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PMC Twenty 系列三音路揚聲器 --- twenty. 26,正式入駐南方...


PMC twenty. 26 落地型揚聲器,有效頻率響應:27 Hz - 25,000 Hz靈敏度:86 dB / 1 Watt;有效傳輸線長度:3.3 公尺;分頻點380 Hz 及 3,800 Hz;阻抗:8 Ω;尺寸:106.2 * 19.0 * 43.9 ( 高 * 寬 * 深, 單位:公分;另腳釘 2.5 公分高 );重量:22.5 公斤( 一支 );定價: 胡桃木與紅木外觀 300,000 元 / 鑽黑鋼琴烤漆 320,000 元


其實自我挑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其實許多藝術家終其一生不斷自剖,一再挑戰自我,他們要的不僅是樂趣,更是一種生存價值的追求...,但對許多企業而言,自我挑戰的目的,除了為超越競爭對手,維持競爭強度外,更是一種想理的實現,當年 PMC 自我終結早成經典的 LB 1 揚聲器之產線,理由是 --- LB 1 真的很棒,棒到如果不將之停產,他們根本不會想再一次挑戰自我,開發更棒更好聽的揚聲器...,PMC 在 2013 年悄悄終結其 OB 1i 及 PB 1i 之產線,為的是給自己壓力,不然 Twenty 系列的新一哥 twenty. 26 可能還得好些年才生的出來...。


開始懂得搞神秘的 PMC...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今年( 2014 年 )三月高雄音響大展南方 501 展房發聲的揚聲器是英國鑑聽揚聲器名家 PMC 最新款的三音路三單體作品 --- twenty. 26,這對 Twenty 系列的新作二月底才在英國發表,三月便在咱高雄露面...,不過很少人知道,大夥兒在展場聽到的這對 twenty. 26 並非量產品...,PMC 預計 twenty. 26 的上市日期是 2014 年五月,但 PMC 老闆 Peter Thomas 堅持新作的亞洲首發要在台灣,於是 PMC 的業務總監只好把他家 twenty. 26 原型機...,嗯,應說是原型揚聲器,快遞來台給樂迷們搶先聽聞( 話說今年高雄音響大展壓了 1,500 張示範黑膠,每張都印有編號,由 KH0001 到 KH1500 不等,我在此自首,編號 KH0002 那張在我手上,那 KH0001 的籤王在誰那兒?偷偷告訴大家...在 PMC 老闆 Peter 那兒,我還可以告訴您 KH0003 的在 AVM 老闆 Udo 那兒...,我可沒有特權,這些編號在前面的唱片是 PMC 及 AVM 本地代理商瑩聲國際向主辦單位加價標購的...),很夠意思吧!

 

來,再說一段八卦...,今年元月 28 日我收到一封來自瑩聲國際的 mail,附件有一圖檔,信件內文只有兩句 :「本圖僅作參考用,請勿轉載至任何網站或 facebook( 請見左圖 )。」該圖上下以紅底白字標示 --- 〝重要!本訊息只供 PMC 的代理及經銷商傳閱,請勿散佈或轉貼到任何社交網站〞...,這張 DM 的目的只有一個,告訴我 PMC 最新的 twenty. 26 揚聲器就要上市了,他們還特別搞神祕,將謎般的 twenty. 26 刻意抹黑,讓大家猜不到她到底是幾音路幾單體,哈,我試著用 photoshop 慢慢修圖,經去色反白等處理,成功破解 PMC twenty. 26 的秘密,可惜,只能自爽在心頭,不能轉載,不是嗎?請見下圖。



看圖說 twenty. 26 ( 一 )

 

從破解的圖檔可知,PMC 這款全新設計 twenty. 26 採三音路三單體設計,其下方兩個矩型的低頻傳輸線出口像極了 PMC Fact 系列的 fact. 12( 哈,fact. 12 我可熟了,除了南方,我還買一對回家自用...),由於當時 PMC 並未公佈 twenty. 26 的規格,但照片的出現還是令我胸口大石終於落了地...;2013 年上半年 PMC 默默結束其 i 系列的 OB1i 及 PB1i 的產線,依他家慣例,停產前得將扣掉未來售後服務所需的剩餘好料用掉,PMC 於是推出性能提升過的 OB1i S 及 PB1i S 兩款限量簽名版揚聲器,此舉除了可提高自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外,更可爭取新系列產品的研發時間( 簽名版的 OB1i 及 PB1i 的成本較高,但台灣仍維持和一般版相同的定價,OB1i 為 280,000 元,PB1i 則為 370,000 元...),照片看來 twenty. 26 有著和 OB1i 相似的單體配製,我有兩個疑問在心中 --- ( A ), OB1i 已是非常成熟的產品,twenty. 26 真能較 OB1i 好 聽多少?還有,( B ), twenty. 26 的定價是多少?會大於 OB i  加 PB1i 價格的一半嗎( 即( 280,000 + 370,000 )/ 2 = 325,000 )?在 twenty. 26 未到南方前,我一直在想這兩件事。


沒容易那麼被超越的 OB1i 及 PB1i...

 

咱不抬槓...,揚聲器採兩音路或三音路設計都有很棒很好聽的可能,就 PMC 而言,之前的 LB1 及 TB1、FB1、AB1,如今的 twenty. 21、22、23 & 24 等,都是標準的兩音路兩單體,輔以低頻傳輸線之設計,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內,這些揚聲器已能滿足大多愛樂者的需求...,但就 PMC 的產品而言,其三音路的揚聲器作品,從最早的 BB5,一路到 IB1、EB1、IB2、OB1、PB1,以及最新的 fact. 12 等,都是為了追求更明確俐落的音質表現而設計( 別忘了 PMC 骨子裡的鑑聽精神...),其分音器都是採用斜率較高的四階分音,於是許多揚聲器在某些頻段音色音場慣有的模糊,在 PMC 這些三音路揚聲器身上還真將模糊一掃而空...。

 

OB 1i  及 PB 1i 當南方主力商品已好些年,這兩款揚聲器皆具有音色甜美、動態寬廣,不用很大音量便有豐富具層次感頻等優點,特別是後期用料更棒的簽名版,其音色更多了一層高貴感,在我看來,在相近價位要超越他倆的成就並不容易,只比 OB 1i 貴兩萬元的 twenty. 26 能好多少?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看圖說 twenty. 26 ( 二 )

 

「PMC 是一間沒有秘密的公司。」這是 PMC 首席設計師兼品牌擁有者 Peter Thomas 經常掛在嘴邊的話...,2011 年我曾造訪 PMC,Peter 大方地介紹工廠每一角落,為我們重建她家產品的生產流程,講的非常仔細,連研發過程遇到那些問題,甚至最後如何克服亦坦誠分享,問一答三,PMC 是一間沒有秘密的公司 ,唯有自身不斷精進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音響市場中存活下去...。

 

Twenty. 26 的定價出來了 --- 300,000 元,只比 OB1i 的定價貴兩萬元,在討論兩者聲音差異前,我向 PMC 要了份零配件價目表,世儈一些,想先用〝看〞的明白其美好。

 

就讓我先由單體談起...,這些年 PMC 的產品皆採用丹麥 seas 的單體,先前 i 系列所用到的單體大多可以在 seas 的產品目錄上找到相近的型號,PMC 係從 seas 的產品中找到合適的單體,再要求 seas 為 PMC 做特別的修改,成為 PMC 專屬的型號...,但由 Fact 系列開始,PMC 開始央求 seas 為其開發性能更佳的特製單體,於是 Fact 系列的高、中、低音單體的產品名稱就不和 seas 現有的產品編號有所關連,而是稱呼為〝HFD fact〞、〝MFD fact〞及〝LFD fact〞,而順著 Fact 系列演化而成的 Twenty 系列,PMC 亦為其開發特製專屬單體,灌注磁液的高音單體叫〝HFD twenty〞,twenty. 21 及 23 使用的 5.5 吋低音單體叫〝LFD 3021/23〞、twenty. 22 及 24 使用的 6.7 吋低音單體叫〝LFD 2022/24〞,重點來了,本文主角這對 twenty. 26 搭載二吋中音單體及七吋低音單體又叫什麼呢?【左圖為 twenty. 26 高、中、低音單體近照,排在中央的那顆中音單體居然和上方的高音單體一樣有細密網紋的圓型擴散罩,很是特別...。】



上圖是 PMC twenty. 26 的單體照,從左而右依序是七吋低音單體、二吋中音單體及一吋高音單體,其中只有最右方,是使用和 Twenty 系列其它兄弟相同的高音單體...,中音和低音單體則是全新開發的產品。

 

就先講最左側的低音單體吧,單體工作時是會發熱的,PMC 先是為這顆名為〝LFD 2026〞的七吋低音單體用了散熱性極佳的鎂合金邊框,然後在後方磁鐵中央開個圓孔,利用上過膠的輕質量特殊纖維錐盆前後震動引發的氣流將熱量透過圓孔向後排,這是相當積極有效的做法;中央那顆名曰〝MFD Twenty〞的二吋中音單體絕對是 twenty. 26 的大賣點...,我第一眼看到她便嚇了一大跳,乖乖,這顆中音單體前面竟有個...軟軟的、有細密網紋的圓型擴散塑膠罩,據 PMC 原廠的資料顯示:三音路三單體的 twenty. 26 其分頻點分別為 380 Hz 及 3,800 Hz,為了保有寬鬆、多表情的中頻,PMC 在這顆中音單體上下足苦心,首先,他們在兩吋的絲質軟球振膜後方灌入冷卻用的磁液,其次,為避免和下方的低音單體相互影響,PMC 在其後方包裹一層密閉的黑色塑膠罩,最後,由於這顆中音單體的性能極佳,PMC 特別為她加上有細密網紋的圓型擴散罩,好讓 twenty. 26 的中頻有更棒的擴散性...,對了,請讓我市儈一下,這顆中音單體的定價是 23,000 元,整整比 OB1i、PB1i 所搭載的〝D75MX-30〞中音單體貴一倍( D75MX-30 的定價為 11,500 元 )...,於是 twenty. 26 的好聽便顯得理所當然了。


灌不灌磁液真的有關係?

 

話說約莫十五年前的某個夏日下午,一位斯文打扮的王先生來訪,他說他有一對某某牌書架揚聲器,但這對喇叭很挑擴大器,經常唱著唱著便...失了聲,他還說他將喇叭載在車上,能否借南方的擴大器試試...,於是我幫他把喇叭放上腳架,隨手接上某前後級擴大器,聽了大概十來分鐘,很 OK 啊,這時王先生從皮包中抽出一張 CD,要我聽聽看,還要我放大聲些...,請原諒我耳朵之驕貴,這張 CD 才一出聲我頭皮便發麻,就有一個男人在裡頭大吼大叫,後頭的電子樂器跟著盡情狂哭猛奏,那時相對年輕的我聽不到幾分鐘就受不了,跑到外頭納涼,不久王先生把我拉進去,說喇叭快失聲了,還真的ㄝ,沒多久他的揚聲器就愈唱愈小聲,最後只剩低音單體在工作 ,這時王兄居然不忘提醒我,要我將音量開到最小,過個五分鐘,他的喇叭又可大聲歌唱...。

 

有人知道他的揚聲器可能出了什麼問題嗎?...,...,我默默將他的喇叭移下喇叭架,然後接上 PMC 的 LB 1,大聲放著他那張超級吵的 CD,大概唱了半小時,LB 1 依舊面不改色地大聲嚷嚷,終於輪到王先生受不了了,他先要我停止播放,然後說他明白原來有問題的不是擴大器,而是喇叭..., 我告訴他,應是他喇叭的分音器或高音單體在大聲歌唱一段時間後,溫度升高,阻抗變大,自然就失了聲...,而 PMC LB 1 高音單體內已預先注入冷卻用的磁液,長時間大聲歌唱亦面不改色,於是他馬上回家...搬他舊有的擴大器來南方,看能不能和 PMC LB 1 搭配得宜,最後便將 LB 1 迎了回去...,雖然例子特殊,但灌不灌磁液,真的有關係,對不?


看圖說 twenty. 26 ( 三 )

 

下圖 觀戰重點 PMC twenty. 26 的側面剖視圖...,和之前 PMC 產品相較,twenty. 26 除了是搶眼的三音路三單體設計外,請仔細看,有別於 twenty. 21、22、23 及  24,亦不同於 OB 1i 和 PB 1i,twenty. 26 下方低頻傳輸線竟有兩個矩型出口...,哈,就讓我這 fact. 12 的用家來告訴各位這〝兩個矩型出口〞之奧祕。

 

PMC 產品的低頻傳輸線向來都只有一個出口,此一出口的尺寸、位置等皆經嚴謹計算,並反覆修改、聆聽,有別於其它老舊的低頻傳輸線設計,PMC 將自家的低頻傳輸線取名為〝先進低頻傳輸線技術( Advanced Transmission Line, ATL )〞,簡單說,PMC 修正了老式低頻傳輸線緩慢,對健康與不健康的低頻來者不拒的缺點,他先是簡化低頻傳輸線的路徑( 以加快傳輸線內的低頻速度 ),再是利用厚度不同的吸音材料吸收低頻傳輸線內不健康的低頻( 所謂不健康低頻指的是傳輸線內與低音單體工作頻寬相重疊的低頻,如果不將之吸收掉,揚聲器低頻部份頻段會太多,導致體整音色模糊,速度變慢...),讓低頻傳輸線流出的只有健康的超低音...,不過提醒大家,知易行難,PMC 二十多年來都在持續精進他家的先進低頻傳輸線技術,要做到和他們一樣好並不容易呢!



PMC 最早有兩個低頻傳輸線出口的揚聲器是 2013 年底推出的 fact. 12,再來便是本文主角 --- 2014 年五月推出的 twenty. 26,有一件事得在此澄清,上圖是 twenty. 26 的正面及側面剖視圖,由右方正視圖下方紅色圈圈處可清楚看到低頻傳輸線出口的位置,沒錯,是有上下兩個出口,但請看左側的剖面圖,PMC 在設計三音路四單體的 fact. 12 時,由於低音單體性能大幅提昇,他們為此重新設計三音路揚聲器的先進低頻傳輸線,除了中央垂直隔板的角度( 見插圖黃色部份 )及填充吸音材之修正外,PMC 還將傳輸線開始處的水平隔板往上移動,按原廠的說法是 --- 由於新的低音單體運用更大的磁鐵,並有更優異的性能,其能引發低頻傳輸線產生更大的氣流變化,為好好利用此一特性,他們將傳輸線開始處的水平隔板往上移動( 即黑色箭頭處 ),讓低頻傳輸線出口變大,使得 twenty. 26 能擁有更快更豐沛的極低頻,但是 PMC 認為一個方方大大的低頻傳輸線出口看起來不夠優雅,於是將其一分為二( 見右圖...,所以嚴格說,fact. 12 及 twenty. 26 的傳輸線出口還是只有一個 ),好聽同時也要好看,不是嗎?


耳聞 PMC twenty. 26...

 

由於我自己是 PMC fact. 12 的用家,而這款 twenty. 26 又是順著 fact. 12 的邏輯設計出來的,因此一開始我還蠻擔心 twenty. 26 那 86 dB / 1Watt( 8 Ω ) 的靈敏度會不會太難驅動,並因此限制其被擁有...,五月下旬 PMC 首批 twenty. 26 抵臺,隔日瑩聲國際施先生便專車將南方預定的 twenty. 26 送來高雄,我倆共同拆箱、組裝底座,接著大致聽了一下...,基本上正式版的 twenty. 26 比三月音響展的原型揚聲器音色更細緻,同時也更輕鬆,嗯,是高級揚聲器之走向...,然後我就在南方一直聽一直 run,順道做搭配試驗,一個半月過去了,心得報告如下...。


她到底友不友善?是否性格濃烈、驕縱任性?非怎樣怎樣不可?

 

是的,twenty. 26 那 86 dB 的靈敏度( 8 Ω )到底對擴大器不友善?有沒有太濃烈的性格,非搭配那種等級或音色的擴大器不可?這是 twenty. 26 初入南方時我最大的疑慮,於是整個六月,我都用德國 AVM PA 8 / SA 8.2 前後級擴大器認真地 run 這款揚聲器,七月初才開始進行搭配試驗,基於對昔日 OB 1i 及 PB 1i 的情感,我洋洋灑灑搬出 AVM A3.2 綜合擴大器( 100 瓦 / 8 Ω )AVM PA 3.2 / MA 3.2S ( 220 瓦 / 8 Ω ) / SA3.2 ( 220 瓦 / 8 Ω )前後級擴大器,接著是 AudioNET SAM G2 綜合擴大器( 110 瓦 / 8 Ω )、Pre 1G3 / AMP 1 V2 ( 200 瓦 / 8 Ω ) / MAX ( 400 瓦 / 8 Ω )前後級擴大器,當然 naim 及 denson 的前後級擴大器也沒有放過,我甚至把客戶送修的 Audio Refinement 後級擴大器 Multi 2 也接起來聽...,總之南方是火力全開,我真的想快快和 twenty. 26 建立親密關係...。

當然,還是那句老話,擴大器和揚聲器的搭配,推得動和推得好是兩回事,我從不覺得瓦數大小可和對揚聲器的控制力畫上等號,一切耳聽為憑,要自己實際聽過才算數..., 經過幾天混戰,我認為 PMC twenty. 26 並不算是難驅動的揚聲器,亦不見特殊癖性,她總是默默擔任歌唱者的角色,會誠實唱出所搭配器材,甚至是線材的音色特性...,於是 naim 還是濃郁,denson 仍靈巧自在,AudioNET 及 AVM 的綜合擴大器對 twenty. 26 的控制力還可以再好些,但兩者的前後級擴大器皆可從容掌控 twenty. 26 的靜與動,為了完成本文,後文便是以 AVM CD 3.2 及 Nottingham Hyperspace 類比唱盤( 連結 AudioNET PAM G2 唱頭放大器及 EPS 電源供應器 )為訊源,搭配德國 AVM PA 3.2 / SA 3.2 前後級組合所完成的心得報告。 【註:南方隨時陳列三款 AVM 後級擴大器,一是重達 42.0 公斤的大傢伙 SA 8.2,這部很重很重的立體聲後級擴大器可提供 220 瓦( 8 Ω )的出力...;另一款後級有著銀白色珠寶盒的外貌,她是單聲道後級 MA 3.2S,每部 13.0 公斤,有著 220 瓦( 8 Ω )之出力,而 AVM 最新的作品是名叫 SA 3.2 的立體聲後級擴大器,雖然同樣有 220 瓦( 8 Ω )的出力,但我得誠實說,SA 3.2 對部份不易驅動的揚聲器( 例如南方內的 PMC BB5i 等)之控制力還是遜於單聲道的 MA 3.2S,不過 SA 3.2 推 twenty. 26 真的綽綽有餘,加上音質很優,因此南方才會做此推薦...。】


當某人有萬餘張古典 LP,家中空間已快放不下,此時這個某人可能有兩種行為,一是就此收手,不再輕易出手 買唱片,另一種可能是...反正放不下,就四處塞吧,於是好奇依舊,在唱片行間四處留情...,好啦,這個某人就是我啦,哈,我還在到處亂看亂買,以滿足自己對音樂強烈的好奇心;前幾天看到台北 Joy Audio 殷先生在網站貼出一套兩片裝的 LP --- 《名琴的饗宴 --- 史特拉底里名琴慶典》,雖然我不是什麼名琴迷,但好奇心驅使下,還是快快下訂來聽。


如此觀點 --- 那個超越時代的好聲音!!?

 

史特拉第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 1644 - 1737 )是義大利知名製琴師,他的作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吉他、豎琴等,史特拉第瓦里一生約製作了 1,100 件樂器,迄今大概還有近七百件留存在博物館、音樂家及收藏家手中...;為紀念史特拉第瓦里逝世 250 週年,1987 年 12 月 2 日,英國皇家音樂院基金會特別在倫敦知名的巴比肯藝術中心音樂廳( Barbican Hall )舉辦了一場音樂會以悼念大師,這場演出在諸多收藏家的支持下,共湊了十一把史特拉第瓦里所製作的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及一把大提琴,由英國知名小提琴家曼紐因爵士( Yehudi Menuhin, 1916 - 1999 )指揮英國室內樂團演奏包括巴哈的雙小提琴協奏曲、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等作品,這個 1987 年的實況錄音有個響亮的名稱 ---《名琴的饗宴 --- 史特拉第瓦里名琴慶典》 ,本片在 CD 時代便是名盤,大多數人和我一樣,看到一堆名琴就衝去買,前些年首度以兩張 LP 的格式發行,我這次買的算是再版黑膠唱片( LP:START RECORDS STDL 13 )。

 

其實唱片史上標榜以史特拉第瓦里、阿瑪蒂等名琴為賣點的企劃為時甚早,早在上世紀五零年代小提琴家黎奇( Ruggiero Ricci, 1918 - 2012 )便曾發行一張叫The Glory of Cremona》的專輯,一口氣收錄 15 把史特拉第瓦里、阿瑪蒂等名琴的錄音,這張唱片很快成為傳奇,於是其後東施效顰者眾,但靠著名家與名琴之威名,樂迷們還是很捧場就是了( 想想義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多( Salvatore Accardo, 1942 -  )的眾多錄音,便知道這類的企劃有多搶手...)

 

 

這張《名琴的饗宴》在諸多價值連城的名琴加持下音色自是不俗,錄音亦相當優異,指揮家曼紐因爵士在英國樂壇有近乎教父的地位,因此樂手們皆認真為其演奏,我知道當時有很多人是為了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買這張 CD 的,特別是其春、夏、秋、冬分別由四位小提琴家擔任獨奏,更增添話題...,好啦,我一口氣用 twenty. 26 在南方將這套 LP 聽完,我的心得是 ---  錄音真的很棒,真有很有現場的感覺,特別是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終樂章,演奏者 Robert Cohen 及英國室內樂團的音樂家們以略快的速度相互競奏著,如果您想體會製琴名家史特拉第瓦里製造的大提琴 ,那種渾圓、富密度,卻又充滿綿密感、有彈性的低頻,那您一定要來南方聽聽 twenty. 26,透過全新設計的先進低頻傳輸線及單體間的共同努力,這段海頓大提琴協奏曲終樂章真有先前我從未感受過的趣味呢!


那個超越時代的美聲...

 

多年前曾和一位小提琴家友人 W 小姐聊天,說出來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原來音樂家對樂迷們的喜好、關切項目等的好奇程度,一如咱樂迷對音樂家生平之種種同樣感到興趣..., 那天聊著聊著話題便聊到所謂的名琴身上,桌上正巧放著《名琴的饗宴 --- 史特拉第瓦里名琴慶典》的 CD,我發現 W 小姐對這種名琴錄音和我們同樣深感興趣,「你知道一下子要收集到這麼多名琴真不件容易的事...。」她邊翻解說邊這般說,由於 W 小姐的發言勁爆,我特別將對話用筆記本記了下來,大概是這樣的 ---

 

W 小姐問:「你買這種名琴錄音,你真聽的出來那張 CD 用的是名琴,那些不是?」我誠實回答:「聽不出來。」,她接著說:「很好,我也聽不出來...,我只能聽出這把琴的音色如何如何,但未必能聽出是...,名琴大都很有個性,其表現和拉琴的人有關。」

 

W 小姐:「你知道其實名琴的錄音很多,多到沒什麼稀奇...。」她看我狐疑的表情,接著說:「許多大牌音樂家都擁有名琴,太久的不說,小提琴天后慕特那一個錄音不是用名琴拉的?其實大多數的大師名演用的都是名琴,但因為大師琴藝高超,他不需要再去強調什麼,你只要認真聽他演奏就好...,反倒是一些尚未成名或很久成不了名的音樂家,他們的錄音會標榜用那把名琴演奏,好吸引樂迷的目光...,所以名琴的錄音真的很多,多到沒什麼稀奇...。」好啦,她說的不無道理,不過真正的重點在後面。

 

W 小姐:「你知道在我眼中,是如何看待瓜奈里、阿瑪蒂和史特拉第瓦里等名琴的嗎?」哈,這麼大的問題我只能搖頭,她微笑地說:「因緣際會,我拉過幾次這種等級的名琴,當然,都是一些基金會或收藏家的琴,像瓜奈里,運弓的力量要夠大,她的音量真會鑽入每一個觀眾的耳中...,史特拉第瓦里就不必太出力...;在我看來,這些名琴的設計及性能表現遠超越當時作曲家及演奏家能力的極限,那時尚有許多演奏技法未被開發出來,但這些名琴之性能太好,能適應其之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更大的音樂廳,更複雜的演奏技法,猶能超人一等,感人至深,這些名琴個個都有超越時代的美聲...。


twenty. 26 向指揮家馬捷爾致敬...

 

今年( 2014 年 ) 7 月 13 日美國指揮家馬捷爾( Lorin Maazel, 1930 - 2014 )辭世,享年 84 歲,馬大師才氣甚顯,曾先後出掌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匹茲堡交響樂團、法國國家管弦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及紐約愛樂等樂團,他生前才遵醫囑辭去慕尼黑愛樂音樂總監之職務,可說是一生精彩...,雖然我不算是馬大師的忠貞粉絲,但手頭上還是有不少他的唱片,也曾聽過四場大師的音樂會( 台北:匹茲堡交響樂團 * 2、高雄:紐約愛樂 * 1、倫敦:愛樂管弦樂團 * 1 ),南方網站中提到馬大師的文章亦不少( 請見 《高貴的馬捷爾》《馬捷爾與維也納愛樂》《馬捷爾的大地之歌》等專文 ),大師仙去,如果您讓我挑一張馬捷爾的錄音來紀念他,只能選一張喔,我毫不遲疑會推薦您 --- 〝無言的《尼貝龍根的指環》( The 〝Ring〞 Without Words, CD:TELARC CD-80154 )〞。

 

指揮家馬捷爾的錄音極多,但就數這張〝無言的《尼貝龍根的指環》〞最是特別...,首先,馬捷爾曾於 1960 年受邀到華格納聖殿拜魯特演出( 那年他 30 歲,創下最年輕在此登臺指揮之記錄,該記錄迄今無人能破...),而本片正是由才華洋溢的馬大師親自操刀,將德國作曲家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中之主題以管弦樂巧妙連結在一起,成為〝無言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全長近七十分鐘,一氣呵成外加毫無冷場( 民國 80 年 6 月 3 日馬捷爾曾親率匹茲堡交響樂團來臺演出此曲,那場演出讓我畢生難忘...);其次,本片是馬捷爾與柏林愛樂在發燒名廠 TELARC 的唯一錄音( 1988 年 ),錄音超...超...超一流( 2000 年馬捷爾再度指揮柏林愛樂演出此曲,這場演出有 DVD 及 BD 的發行,嗯,年紀大真的有差,還是之前提的 TELARC 那個版本比較精彩...),拿本曲邊聽 twenty. 26 邊悼紀大師,我還真有些懷念他...。


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是個大作,要一連演出四個夜晚才演得完( 錄成 LP 約 19 張,CD 也要 14 張 ),馬捷爾將《指環》神髓抽出成 70 分鐘之精華版,為入門的華格納迷開了一條捷徑,真可說是功德一件...;這張馬捷爾和柏林愛樂在 TELARC 的唯一錄音在當時其實背負一項特殊使命 --- 為 TELARC 唱片公司打開通往更高音樂殿堂之大門( 那時 TELARC 唱片公司業績一路成長,但始終和世界一線樂團失之交臂,後來他們成功找來指揮家馬捷爾指揮柏林愛樂、普烈文指揮維也納愛樂,證明他們也是有能力發行天團的唱片...),因此本片的錄音超用心,真的很棒。


演奏華格納作品對樂團演奏能力絕對是挑戰,不僅要有富穿透力的銅管群,木管要渾厚、略帶古味,當然綿延細密的弦樂五部是必要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原本包括《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菲》及《諸神的黃昏》等四部,馬捷爾將其中主題聯在一塊兒,但重要場景可一點都沒少,包括尼貝龍族的迷魅在地底下辛勤工作打鐵聲( 第三軌 )、石破天驚的兄妹相望( 第五軌 )、女武神的飛行( 第八軌 )、我每次聽都想哭的〝佛旦的獨白〞( 第九軌 )、森林鳥語的呼喚( 第十二軌),一直到齊格菲被刺死,布倫希德躍入火海,讓熊熊大火一路燒向天空瓦哈拉城( 第二十軌 ),既使不熟《指環》的故事,光用聽的也很精彩...;如果真要知道自己音響的實力如何,我建議可由第四軌聽起...,其中音樂馬捷爾做了一些調整,他將《女武神》第一幕的場景提前挪到《萊茵的黃金》的末端,要知道柏林愛樂的銅管有多漂亮,多有層次,如何深埋在層層弦樂中猶能清楚呈現,用 twenty. 26 聽這段是很棒的享受。

此外,第五軌一開頭有個石破天驚的鼓聲,其音量及瞬間的動態保證會讓大部份音響系統處於崩裂邊緣...,我聽過馬大師自己指揮這段的現場,那是用一把以前拆房子用的長柄巨錘,然後一位大漢狠狠地將之敲在一面大鼓上,其打出來的低頻會在整個國家音樂廳內迴盪個幾秒...,我用兩音路的 twenty. 24 聽這段,低頻的量是有了,但低頻的質感及解析還是遜色 twenty. 26 一籌,特別是鼓聲收尾前的那份空間感,三音路的 twenty. 26 的表現極富說服力,真有讓我回到音樂廳的感覺呢!

 

用一句南方常說的、非常誠心老話 --- 您可以不買 PMC twenty. 26,但請您務必去買這張 TELARC 〝無言的《尼貝龍根的指環》〞來聽,除了音響及懷念馬捷爾的理由外,其音樂真的好聽喔!


誰該與她相遇...

 

是的,PMC 這款 twenty. 26 無疑是以新意及實戰表現證明她能延續 PMC 先前 i 系列之 OB 1i 及 PB 1i 等三音路揚聲器的市場地位,如果您家中的聆樂空間在十坪以內,有 twenty. 26 在,您聽音樂的型式及種類將沒有設限,從室內樂、人聲,一路到大編制的管弦音樂,甚至是極限爆棚的電音等,不用刻意加大音量,twenty. 26 皆能提供您滿滿的感動,這點樂迷及發燒人士同樣受用...。

 

PMC twenty. 26,讓用家以近乎一半的價格享受源自 fact. 12 的思考及創意,那是一種不妥協精神的延展,嗯,這可是我和她相處近一個半月的感受,我個人很喜歡 twenty. 26 的聲音,略帶甜味的音色、不拖泥帶水的飽滿中頻,還有能填滿寬深場的豐富低頻...,twenty. 26 已正式入駐南方,隨時提供試聽,歡迎您帶著心愛的音樂來同享,南方自家烘焙咖啡侍候...。


回 南方首頁 南方的音響 能量發射 -- 揚聲器 回 PMC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