑膠罩包裹,以免和下方低音單體相互影響,這些 PMC 都有預先想到呢!),下方則是 6.5 吋的低音單體( 這顆單體是 PMC 為 twenty5 26 新開發的單體,單體振膜係以輕質量玻璃織維及紙漿混製而成,以成就其高剛性及輕質量的追求,PMC 將此設計命名為〝g-weave〞,並輔以長沖程懸邊及散熱良好的合金邊框,因此在性能上會較先前 Twenty 系列明顯提昇...),由於這些單體的性能都很強, 為了讓其徹底發揮,PMC 認真地為 twenty5 26 開發全新的分頻網路( 特別是這款揚聲器被 PMC 視為延續其賴以成名的 BB5i、MB2i、IB2i、EB 1、OB 1i、PB 1i、twenty 26 及 fact. 12 等三音路揚聲器之代表作 ),因此聲音的高完成度是可以被期待的...。 |
|||
![]() |
|||
上圖則是 PMC Twenty5 系列最吸睛的賣點 --- 「Laminair」技術...,PMC 引用 F1 賽車的空氣動力學技術,他們為其先進低頻傳輸線出口加了類似賽車進氣口的擾流板,這塊板子可讓離開傳輸線的極低頻平順地往前,讓低頻傳輸更快更順暢...( PMC 的先進低頻傳輸線確實可以讓他家揚聲器於有限聆聽距離內提供聆聽者良好的極低頻,但這些極低的聲波在傳輸線內幾經轉彎和碰撞,在離開傳輸線出口時容易產生紊流現象( 如下圖左上紅色圓圈者 ),這樣低頻傳輸的速度及量感皆會受影響,而這塊通過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檢測過的擾流板則可效降低此現象 ),其實也是為了配合此技術,PMC 除了為 Twenty5 系列產品再度修改其先進低頻傳輸線,連低音單體也得一併更換...,先說,和之前體積及造型相仿的 twenty 26 相較,twenty5 26 的低頻真的更快更直接,立馬聽得出來呢! |
|||
![]() |
|||
那麼實際聆聽前要...
是的,實際聆聽 PMC twenty5 26 之前,我們得先進行一個小小的儀式,一個組裝的儀式 --- 為了有效降低落地型揚聲器箱體工作時可能的震動,和大多數喇叭廠的作法一樣,PMC 為 twenty5 26 設計了可加角錐的專屬底座,這回 Twenty5 系列落地型揚聲器的底座與先前的 Twenty 系列,甚至和更早之前的 PB 1i、OB 1i、FB 1i 等 i 系列揚聲器不同,來,我特別做了一張圖為大家複習一下,請見下圖 --- |
|||
![]() |
|||
上圖左為 PMC FB 1 的相片,此系列的底座是一塊「工」字型的 MDF 板,兩側有角錐( 角錐為何要刻意伸出箱體之外?這是為了讓揚聲器更穩定,除了聲音的因素外,地震時亦不易傾倒...),保守且典型的英國風;中央是 2011 年推出的 Twenty 系列,為了配合新穎的傾斜式箱體,PMC 為其選用更高級的 MDF 板為底座( 這塊底座較 i 系列薄,卻更扎實且有造型 ),算是頗經典的設計...;右圖則是最新的 Twenty5 的相片,其底座不再由一塊大大的 MDF 板構成,改用兩塊厚且重的不鏽鋼為材料,並以軟木為介質緊緊鎖在喇叭下方...,據 PMC 原廠表示,之所以會以相對昂貴的不鏽鋼取代 MDF 為底座,完全是為了聲音的原故,他們發現不鏽鋼底座較 MDF 板更穩,聲音更好聽,也更有造型...,來,請接著看下圖 --- |
|||
![]() |
|||
上圖便是 PMC twenty5 26 在拆箱時南方 的實拍,那片厚沈的不鏽鋼便是 twemty5 26 的前底座,另有一塊後底座沒有入鏡...,我拿起一塊不鏽鋼底座秤了一下,乖乖,整整 910 公克...,嗯,如果您以為這塊 CNC 車出來的底座會讓我眼睛一亮,那您就猜錯了,真正讓我眼睛發亮的是下圖 --- |
|||
![]() |
|||
是的,讓我眼睛更亮的那四支要貫穿底座,且將箱體震動傳導到地面的角錐( 見上圖 ),這四支角錐有何特別之處,值得在此說嘴?答案是...這四支角錐竟是以實心不鏽鋼柱用車床一支支車出來的,這個成本肯定比整塊底座高上不少...,當然,這也是聲音的考量,PMC twenty5 26 真的那麼好聽嗎?來,談實戰心得了。 |
|||
PMC twenty5 26 實聽...
坦白說,要真正瞭解某樣器材好聽與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帶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及一顆開放的心,然後向離家最近或熟識的音響店預約試聽,我想沒有比開放的心靈及實際充分聆聽更能體會該器材的美與好...,而南方的實戰心得您何妨當作是南方個人的搭配經驗分享,哈,我不太會吹牛,您隨來可以來南方實際體驗體驗...。
關於實聽,有幾件事建議您先知曉: 首先,三音路三單體的 PMC twenty5 26 雖然面寬只有 19.2 公分( 不含下方底座 ),但其低頻可下潛至 27 Hz,因此一般居家客廳、音響室及書房等都很適合讓她歌唱;其次,由於 twenty5 26 低頻傳輸線出口朝正前方,因此離牆的距離較彈性,既使貼後牆擺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表現...( 如果可能,讓 twenty5 26 離後牆 30 公分或以上,我相信音場會更深更自然 );第三,twenty5 26 的靈敏度為 86 dB,實際搭配,她絕不算很難驅動,不過要將其性能徹底解放,足夠的驅動力還是需要的。
在南方,我將店中所有的綜合擴大器及前後級擴大器都搬出來一一和 twenty5 26 過招,嗯,如前所述,面對這類三音路三單體的落地型揚聲器,足夠的驅動力是需要的,因此南方現有的綜合擴大器中以德國 AVM 的 A 5.2 和 PMC twenty5 26 最搭( 該機輸出功率為 220 瓦 / 8 Ω ) ,丹麥 Densrn B-130XS 綜合擴大器則可讓 twenty5 26 發出清澈甜美的音色,但對大勳態或低頻表現搶眼的錄音,其中低頻的層次還是多少受到限制...;在前後級擴大器方面,我用了 AVM PA 8 / SA 8.2、AVM PA 5.2 / MA 3.2S、Densen B-200 / B-310,以及甫進南方的 AVM Ovation 系列的 SA 6.2 後級擴大器等組合來驅動 PMC twenty5 26,嗯,和不同擴大器合作演出,基本上 twenty5 26 維持了 PMC 他家產品一貫的風格 --- 能輕易描繪出明確的定位及音場、有快速富層次的低頻,但不同擴大器組合間的差異主要在中高頻的音色和低頻的量感及質感上,這點讓用家有不少自行發揮的空間...。 |
|||
![]() |
|||
如前所言,要體會 PMC twenty5 26 之美好,您真得親臨南方才能聽聞,但身為南方主人,多少得為其吹噓一番...,來吧,在不過度吹牛的情形之下,讓我換個角度,用一段故事來訴說我對 twenty5 26 的認知。 |
|||
![]() |
|||
上圖是今年( 2017 年 )高雄音響展的大展黑膠《以時間入味的, 傳奇 ( II ) --- 奧地利鋼琴家史寇達的蕭邦專輯》之唱片封面,這個錄音於 2016 年六月於台北松菸誠品 B 2 的音樂廳進行,本企劃案公會是和金革唱片合作,真的很感謝金革唱片的大手筆,能包下這座音樂廳整整兩天,讓老大師慢慢述說他心中的蕭邦印象。 |
|||
![]() |
|||
上圖為誠品音樂廳實拍,這座音樂廳共 361 席,由日本永田音響負責聲學設計( 洛杉磯知名的迪士尼音樂廳亦由該公司負責聲學設計 ),誠品音樂廳舞臺 寬 * 高 * 深 分別為 15.0 * 6.5 * 6.5 公尺,500 Hz 的殘響空席為 1.3 秒( 滿席推定為 1.1 秒 ),無論音樂會或錄音,皆是十分理想的場所;本專輯委由國內知名錄音師饒瑞舜先生負責,照片中可清楚看到他一共用了四支麥克風( 兩近兩遠 ),依我對饒先生之前作品的瞭解,他很擅長利用此類擺法來追求細節及音色上的平衡...( 2014 年高雄音響展黑膠便大多為饒先生的錄音 ),對了,請注意相片右下方有張椅子,上頭居然擺了一支小揚聲器,有沒有人知道這支揚聲器的用途為何?...,...,...,來,公布答案 --- 每位音樂家都有自己的...習慣,除了經紀人之外,鋼琴家史寇達希望錄音進行中音樂廳內不要有任何人,有任何需求或想法他會透過麥克風讓在外頭鑑聽的錄音團隊知道...,而這支小揚聲器則是用來將工作人員的想法回應給大師,哈,就互相溝通用的啦,您有猜到嗎? |
|||
![]() |
|||
上圖為史寇達大師和錄音師饒瑞舜先生的工作照,大師一生至少完成三百多張專輯的錄音( 我想這絕是高雄音響展邀請錄音的音樂家之最大值,真的...),豐富的錄音經驗也反映在錄音效率上,大師每錄完一首作品就會走出音樂廳到一旁的工作檯 ,邊聽錄音邊和錄音師討論,我發現他非常清楚自己是想要怎樣的一個蕭邦印象,於是大師在音樂會後離開臺灣前,整張專輯的剪輯幾乎完成了呢! |
|||
![]() |
|||
上圖截取自 PMC 原廠官網,介紹的是位於咱台灣淡水的洋活錄音室( SeaSide Mastering ),該錄音室由王秉皇先生主持,和許多國外一流後製錄音室一樣,流行音樂案子佔了此類錄音室工作量的大宗( 畢竟流行音樂量大且捨得花錢...),這些年高雄音響展發行的古典黑膠唱片也都委由王先生為我們精心後製,這張《以時間入味的, 傳奇 ( II ) --- 奧地利鋼琴家史寇達的蕭邦專輯》亦不例外...,來,上圖舉目所及全都是 PMC 他家的揚聲器( 包括 BB5 XBD-A、LB-1 簽名版,還有專為錄音室設計的 twotwo.5 & twotwo. 8 等,藍色的那對則是 PMC 多年前推出的主動式揚聲器 AML 1,知道這款揚聲的朋友應該比較少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疑懷這張相片有沒有作假...,哈,下圖是我今年( 2017 年 )三月造訪洋活錄音室的實拍,除了 AML 1 被移除他用 外,其餘的都在,證明 PMC 沒有騙人喔! |
|||
![]() |
|||
錄音室和家用音響相同,就只有一個皇帝位,那洋活搞那麼多對大小不一的揚聲器幹嘛呢? 多年前我第一次造訪洋活時便向王先生請教這個問題,王先生告訴我...後製主要的工作是要讓音樂〝好聽〞,而 PMC 的大傢伙 BB5 XBD-A 無疑是鑑聽揚聲器中的佼佼者,他總能提供豐富且正確的音樂訊息協助他在為母帶進行後製時做出好的判斷...,但問題是消費者在家聽音樂,使用的揚聲器從幾百元的電腦小喇叭到上百上千萬的 Hi end 音響都有可能,如果想做的更好,那麼在比較沒把握的片段( 特別是低頻的質感及量感 ),他會依序使用這些大小不一的揚聲器反覆聆聽,這樣雖然費工費時,卻可讓他的作品在大部份的音響系統都好聽...,嗯,真是專業啊!
咦?所以經過洋活及國外諸多以 PMC 產品擔任鑑聽揚聲器的後製錄音室所做出來的 CD,消費者若 也用 PMC 喇叭聽會比他牌喇叭聽來得對味嗎?哈, 這個帶著陷阱的問題我也曾問過王先生,他可是收起笑臉認真地告訴我:「找我們後製,做出來的作品一定要在大多數音響系統都會有好表現...,不可能只在 PMC 上特別好聽...,不過如果你一定要說這類 CD 用 PMC 聽和用他牌喇叭聽有何不同,比較正確的說法是 --- 你很有機會聽到和我在控制檯上聽到的是一樣的音色及聲音表現....。」嗯,對 PMC 用家們來說,這是一段多甜美的話語啊! |
|||
抱歉,話題回到 PMC twenty5 26 身上...,這些年有不少人帶著自己心愛音樂來南方挑器材,這些音樂型式百百款,從單一器樂、人聲、日本電玩配樂、歌劇、電影原聲帶、國台客語民謠,一直到大型管弦音樂都有,通常我都建議試聽器材播放的音樂應由簡而繁、樂器的編制由小而大...( 相信我,大部份合宜搭配的音響系統在呈現〝大〞的音樂片段時是不容易馬上有明顯破綻的,但在播放相對〝小〞的音樂時,是否可以直擊人心, 您只要試著和自己對話,便可做出喜歡或不那麼喜歡的判斷...),但唯獨鋼琴最為特別,我還真無法為其定位,因為有時一部鋼琴便可唱出整支管弦樂團的音色與情愁,如果我只能一段音樂來評判某套音響組合是否美好,鋼琴演奏的曲目將是我的首選。
這張史寇達的蕭邦專輯收錄了包括敘事曲、搖籃曲、幻想曲、圓舞曲、夜曲及練習曲等,錄音時大師已高齡 89 歲,我知道有部份樂迷會以演奏技巧來評論本片,但我個人認為應該把目光及心胸放遠些,史寇達彈了一輩子的鋼琴,老了他還想藉蕭邦作品留給台灣樂迷些什麼?當王秉皇先生把後製完成的母帶交給我時( 時間應是去年八月 ),我用南方的 BB5i、Fact. 12、twenty 24 & 26 反覆聆聽( 哈,那時 Twenty5 系列尚未推出 ),我真覺得我只聽到史寇達對音樂摯誠的奉獻,那是一種加入人生歷練後的細緻美學,而當 twenty5 26 到達南方,我急著想瞭解其實力,我播放的第一個曲目便是這張黑膠專輯 B 面最終的 E 大調練習曲, 作品 10, 第三首《離別》,您知道我期待在 twenty5 26 身上得到些什麼嗎? |
|||
![]() |
|||
話說錄音前大師開出的曲目清單是沒有這首《離別》的,但就在 錄音曲目全部錄好,錄音師準備進場收設備,攝影師也拎著裝備急著進場拍照時,不料音樂廳內竟又傳出音樂...,《離別》,這是大師留給我們的禮物嗎?當時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都放下手邊的工作,透過工作檯下小小的揚聲器欣賞這份感動...,一個月後母帶經剪輯、混音及後製交到我手上,我才赫然發現大師演奏本曲時不覺隨著音樂低聲吟唱,而他的吟唱聲亦被我們小心地保留下來,那是一種音樂家出自內心的喜悅,而音樂也隨著吟唱聲更加自在...,我很喜歡用這段《離別》來檢視新進南方的器材是否具有足夠的感染力,如果您手邊也有這張黑膠唱片, 也請試著聽聽看...。
用 PMC ttwenty5 26 來聽史寇達的《離別》會如何呢?我想絕對是新引入的「Laminair」技術之原故,唱針一放下去,史寇達的琴音便緩緩流出,我注意到 twenty5 26 的低頻果然較 twenty 26 更迅速且自然,音樂也更加流暢,而大師的吟唱聲是混在音樂中的,時明時隱,伴著旋律前進,卻絕不搶戲( 這點三音路三單體的 twenty5 26 就比 twenty5 24 再清楚自在些 ),聽著聽著不覺恍神,直到音軌唱完我才慌忙舉起唱臂,twenty5 26 真的好聽,好會歌唱呢! |
|||
![]() |
|||
好吧,PMC twenty5 26 很有感染力,能將小編制的作品唱得很棒,那她表現大編制的作品表現又如何呢?哈,twenty5 26 可是南方今年參加高雄音響大展的主力,在近八十間展房拼勁嘶吼中,twenty5 26 仍以具說服力的動態和低頻受到觀眾及媒體們的讚譽,所以大動態的表現我就在南方等對 twenty5 26 有興趣的朋友來實際聽聞...;對了,提到今年的高雄音響展,基於對 twenty5 26 好表現的信任,儘管我也準備了多段超超大動態的 show pieces,但我發現大展期間南方展房播放室內樂的時間竟比播放大型管弦樂作品的時間還多,嗯,只因為她實在夠全面且好聽啊! |
|||
結 語
我一直覺得這些年高音質音樂檔案之流通真帶給家用音響極大的前進動力,許多以前不容易聽到的音樂細節及動感在高音質音樂檔案中得到解放,為了唱好這些音檔,揚聲器、擴大器 及 DAC 等都得跟著提昇才行...,當大家都進步了,那麼進步步伐小的,就相對顯得退步...;PMC 全新搭載「Laminair」技術之 Twenty5 系列具有更快更富層次的低頻、更寬深的音場,同時保有甜美的音色,在我看來,PMC 這步跨得算大,讓他家產品在市場上更富競爭力...,PMC Twenty5 系列的旗艦 twenty5 26 已入駐南方,和同系列的 twenty5 22 & 24 共同候教,等您聽聞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