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進化,更强更美 --- PMC FB 1i 落地型揚聲器
有效頻率響應:28 Hz - 25,000 Hz;靈敏度:90 dB / 1 Watt;有效傳輸線長度:3.0 公尺;分頻點:2,000 Hz;阻抗:8 Ω;尺寸:103.5 * 20.0 * 31.0 ( 高 * 寬 * 深, 單位:公分;另腳釘 2.5 公分高,加原廠底座後,寬 * 深 為 28.0 * 34.5 公分 );重量:18.0 公斤( 一支 );定價:143,000 元。 |
|
|
|
從 PMC 最早的家用落地揚聲器說起...
大約十年前 PMC 曾要求他的經銷商們提供意見 --- PMC 到底要不要推出“落地版”的家用揚聲器...;何謂“落地版”揚聲器呢?那時 PMC 大型揚聲器包括 BB 5、MB 1 / 2、IB 1/ 2 及 AB 1 等,PMC 為這些揚聲器認真設計了專屬腳架,雖說這些腳架在高度及材料上完全與揚聲器匹配,但也因而限制其被擁有,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在這種大型揚聲器下方再加個腳架,後來 PMC 終於推出“落地版”揚聲器,第一款即為本文主角的前身 --- FB 1( 1999 年 )。
兩音路設計的 FB 1 甫推出即大受好評,以一個經銷商的角度來看,PMC 聰明地用了一種比較容易成功的方法來建構其第一款家用揚聲器 --- 即選用其在市場早有定評的書架式揚聲器 TB 1 為依據,使用相同的單體,修正其分音器,然後新設計一組落地的喇叭箱體,將 TB 1 的低音傳輸線由 1.5 公尺延長為 3.0 公尺,於是低頻得以向下延展到 28 Hz,這些改變看似容易,PMC 可是花了近兩年才完成。 |
|
|
|
由 FB 1 到 FB 1 Plus
2004 年 PMC 將其產品中使用鋁合金振膜高音單體的型號一律改為和高階產品相同的 vifa 軟球絲質高音單體,受影響的型號包括 GB 1、TB 2 及 FB 1 三款,新高音單體的使用讓這三款揚聲器的高頻細緻不少,而 PMC 也在其型號後頭加上“ Plus”以兹分辨( 於是 FB 1 便改名為 FB 1 Plus ),當時 PMC 曾提供套件供消費者升級,套件中除了兩顆高音單體外,還包括兩片全新修正的分音器...,PMC 的認真由此可知。【PMC 的認真的地方還有 ---當年 PMC 為 FB 1 設計了外加式的專屬底座,此底座讓 FB 1 美觀且安定,不過這個的底座當時還得另外收費,如今已成為 FB 1i 的標準配備( 見上圖 ),相信我,這塊經設計的底座亦是 PMC 家用落地系列好聽的關鍵之一呢! 】 |
|
|
|
由 FB 1 Plus 再到 FB 1i
2008 年底 PMC 再將 FB 1 Plus 升級成 FB 1i,以經銷商角度再看,我覺得...基本上...吾人可將此變化視為 PMC 終於明白自己實力,不需要總是提著錄音室鑑聽揚聲器的招牌才有信心面對市場競爭與消費者疑異的作為,因為 PMC 終於把“家用”及“專業用”系列完全分開,雖然兩系列基本上有著相同造型、相接近的音色,以及一樣的好聲音。
FB 1 Plus 及 FB 1i 二者間的差異,除了高音單體由 vifa 換成挪威 seas 和 PMC 共同開發成功的振膜軟半球高音外,PMC 還一併將低音單體的框架改以鋁鎂合金為材質( 使散熱更好,低頻的表現亦更精彩 ),貼上更高級的木皮,並運用 PMC 新的“先進傳輸線( 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 縮寫為 ATL )”使其低頻更合理且迅速豐富。 【左圖為 PMC 公佈的 FB 1i 箱體內在,其使用的先進傳輸線清楚可見 】 |
|
|
|
More FB 1 與 FB 1i 的小不同...
在 FB 1i 即將到南方的前一天,我認真 地研讀其和之前 的版本在數據規格上有何異同,好做為是否讓 FB 1i 正式進駐的“觀戰重點”,結果有一個數據引發我的興趣,那便是 FB 1i 的分頻點和 FB 1 Plus 一樣,已下修到 2,000 Hz ( 先前的 FB 1 為 3,000 Hz ),PMC 強調,FB 1 Plus 及 FB 1i 所搭載的高音單體頻率響應最高可超過 30,000 Hz,其中頻延展性亦佳,因此他們試著將分頻下修,結果發現高音及低音單體的銜接更平順,同時能減輕低音單體的工作負擔( 這也是當年 FB 1 升級成 FB 1 Plus 的用戶,除了高音單體的更換外,連同分音器亦需一併更換的原因...),讓 整體的表現更輕鬆好聽,相信當年曾升級的朋友可證明 PMC 所言不假。 |
|
|
|
友善,由 FB 1i 開始
是的,我真覺得一向嚴肅、總是一絲不苟,以做鑑聽揚聲器起家的 PMC,他們現在開始明白...其實在批判前...可以邊敬禮同時保持微笑的,嗯!講白一點,我覺得 PMC 真的變友善了( 新的 PMC 產品對空間及對搭配的擴大器友善多多 ),而這是我在南方和 FB 1i 相處好幾個月的最大心得...。
話說...小弟不才, 最近受邀擔任 MUZIK 雜誌 2009 唱片大賞的評審,品評項目除了美編及企劃外,當然還包括演奏及錄音等,能當評審...算是對我個人音樂品味的肯定,得嚴肅行事,我試了包括 PMC MB 2i ( 2009 年 9 月進駐南方,是 PMC 最新款的大傢伙 )、PB 1i、OB 1i 及 FB 1i、義大利的 Admonitor 等揚聲器,希望從中選一套來當評論的標準,最後我選用英國 naim 的 Uniti ( 註 )及 FB 1i 的組合來統一聽聞...,咦!為何不用更高級的 PMC 來聽...?我想一定有人會有此疑問,我的答案是 --- 相信我,PMC 這款新的 FB 1i 已足以提供豐富且正確的音樂訊息供我聆判這些入圍片子的優點,那...片子如果有缺點呢?嗯!坦白說,FB 1i 也唱的相當清楚明白,不過有人買音響回家是為了聽唱片的缺點的嗎? |
|
|
|
台灣愛樂之愛樂台灣
在入圍的唱片中,由德國指揮家赫比希( Günther Herbig, 1931 - )指揮咱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一入手便吸引我的目光,當然也馬上將 CD 片放入 all - in - one 的 naim uniti 的托盤中,然後靜候 FB 1i 告訴我赫比希與 NSO 的馬勒第六有多好...( 雖然我早已定居高雄,但對 NSO 並不陌生,唸研究所那兩年我買了該團的所有套票音樂會來聽。不可否認的,這些年該團的演奏能力、曲目安排的質、量和創意、客席指揮的水平等皆為本土樂圍之首,這些努力所換取來的成就,在其演出及出版品上 皆可明白聽出...)。
我曾聽過指揮家梅塔指揮以色列愛樂演出馬勒第六號交響曲的現場演出,以弦樂細密華麗聞名的以色列愛樂將這首馬勒近乎自省,為自己尋找生命中心( or 終點 )的作品演奏的美絕,那份感動迄今仍讓我難忘,不過我在這套 NSO 的錄音中竟聽到部份相近的感動...。 |
|
和馬勒所有的作品一樣,第六號交響曲同樣擁有所有音樂元素和色彩,第一樂章 NSO 在赫比希的帶領下以直接、不耽溺的方式面對馬勒,由 FB 1i 身上我發現 NSO 弦樂的綿密度極佳( 遠超過我的預期 ),音色華麗度亦有相水準,不過低音部缺乏“沈”的音色,於是一切略顯急促不安,不過有趣的美好仍不時閃亮,是指揮的功力吧! |
|
本曲的第三及第四樂章對指揮、樂團和觀眾都是挑戰,“要相互自剖、優雅且自制地美美掏心掏肺面對生命”( 忘了那位樂評家對這兩個樂章的形容 ),透過 FB 1i,她細細卻也明白告訴我... NSO 的樂音中仍欠缺“速度”這個元素,是的,NSO 在許多時刻始終快不起來,濃密不起來( 也就是說...各聲部間的銜接可以再密實些 ),於是快慢變化的斧痕明顯,全曲像是外觀己修第完畢,但內在仍待補強的 近成品…,不過我會以「這是一個可以令人用心去聆賞及感動的錄音」來做結,也建議大家務必買來聽聽,這可是我今年最大的驚喜!
對了,赫比希的指揮資歷相當豐富,他曾任德勒斯登愛樂總監( 1972 - 1976;其前任為知名指揮家馬舒( Kurt Masur ),繼任者為悲劇色彩濃厚的指揮家凱格爾( Hubert Kegel ))及底特律交響樂團總監( 1984 - 1990;其前任為指揮家杜拉第,繼任者是如今大紅的葉維 ),我手頭上 另有一張赫比希指揮德國 Saabruckner 廣播交響樂團錄製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 Berlin classics 0094612BC, 1999 年錄製 ),有趣的是 --- 除了第四樂章的長度咱 NSO 多了近一分鐘外,前面三個樂章的演奏時間幾乎一樣,這表示赫比希的樂念相當堅定,且有能力驅策樂團達成演繹的目標...,住臺北台北的朋友真該多聽聽他的現場演出,肯定會有收穫。 |
|
|
|
More 馬勒作品的詮釋
該如何詮釋馬勒的作品?我在《Conductors in Conversation》一書中找到些許線索 --- 該書作者 Jeannine Wagar訪問某指揮大師( 對不起,我竟忘了大師是誰...):「我們知道您每年約需指揮 80 - 100 件作品,這些作品中通常有多少是新增的?而您又須花多少時間在這些新曲目上?」
大師答道︰「以我的年齡,其實很多作品已經指揮很多次了,例如布拉姆斯的所有交響曲我大概各指揮過 150 - 160 場次…;但現在如果要我學習一首馬勒的交響曲,我想我大約要花一年的時間準備才可以上台。」
(要知道,大師已是每年有近百場演出合同的知名指揮家,這樣龐大的工作量他怎麼可能花一年功夫只為一首交響?這一年中他到底做了何事...?)
大師接著說︰「這一年裡我必須儘可能花時間詳細的鑽研總譜,此外,我需要知道馬勒在寫這個作品時他個人的際遇如何,以及當時其他作曲家有哪些重要作品被完成,還有那時歐陸的藝術、智能及政治的大環境是如何。最後,我還得經常問自己 --- 這段音樂到底想說些什麼、想表達些什麼…?」
如何?看來當大師也不容易...,而吾等只要負責聽就自以為已擁有整個世界,相對幸福,不是嗎? |
|
|
|
美麗好聽的進化 --- 全新 PMC FB 1i
由於任一首馬勒的交響曲作品皆同時包括喜怒哀樂、極大極小、極悲狂喜等所有元素,FB 1i 坦然的表現讓我不用再舉別的例子便可大聲扡說 --- PMC FB 1 家族,由 FB 1 到 FB 1 Plus 到 FB 1i,聲音是愈來愈好,低頻的速度也愈加迅速合理,外觀也明顯變精緻,是一份美麗的進化。
還有,FB 1i,靈敏度達 90 dB,對擴大器和善;全新 i 系列專屬高音單體,讓聲音細緻兼帶有甜味,擴散性超佳,定位準確,讓您完全不需預留想像空間...。
最後...,FB 1i,南方隨時展示,歡迎試聽喔! |
|
|
|
同場加映 --- naim 的 Uniti ...
英國 naim 新推出的 Uniti 是一款相當有趣的...音響器材,她既是 CD 唱盤、擴大器,又是 FM 收音機、數位收音機及網路收音機,還可以接收 i-pod 的音樂訊號,更猛的是 --- uniti 留有一組 USB 接頭,可以直接讀取 24 bits 的高階數位檔案,加上三組類比和四組數位輸入,50 瓦的驅動已可讓包括 PMC FB 1i 等揚聲器自在歌唱,功能 all - in - one,幸福也 all - in - one,剛進駐南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