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stare (斷言拒絕)

 

Protestare (斷言拒絕),意喻樂團指揮在確認一位歌唱家或獨奏演員缺乏把握和準備,因而不能讓他公開演出的情況下中斷他的排練,此舉稱斷言拒絕,指揮施行此權力時必須非常審慎...;最近的一次「斷言拒絕」發生在 1987 年二月史卡拉歌劇院,那天是小克萊巴指揮“奥泰羅”首演,在演出中場休息時,指揮闖入男低( 中 )音布魯頌的小房間嚴厲指責他,並通知第二場不再由他演出。【見“不朽的指揮家”第 11 頁, 世界文物, 1996 】

 

您知道這位布魯頌( Renato Bruson, 1936 - ) 有多大牌嗎?他被譽為義大利傳統美聲唱法首席,說真的,我對布魯頌在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 Alfredo 之父 Giorgi 一角和普契尼歌劇「托斯卡( Tosca )」中壞蛋警察總監 Scarpia 男爵的唱功佩服不已不知道他也曾出糗過...;布魯頌和小克萊巴只合作過兩場演出,一場是「茶花女」中的 Giorgi ( 1978 年),另一場則是「奥泰羅」中的惡人旗手 Jago ( 1987 年 ),我想他倆大概不投緣吧!【 經我查證,布魯頌被「斷言拒絕」的日期是 1987 年 2 月 5 日,同場演出的歌手有 Domingo 和 Gavazzi 等人,而接替他唱 Jago 的是義大利男中音卡普契尼( Cappuccilli, 1929 - )。 】

 

酷吧!這便是小克萊巴,南方的「克萊巴印象」開始...。


最被以訛傳訛的大師...

 

小克萊巴,傳說中的大師...,由於小克萊巴從不接受訪問,我們對他的瞭解多來自二手甚至第 N 手的傅播...,坦白說,我最不想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關於小克萊巴的報導,因為內文真是重覆又重覆,例如:“小克萊巴曾告訴卡拉揚說他只有在饑腸轆轆時才想到要指揮( 或冰箱空了才想指揮)...”,還有“他曾對伯恩斯坦說他想像一棵蔬菜,由菜園生長,享受陽光、吃喝和做愛...”,多年下來,我們對小克萊巴的認識,除了他那為數不多的唱片外,好像沒比上面兩段例如多多少...,這兒介紹一個頂尖的小克萊巴網站( http://www.thrsw.com/kleiber.html ),該站將小克萊巴的生平分為兩方向,一是由錄音看大師,另一則由演出生涯的每一天看克萊巴,我在那兒可是受益良多,本文有不少資料也参考自該網站( 我只找出一項遺漏...),喜愛小克萊巴的朋友有責任去看看。

小克萊巴還是小小克萊巴時的照片,帥吧!( 年代不詳 )


大師何以成名?

 

在談大師之前,是不是該從他何以成為大師談起?

 

有沒有人想過...小克萊巴何以成名?

  ( 他的演出曲目如此狹窄、要求的排練又多、只在固定的幾個地方與固定樂團演出...,還有,他錄音極少,從不配合唱片宣傳,連記者會也沒開過...,他是如何走紅的呢?)

 

說真的,指揮家要成名不容易,講實力更講機運...,有人好運如克倫貝勒( Klemperer )一路受馬勒提拔...,也有人像伯恩斯坦( Bernstein )等是藉其它大師生病代打成功而一舉成名...,但不論如何,實力還是最重要的;進入二十世紀,音樂家成名較昔日多了一項管道 --- 錄製唱片...藉著唱片發行,音樂家們可以讓更多未曾聽過自己演奏的人提前數年熟悉自己...。

 

在討論小克萊巴成名史前,讓我們先看看他演出的歷程 ---

 

戲說從頭...

小克萊巴的父親老克萊巴( E. Kleiber, 1890 - 1956 )也是位大指揮家,在許多資深樂迷眼中,克萊巴可一點也不遜於他兒子小克萊巴...;老克萊巴出生於維也納,1912 年開始担任指揮,1923 年起任柏林國家歌劇院總監,曾率維也納愛樂出訪布達佩斯等地,後因堅決演出貝爾格( Berg )的作品而不見容於納粹,1934 年底辭去柏林國家歌劇院的職務,游走四方,1939 年定居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並指揮當地樂團...,1948 年頂著神聖的光環返歐( 神聖?是的,至少大家都如此認為 --- 那時許多指揮家因二次大戰期間曾於納粹佔領區內演出被視為納粹同路人而接受調查,唯老克萊巴在戰前早已遠早他鄉...,許多樂團及劇院搶著迎他回來...,因為他藝術品味高,政治色彩又超清白。),1951 年任東柏林國家歌劇院總監,後因不滿工作環境,1955 年去職,隔年去逝。

1930-1963 年

1930 年出生的小克萊巴出生地在柏林,後隨父親旅居南美,其音樂學習歷程眾說紛云,只知道返歐後的小克萊巴棄化學而就音樂,在劇院由見習指揮幹起,由於見習及指揮歷程瑣碎,請同意本文小克萊巴的演出生涯由 1964 年 5 月 19 日算起( 如果您不同意,我也沒辦法...,那麼煩麻 1930  到 1964 年這段由您來補述... )

1964 年

小克萊巴開始固定在蘇黎士歌劇院登臺,他在這兒一直待到 1966 年 5 月 19 日,小克萊巴在此指揮過 65 場歌劇演出,最後演出的曲目是威爾第的「唐卡羅( Don Carlos )」,比較特別的是 --- 在這段時間內,小克萊巴未曾外出客席任何一場演出。

1966 年

跳槽到司徒加國家劇院,小克萊巴在此指揮他第一場「伍采克( Wozzeck )」的演出;小克萊巴與司徒加國家劇院的關係一直維持到 1973 年 5 月 21日,他以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向此地樂迷告別...,在近八年的歲月中,小克萊巴與司徒加國家劇院合作了 120 場歌劇演出,其中光「蝴蝶夫人」便佔了 45 場,「波西米亞人」有 28 場,「奥泰羅」也有 16 場之多...。

1968 年

1 月 13 日,在慕尼黑國家劇院内指揮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首次演出 R.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 4 月在同一地點首度指揮「茶花女」...,小克萊巴與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極親為近,合作關係達 21 年之久( 到 1988 年 ),共 249 場歌劇演出...,其中「玫瑰騎士」94 場( 含 1974 年 5 場日本演出 ),「蝙蝠」71 場,「茶花女」41 場,「奥泰羅」22 場...。

 

這年 5 月 25 日小克萊巴還受邀出席“布拉格之春”,指揮布拉格交響樂團。

1973 年

小克萊巴與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為 DG 錄製了膾炙人口的「魔彈射手」,這套唱片打響了小克萊巴的名號...【如果我的資料沒錯,小克萊巴與 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是 DG 為完成唱片錄音的任務編組,這個組合從未曾公開演出過...,特別吧!】

 

這年 10 月小克萊巴首度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演出的曲目是「崔斯坦與依索笛」...,小克萊巴分別在 1973、1974、1978、1985 及 1994 年與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搭檔演出過,一共留下 24 場的演出記錄,其中包括 1994 年在日本 6 場「玫瑰騎士」的演出。

1974 年

6 月 12 日小克萊巴首度在英國柯芬園劇院登台,演出的曲目是「玫瑰騎士」,小克萊巴於 1974、1977、1979、1980、 及 1990 年在此演出過,一共留下 30 場的演出記錄,其中「奥泰羅」便有 14 場的演出。

 

1974 到 1976 年間小克萊巴受邀到拜魯特指揮「崔斯坦與依索笛」,三年共指揮 15 場。

 

10 月 19 及 27 日兩度指揮維也納愛樂,小克萊巴與該團的關係漸行密切。

1976 年

4 月 23 日首度在義大利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登臺,演出曲目還是「玫瑰騎士」,小克萊巴與史卡拉歌劇院一直合作到 1988 年,留下62 場的演出記錄,比較有趣的是 --- 小克萊巴曾兩度率史卡拉歌劇院訪日( 1981 年和 1988 年),合計演出「奥泰羅」( 3 場 )和「波西米亞人」( 17 場 ),多明哥、Freni 和 Tomowa-Sintow 等巨星皆曾隨訪...。

1978 年

受邀客席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出日期為 10 月 12 到 14 日,曲目包括韋伯「魔彈射手」序曲、舒伯特第三號交響曲及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小克萊巴另於 1983 年 6 月 2 - 4 日再度客席芝加哥交響樂團。

1981 年

4月,小克萊巴率維也納愛樂訪問墨西哥。

 

6月,客席指揮兩場倫敦交響樂團於史卡拉劇院的音樂會。

1983 年

10 月 19、20 及 22 日於荷蘭客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演出曲目為貝多芬第四及第七號交響曲,這次演出被 PHILIPS 錄影發行。

1986 年

4 月及 5 月小克萊巴率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巡迴演出,其中包括八場在日本的演出,曲目包括貝多芬第四及第七號交響曲、莫札特第 33 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和舒伯特第三號交響曲,當然還有韋伯「魔彈射手」序曲...。

我曾看過此番日本行貝多芬第四及第七號交響曲的錄影帶,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不愧是與小克萊巴合作最密切的樂團,在 VCR 中,小克萊巴玩的很瘋,音樂會後他還大方地留在臺上接受日本觀眾的歡呼...】

1988 年

1 月 22 日首度指揮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曲目是「波西米亞人」,小克萊巴一連三年到訪 Met,共演出 19 場。

1989 年

1 月 1 日,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3 月 9 日首次客席柏林愛樂,演出曲目為韋伯「魔彈射手」序曲、莫札特第 36 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這年小克萊巴只有 4 場演出】

1990 年

只在柯芬園及大都會歌劇院有演出...,一共演出 16 場。

1991 年

全年只有維也納愛樂演出 3 場...。

1992 年

1 月 1 日,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這年只演出 2 場,另一場還是指揮維也納愛樂。

1993 年

全年 2 場,和維也納愛樂演出。

1994 年

3 月 23 日指揮維也納愛樂為 DG 進行「玫瑰騎士」的實況錄影,該場演出是小克萊巴第 117 次指揮「玫瑰騎士」...。

 

6 月 28 日再度指揮柏林愛樂。

 

10 月率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赴日本演出 6 場「玫瑰騎士」,這 6 場演出不但是小克萊巴最後 6 場「玫瑰騎士」的演出,也是他生涯最後 6 場歌劇演出...。

1995 年

放假一年。

1996 年

全年 2 場演出,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1997 年

6 月 6 日於斯洛維尼亞( Sloenia, 位於中東歐 )的居布爾雅那( Ljubljana )客席斯洛維尼亞愛樂管弦樂團。

 

6 月 19 日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出席義大利拉溫利音樂節( Ravenna )。

1998 年

再放假一年。

1999 年

1 月 7 日,小克萊巴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参加西班牙加那利群島音樂節( Music Festival of Canary Islands ),隔月他們還去了義大利的卡拉里( Cagliari ),一共五場演出,排出的曲目都是貝多芬第四及第七號交響曲...,2 月 26 日奏畢,小克萊巴再也沒有登上指揮臺過。

2004 年

7 月 13 日,小克萊巴逝世於斯洛維尼亞,17 日下葬於斯洛維尼亞附近的小村莊,享年 74 歲。

 

看完小克萊巴的職業演出歷程,坦白說,我很佩服他對曲目與演出的執著,但我更羨慕德國、義大利、維也納...等地的音樂環境,小克萊巴可以在同一劇院將「茶花女」連演個五場,他不用坦心票房,不用太搞宣傳...,如果在咱臺北或高雄,您以為會如何?此外,我也很羨慕咱們鄰近的日本,小巴萊巴一生共造訪日本五趟,指揮了 29 場歌劇演出外加 6 場音樂會...;無可否認,錄音對小克萊巴的指揮事業助益不小,但說小克萊巴是憑藉錄音而成名的大師,這句話實在沈重了些...,下文,咱們就來談該小克萊巴的錄音,好唄?

 

當樂團指揮進入噴射機時代,指揮家們不到處客席四處露臉焉能成名?為了成名,大牌指揮家只好今天在東京,明晚接著在紐約等地客席演出,那種死守在一處劇院或沒有身兼幾個樂團客席的指揮家,無論其實力如何,都將被歸類為“地區性指揮家”( 其知名度只在自己的駐地...),不信?2001 年到 2002 年樂季,義大利指揮家 慕荻( Muti ) 與包括史卡拉愛樂在內的八個演出團體有合約、英國指揮家拉圖( Rattle )手上也有八個演出合同、韓國的鄭明勳九個、荷蘭的海汀克也是九個,葉維( Neeme Jarvi )和十個知名樂團有約( 後來聽說忙到輕微中風... ),葉維的後輩 Paavo Jarvi 更猛,他那年得指揮十三個樂團...。

噴射機指揮家,二十世紀中頁產生的新名詞...,噴射機指揮家肯定大牌,匆忙之際,其音樂內涵是否引人流連,難說喔!

 

對不起,再補充一下:小克萊巴有沒有為其它指揮家代打過?答案是 --- 有,那...是那位指揮家...何德何能能邀到小克萊巴擔任指定打擊?答案是 --- 貝姆( Karl Bohm );1979 年 2 月 4 日和 5 日貝姆原要和義大利聖西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 Santa Cecilia Academy Orchestra , Roma )合作演出,不料生病...,音樂會最後由小克萊巴接手完成,我不曉得貝姆原先要指揮些什麼,但演出曲目最後肯定更改過,它們是:韋伯“魔彈射手”序曲、舒曼第三號交響曲和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對了,這兩場音樂會也是小克萊巴和該團唯一一次交集...。


踏入音樂廳的大師

 

先看看小克萊巴的交響曲錄音 ---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 / 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 1982 年現場演出 /  Orfero

這是場非常輕快的演出,我對木管樂器部份的印象特別深刻...;整張 CD 含掌聲約莫 30 分鐘,相當挑戰國人的購買習慣,不過該買的人似乎都買了,這正是小克萊巴魅力的展現...( 不要告訴我您沒這張 CD );很少人注意到 --- 其實這張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的錄音是在他那得獎不斷的第五號和第七號交響曲之後,此時的小克萊巴已盛名在外...。

 

 

貝多芬:第五號及第七交響曲 / 維也納愛樂 / 1974 到 1976  年 /  DG

這是得獎無數的名盤,有人說這是小克萊巴個人美學徹底實現...,如果我告訴您...自從我聽了他老爸的同曲錄音便很少聽小克萊巴的「命運」,您接受嗎?( 老克萊巴的版本比小克萊巴更有氣度...)

其實小克萊巴對「命運」帥氣的詮釋不僅吸引樂迷,對新一輩指揮家的影響也很大,我便曾現場聽過某東方指揮家( 不是小澤征爾 )的「命運」幾乎是將小克萊巴的詮釋複製過來...,不過畫虎不成...,他「命運」的結局...還真是給他非常坎坷。

 

 

小克萊巴的「命運」( DG)

老克萊巴的「命運」( Decca)

舒伯特:第三號及第八號交響曲 / 維也納愛樂 / 1978 年 /  DG

如果您只讓我帶一張小克萊巴的唱片到荒島,對不起,我不帶他的貝多芬,這張舒伯特交響曲集才是我的首選...;舒伯特第三號交響曲曲風輕盈甜美,最常被提及的名碟是畢勒的版本( 見左下圖,畢勒也是我很欣賞的指揮家,EMI ),但我總覺得這首曲子有種近乎小克萊巴原型的嬉美,一種讓人邊聽邊感應小克萊巴與樂團嬉遊的情緒...,這首交響曲小克萊巴一生共指揮過十餘場次...。

小克萊巴的“未完成”交響曲也很是絕美,我看過某樂評描述他聽小克萊巴“未完成”的心得,他說他聽遍“未完成”交響曲諸版本只有小克萊巴的版本沒有將“完成的情緒”放入其中,是真正的“未完成”...,他這句話我能體會:很多“未完成”交響曲在第二樂章結束前會有段漸强再漸弱的的總奏,這通常是作品結束前的告白,而小克萊巴的“未完成”並沒有給人這份“完成的情緒”,他只是靜靜的完成這個樂章,所以是真正的“未完成”...,您猜為什麼我能體會?因為小克萊巴的“未完成”我最早是由卡帶聽起,每次奏完卡座跳起來都會讓我嚇一跳,我還沈醉在舒伯特的旋律中...!

小克萊巴遲到 1980 年才將“未完成”交響曲排入他的演出曲目中,他終生只指揮“未完成”兩次半 --- 交響曲還有指揮半首的嗎?有的,1981 年 11 月 1 日於慕尼黑國家劇院內舉行的「貝姆紀念音樂」中,小克萊巴為貝姆演出這首交響曲的第二樂章...,還真是“未完成”中的“未完成”...。

 

小克萊巴還留錄有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錄音( DG, 1980 / 維也納愛樂 )和第二號交響曲的錄影( PHILIPS, 1991 /  維也納愛樂 ),這回時間不夠,請容我下回補充之。


從騎士看歌劇大師

 

在沒看過小克萊巴“玫瑰騎士”的 DVD 之前,我始終認卡拉揚指揮的“玫瑰騎士”肯定是最好的,原因是 --- 在“指揮帝王卡拉揚傳( 普洛文化, 1994 )”一書中,卡拉揚表現出他對這齣作品的瞭解與自信,還有他於 EMI 那套“玫瑰騎士”多年來仍倍受好評...,但直到我看到小克萊巴“玫瑰騎士” DVD( DG ),再和卡拉揚同曲 DVD 相較,我的票要轉投給小克萊巴了...,原因是卡拉揚的“玫瑰騎士”不好笑,而小克萊巴的好笑多了...,還有,小克萊巴一生竟指揮過 123 場“玫瑰騎士”,我不知道有誰可以此他更瞭解這齣歌劇【許多歌手將“觀眾笑或不笑”視為“玫瑰騎士”製作成功與否的關鍵...】

 

小克萊巴其實是一位道地的劇院指揮家,他這輩子指揮歌劇的場次( 粗估約 600 場次 )比指揮音樂會多很多,所以真要感受小克萊巴指揮的藝術,千萬别錯過他的歌劇錄音( 錄影 )... ----

 

韋伯:魔彈射手 / 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 1973 年 / DG 

小克萊巴錄製「魔彈射手」時已 43 歲,在這之前他未曾有任何商業錄音...,此時小克萊巴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在司徒加( Stuttgart )國立劇院及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他還未曾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柯芬園劇院和史卡拉劇院登臺過...。

「魔彈射手」唱片甫推出即轟動樂壇,日本人用「生動、充滿劇院式的魔力」來形容他們的感動...,我覺得小克萊巴最厲害之處在於他能把首演於 1821 年的「魔彈射手」搞的像全新的創作一般( 天知道 1821 年貝多芬是活著呢!),這套「魔彈射手」的成功地開啟小克萊巴和 DG 合作的源頭。

小克萊巴是在 1967 年於司徒加國立劇院開始指揮「魔彈射手」,那年他指揮了三場,隔年又指揮了六場,然後...就未曾再指揮過全本的「魔彈射手」,不過小克萊巴很喜歡這齣歌劇的序曲,他的音樂會常以這首序曲開場。 【 對了,老克萊巴的「魔彈射手」錄音也很棒說...。】

約翰.史特勞斯:蝙蝠 

「沒見過小克萊巴的「蝙蝠」前,我還真不相信歌劇也可以玩的這麼瘋唱的這麼野...。」,我已經很習慣朋友這麼說...。

【我總覺東西方歌劇文化之差距在「蝙蝠」中盡現無遺( 哇!怎麼一下子嚴肅起來?),只要有心,咱東方人也可以製作出高水準的「托斯卡」什麼的,但要找到足夠的歌手、合唱團及懂維也納風格的導演、演員,和指揮家...來搞齣「蝙蝠」還真不容易。】

我放棄形容小克萊巴的「蝙蝠」,您得自己買來聽( 看 ),我只能說我...徹底臣服...。

對了,能在劇院内玩這麼瘋,還玩了 71 次,怎有人說小克萊巴是位既害羞且內向的人?其實小克萊巴真的內向,因為他這 71 次都在同一個地方玩(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害羞的他是隻不出世的「蝙蝠」...。

CD / LP: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 1975 年  / DG

DVD: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 1986 年  / DG

音樂辭典告訴我們:「約翰.史特勞斯的「蝙蝠」屬“輕歌劇( Operetta )”,輕歌劇盛行於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期歐洲的幾個國度中,特別是義大利以外的地區,尤以維也納為盛...。」又說:「輕歌劇的台詞可依國情與上演年代加入時事等,對白也多用當地語言,即使改變劇情也無傷大雅...。」,於是卡拉揚為 DECCA 錄的「蝙蝠」除了原有的 Eisenstein 等角色外,他在第二幕舞會中還另邀特別來賓串場,這些來賓極盡夢幻,包括 Monaco、Berganza、Sutherland、Bjorling、Price、Tebaldi、Nilsson、Welitsch...等人( 真的,我有唱片為憑 ),這些人每人在舞會上獻唱一首歌,連“ Annie Get Your Gun ”中的“ Anything you can do ”一曲也包括其中...,好玩吧!

威爾第:茶花女 /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 1976 年  / DG

我想...喜歡小克萊巴和「茶花女」的朋友都已有這套唱片。

「茶花女」是小克萊巴 1968 年首次與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合作的作品,這個組合從此結下不解之緣...,據聞小克萊巴只要太久沒在巴伐利亞登臺,當地群眾還會遊街向劇院抗議呢!

這套「茶花女」由柯朵芭絲( Cotrubas )、多明哥( Domingo )及米倫玆( Milnes ) 分別擔任薇奧麗特、阿菲列德和阿菲列德之父,我要特别提到茶花女情夫阿菲列德之父 Germont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男中音的角色,米倫玆在本片中唱的温暖無比,小克萊巴伴奏功不可沒...;小克萊巴共指揮過 43 場「茶花女」,其中 41 場指揮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1968 - 1985 年),另兩場是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 1989 年 )。

華格納:崔斯坦與依索笛 / 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 1980-1982 年 / DG 

小克萊巴指揮德語歌劇的劇目包括 伍采克( Wozzeck )、崔斯坦與依索笛、Elektra、玫瑰騎士、蝙蝠、魔彈射手等,說多不多,但卻佔了他所有演出曲目的一個比例...;小克萊巴在 1974 到 1976 年間曾受邀到華格納聖殿拜魯特指揮,曲目就是「崔斯坦與依索笛」,三年共指揮了 15 場( 他終身共指揮 31 場次 )。

小克萊巴的「崔斯坦與依索笛」夾在福特萬格勒、貝姆、卡拉揚等傳統名盤中似乎未特别被重視...,其實在小克萊巴强弱快慢分明的節拍下,原本綿密的作品一下子清晰不少,小克萊巴迷不要錯過喔!

【 很少人發現這是小克萊巴為 DG 最後錄製的唱片,據聞( 沒錯,是據聞 )這和小克萊巴實在太難搞定有關...。】

R.史特勞斯:玫瑰騎士

 

左圖是小克萊巴「玫瑰騎士」DVD 的封面,天知道我有多喜歡這個演出...。

這張 DVD 是 1994 年 3 月 23 日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實況錄影,也是小克萊巴第 117 場「玫瑰騎士」演出;因為太喜歡小克萊巴的「玫瑰騎士」了,我想另譬專文來談小克萊巴的「玫瑰騎士」,故在此先略過。( 沒買您會後悔...)

小克萊巴“玫瑰騎士”DVD,樂團是維也納愛管弦樂團( DG , 1994 年錄音)。

老克萊巴“玫瑰騎士”的 LP 封面,個人珍藏,樂團恰也是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Decca, 1954 年錄音)。


只愛獨喃的大師?

 

常指揮歌劇,經常需要和一堆獨唱家及合唱團員合作的小克萊巴很少與獨奏家搭檔演出?是的,這點和昔日“劇院指揮家通常也是位一流的協奏曲指揮家”的印象有很大的出入( 我不是說他不優秀,而是相較於他人,小克萊巴指揮協奏曲的次數真的很少...),他指揮協奏曲的次數有多少呢?來,我算給您聽 ---

 

1 1967/05/03 李斯持: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Stein, Piano 慕尼黑愛樂

小克萊巴的第一場音樂會,在這之前他只指揮歌劇。

2 1968/05/23 舒曼:鋼琴協奏曲 艾森巴哈, Piano 布拉格交響樂團

布拉格之春

3 1970/04/13 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布蘭德爾, Piano 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4 1973/04/08&11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米開朗傑利, Piano 漢堡國家管弦樂團

兩場演出,義大利鋼琴家米開朗傑利成了小克萊巴一生中合作次數最多的鋼琴家,哈!

 

好了,他的全部...就這樣...,也因此左圖這張唱片小克萊巴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由鋼琴家李希特獨奏的 德弗乍克鋼琴協奏曲 ( 1976 年錄音, EMI, 中價版發行 )便顯得格外珍貴,這可是小克萊巴唯一一張協奏曲錄音哦!

德弗乍克鋼琴協奏曲可以買到的版本並不多,其錄音遠少於同作曲家的大提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協奏曲,我只有另一個 Westminster 的版本可以相較...,小克萊巴讓樂團發出十分甜美的音色,李希特表現的也相當稱職,很遺慽本片是小克萊巴協奏曲的絕響...【對了,本片的錄音極佳,對小克萊巴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擴展曲目的機會...】。


大師報導的...想當然爾

 

關於小克萊巴的報導,未經查證的“想當然爾”特別多...。

 

“大指揮家列傳( John L. Holmes 著,音響論壇發行, 1992 )”一書第 131 頁:「小克萊巴 1974 年於柯芬園首次登臺指揮...,三年後方才於美國舊金山歌劇院首演指揮“奥泰羅 ”...。」,經我翻閱“舊金山歌劇院第一個 75 年( San Francisco Opera - The First 75 Years, 1997 )”確定...没這回事...;又如“樂思錄( 陳國修著, 1990 )”第 155 頁提到「小克萊巴指揮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和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會都令樂迷瘋狂...。」,看起來小克萊巴好像經常指揮柏林愛樂似的...,天知道在這之前的 1989 年 3 日 9 日小克萊巴才第一次和柏林愛樂合作演出( 地點在柏林愛樂音樂廳,曲目為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莫札特第 36 號交響曲和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 ),這場音樂會放出多少火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小克萊巴和柏林愛樂第二次搭檔演出是在 1994 年 6 月 28 日,地點同樣在柏林愛樂音樂廳,曲目為貝多芬的 Coriolan 序曲、莫札特第 33 號交響曲和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值得一提的是 --- 這是小克萊巴和柏林愛樂的最後一次合作,小克萊巴和柏林愛樂的關係顯然遠不及他老爸...。

 

小克萊巴指揮才華如此了得,又流有德奥血液的正統,1989 年卡拉揚去逝,他肯定是新任柏林愛樂總監的熱門人選...?如果我沒記錯,當時國內許多樂評人皆著文宣揚自己“想當然爾”的期待,但多年後我看來自日本的報導才知道柏林愛樂當時總監人選的入圍名單中根本沒有小克萊巴,原因有:和他不熟、他曲目太窄...、他彩排效率...、他不好伺候...,還有,就算真的請他,他也不一定願意來...。

 

一樣談到 BPO 接班的問題,曹永坤先生的思考邏輯硬是明確許多,他直接由現實面切入 --- 也就是“現在有好位置的人不會來”,於是曹先生提出的第一人選是海汀克( 理由是海汀克當時已離開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是個自由身 )...,至於小克萊巴,他連提都沒提過( 見 音樂月刊第 88 期, 1989 年 )。


風衣俠客版之克萊巴之我見...

 

有人不知“風衣俠客版“的錄音是何物嗎?此指某愛樂俠客身穿風衣( 或其它衣物 )將大師音樂會實況側錄下來,待若干年後( 法律保障其版權年限後 ) 再將此錄音發行之,謂之“風衣俠客版”錄音...。坦白說,“風衣俠客版”的唱片音質参差不齊,除了錄音器材水準不一外,此俠客坐的位置、其左右人士是否配合、有無交談或咳嗽等,亦是影響錄音水平之因子...;“風衣俠客版”的唱片之所以存在,除可彌補吾人無緣參與大師演出盛況之憾外,還如野史般記錄著大師的成長興衰...,其對智慧財產的創造與傷害...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内...。

像小克萊巴這種不愛錄音的大師,其“風衣俠客版”的錄音自然特别多,這些錄音也格外被期待...【期待?是的,某天我在臺北一家熟識的唱片行選唱片,一時興起買了一套“風衣俠客版” --- 卡拉揚指揮貝多芬歌劇“費黛里奥”,1957 年與維也納愛樂在薩爾玆堡的實況錄音,回高雄後被朋友虧到不行,「卡拉揚錄音還不夠多嗎?有必要...?」,朋友如斯說,我只能說...其實他不懂我的心...,而這類的風衣唱片便未受期待...。】,音樂月刊第二期介紹小克萊巴的專文中曾提到小克萊巴有張馬勒“大地之歌( Das Lied von der Erde )”的錄音,我原本巳做好這闕“大地之歌”是風衣俠客版的心理準備,並將這張唱片列入重點搜尋名單內...,直到有天我發現這版“大地之歌”的錄音日期是在 1967 年 6 月 7 日,而且是小克萊巴唯一一次“大地之歌”的演出後,我決定放棄購買這張 CD...,為何沒出手?是年紀大了,好奇心消失?還是我已有 Walter、Klemperer 等諸大師的錄音,不需要再多加版本了?面對大師一輩子中的唯一,我覺得光憑這場演出要評論小克萊巴或馬勒其實都不公平,特別是在小克萊巴總是愈磨愈精的樂風下...。

 

難道所有小克萊巴的“風衣俠客版”錄音都無法吸引我的好奇?非也,我其實蠻想聽他指揮海頓“驚愕”交響曲、莫札特第 33 號交響曲、R. 史特勞斯的“英雄生涯”、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全曲,還有威爾第的“奧泰羅”全曲,特别後兩者是小克萊巴一磨再磨的作品...,有善心人士可以借我嗎?


話說大師逝世之後...

 

聞大師逝世要怎樣?當然要趕緊買幾張大師唱片好好緬懷一番...。

 

話說民國 78 年 7 月 16 日那天我...入伍,我頭犂犂(臺語)地吃著母親做的早餐,順手拿起家中聯合報,火紅的 聯合報 三個字旁有張熟悉的照片 --- 一張卡拉揚的照片...,下片註明大指揮家卡拉揚去逝的消息,乖乖,我心想卡拉揚可真講道義,以這種方式上頭版與我道別,真不枉我在他身上花的錢...;79 年 10 月 14 日,還在服役的我放假在家,一'大早父親大人便將我搖起,很認真對我說:「孩子,我剛從你樓上的房間下來,我為你算過了,你總共有 *** 張 CD。」還在一頭霧水之際,爸爸接著說:「來,這是今天的報紙,你房間左邊掛的那位指揮家死了...,上次你右邊那位死掉時你買了一大堆紀念專輯...,這次不要買那麼多了...。」

 

右邊掛的是卡拉揚,左邊那位是誰?答案是 --- 伯恩斯坦;想說的是:小克萊巴死了,這回我想買“一大堆紀念專輯”也買不到,因為...他的錄音實在實在太少了...; 雖如此,我還是向唱片行訂了一張最近才知道的小克萊巴唱片 ---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這是小克萊巴和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的現場錄音,演出日期是 1983 年 11 月 7 日,地點於慕尼黑國家劇院,您知道...這又是小克萊巴今生今世的另一個唯一 --- 唯一一場“田園”的演出...,您想問我為何願買這個唯一,對不?答案是:我有他老爸的“田園”,通常他老爸擅長的曲目小克萊巴的表現都不差...。

老克萊巴的“田園”,樂團是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Decca, 1953 年錄音)

小克萊巴的“田園”,樂團是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Orfeo, 1983 年錄音)


補述

 

我始終沒告訴大家我是怎樣迷上小克萊巴的...。

 

民國 77 年下半年學校開學,我努力地想在學校搞一個類似愛樂社的社團,但人數不足...,幸好有位張老師支持,他為我爭取經費買了一堆古典音樂的錄影帶及 LD,並讓學校同意我每週三晚上八點得以在學生餐廳用投影機播放...,看的人其實不多( 大部份是吃宵夜的同學...),有天輪到播放小克萊巴指揮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在日本演出貝多芬第四及第七號交響曲的實況錄景,那天晚上學生餐廳幾乎爆滿,大家都被銀幕上那位表情豐富,指揮棒法...神乎奇技的指揮家給吸引,放完還有人喊安可...,我是這樣迷上小克萊巴的...。

 

對了,您猜那些同學是從那來的?我可沒打什麼廣告,他們...全都是來吃宵夜,吃完便留下來的人...;還有,那所學校是那一所?唉!我唸過三所國立大專院校,而且都有唸畢業,您隨便猜一所吧!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南方 短歌 聽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