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唯一的錄音,竟成就一段故事 --- 指揮家約夫姆傳奇


從那個可能是唯一的唯一說起...

 

先前買到一張德國指揮家約夫姆( Eugen Jochum, 1902 - 1987 )指揮莫札特第 41 號交響曲《邱比特》及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的 LP,坦白說,這兩首交響曲我手頭上版本不少,真的是基於對約夫姆的景仰才買的...;最近入手《波士頓交響樂團錄音全紀錄》一書(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An Augmented Discography, 2008 ),乖乖,依該書所載,這張約夫姆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錄音竟是該組合唯一一張唱片( 註 ),這下重新燃起我對約大師的熱情,始有此文乎!

 

【右圖為約夫姆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唯一一張 LP 之封面( DG 2530 357, 1973, DG ),不知為什麼,當時 DG 的黃標封面張張都好美。】


【註】好啦!我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約夫姆和波士頓交響樂團還留有可能是〝風衣版〞的現場錄音( 例如 1974 年 7 月 20 日的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等 ),但由於書中沒記載,請容我偷懶,先行略過!


那個低調且德奧味濃濃的大指揮家...

 

直說,約夫姆是個德奧味超濃的指揮家,他畢生留有三套貝多芬全部交響曲的錄音,外加兩套布拉姆斯及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全集錄音,雖說錄音多寡和藝術成就未必相關,但打開錄音史,能受樂迷及唱片公司如此青睞的指揮家還真不多,不是嗎?

 

就一個唱片愛好者的角度來看,約夫姆似乎低調到不行,介紹指揮或唱片的書籍肯定會提及他,但所佔篇幅大多和他的聲名多不相稱...,我們先看一下大師生平,再繼續聊下去...。

 

【左圖為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之 LP 封面,由約夫姆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1969, PHILIPS。】


約夫姆的音樂非常誠摯、紮實,他絕不做出虛華的效果,儘管這樣,音樂的內部卻隱藏著無限熱情。他排除後期浪漫主義誇張的演奏樣式,努力於把音樂中的感動巧妙地引發出來。--- 節錄自當代世界著名演奏家及樂團》(  天同出版社, 民國 71 年 )


大師生平

 

要瞭解約夫姆的指揮藝術,最簡單的方法是由他曾擔任的職位開始,約夫姆指揮生涯超過一甲子( 1926 - 1987 ),擁有的職稱包括:

 

1926 年,24 歲,指揮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展開職業生涯,曲目為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

1927 年到 1929 年,出任德國基爾歌劇院( Kiel Opera House )音樂總監。

1929 年到 1930 年,出任曼海姆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heatre Mannheim )總監。

1930 年到 1932 年,赴杜伊斯坦( Duisburg )任職。

1932 年到 1934 年,出任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他在這段時期開始指揮柏林愛樂 )。

1934 年到 1949 年,出任漢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接貝姆的位子 ),同時接掌漢堡愛樂管弦樂團。

1949 年到 1960 年,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創團首席指揮。

1961 年到 1963 年,和荷蘭後輩指揮家海汀克共同擔任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1969 年到 1973 年,出任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75 年到 1978 年,獲聘倫敦交響樂團桂冠指揮。

 

約夫姆於 1987 年三月逝世,在我找的到的資料,大師這年元月還留有指揮慕尼黑愛樂演奏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出紀錄呢!


一路整理下來,嗯,約夫姆的史料實在不夠多,許多書本對大師生平竟都草草帶過,以下補充多來自谷歌大神 及其它我雜七雜八找到的資料 ---

 

25 歲的約夫姆 1927 年出任德國基爾歌劇院音樂總監,他在第一個樂季便指揮包括《漂泊的荷蘭人》、《玫瑰騎士》及《杜蘭朵》等 17 齣歌劇( 哇!這點我之前完全不知道,25 歲...,真的有強,不是嗎?),而在曼海姆國家歌劇院期間,雖然前輩大師福特萬格勒對他頗多嘉許,但約夫姆仍以曲 目及經驗不足為理由,婉拒來自紐約愛樂多達 12 場的指揮邀約;1932 年約夫姆到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工作,讓他有機會客席柏林愛樂和維也納愛樂,他在柏林的第一年便指揮柏林愛樂演出 16 場音樂會呢!

 

【右圖為作曲家韋伯《序曲集》,裡頭收錄約夫姆指揮柏林愛樂演出歌劇《奧伯龍》序曲,錄音年代為 1951 年,算是大師比較早期的錄音,LP:DGM 19037, DG 。


1934 年約夫姆繼承貝姆在漢堡的職務,那時雖然納粹統治德國,但約夫姆在漢堡仍享有〝合理的自由〞--- 雖經遊說,但從未加入納粹黨的他依舊在這兒上演享德密特及巴爾托克等作曲家的作品,而這些人的作品在德境其它地方是被納綷禁演的...,約夫姆在漢堡一直待到 1949 年( 所以他在此地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才轉赴慕尼黑發展,並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創團指揮家。

 

此外,約夫姆始終與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維持密切連繫,他曾在 1941 年到 1943 年間擔任該團的 first conductor ( 南方註:這個職稱類似我們今日所說的首席客席指揮,擔任過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first conductor 的指揮家有德國指揮家孟克( Karl Muck, 1859 - 1940 )、法國指揮家孟都( Pierre Monteux, 1875 - 1964 )和德國指揮家華爾特( Bruno Walter, 1876 - 1962 ),他們在此的任期分別為 1921 年 1925 年、1924 年到 1934 年及 1934 年到 1939 年 ),1961 年到 1963 年他和海汀克共享首席指揮的職務( 詳見後文,不過 1963 年海汀克扶正後,約夫姆轉任首席客席指揮,這個職務他一直保有到 1974 年為止 ),隨後約夫姆將演出重心移往英國倫敦,他經常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及倫敦交響樂團,其中倫敦交響樂團於 1975 年聘請約夫姆出任代表榮譽的桂冠指揮...,而在 1969  年到 1973 年間,他還是德國邦貝格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約夫姆晚年和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關係緊密,他們合作錄製了約夫姆第二套的布魯克納全部的交響曲( EMI 發行 ),他還曾出席薩爾玆堡音樂節與拜魯特音樂節...,1986 年 12 月 6 日約夫姆最後一次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曲目是令人期待的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隔年元月在結束慕尼黑的演出後便不再登臺,三月逝世...,好了,大師生平報告完畢。

 

左圖為約夫姆的必備名盤  --- 作曲家卡爾•沃夫的《布蘭詩歌》,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本片可是得到作曲家簽名背書呢! 1967, DG


從唱片看約夫姆...

 

面對史料有限的大師,我覺得由其錄音反推其生平及際遇是最直接有效率的方式( 當然,此法肯定會錯過許多好山好水...),先說,所有資料皆來 自約夫姆日本忠貞粉絲之網站【請按這兒】,要謝謝或要指正,請直接 mail 給他...( 別忘了也發個備份給我...)

 

1932 年約夫姆擔任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該樂團演出任務包括提供廣播電臺播音時所需的音樂內容,約夫姆最早的錄音便是在這時完成的...,1932 年 4 月他曾指揮該團進行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的選粹錄音( 並留有 78 轉唱片的發行紀錄 ),隔年( 1933 年 ) 6 月,約夫姆更指揮柏林愛樂錄製包括華格納歌劇《唐懷瑟》、《羅恩格林》及韋伯《魔彈射手》序曲等,這批唱片由德國 Telefunken 唱片公司發行( 當然是發 78 轉的 SP 啦!),應是大師最早的商業錄音。


大戰前後的約夫姆

 

二次大戰德國於 1945 年五月投降,我不知道二戰期間約夫姆的指揮事業是否順利,不過始終未曾加入納粹黨的他在戰時一直保有漢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之職務( 這點看在卡拉揚眼中不知有何想法?卡大師可是先後入黨三次以誓忠誠...,戰後卡拉揚對自己行為的解釋是 --- 就像你要到某個滑雪俱樂部當教練,你總得先加入那個俱樂部才行...。),約夫姆曾於 1943 年前後至少兩次到德國佔領區荷蘭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這可是當時德國指揮家才享有的特權。

 

【左圖為約夫姆指揮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之 LP 封面,樂團是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1951 年錄音,PHILIPS 發行。


我們知道戰後的德奧由英、美、法、俄四國共管,包括福特萬格納、貝姆、庫納佩布許、卡拉揚等音樂家都被禁止任何型式的公開演出,他們得接受調查...,演出禁令直到 1947 年才解除,可能我看的資料不夠多...,我好像從未在調查名單中看到約夫姆的名字,所以他並沒有被列入禁止名單中嗎?在前述日本網站約夫姆錄音資料中,約夫姆由 1945 年元月到 1945 年四月皆沒有活動紀錄,我想他肯定也在禁止公開演出的名單中,別忘了,在戰時他可是座德國國家歌劇院的總監呢!


1949 年元月,約夫姆指揮漢堡國家愛樂管弦樂團為 DG 唱片錄製了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在這之前約夫姆的唱片皆由 Telefunken 發行, 而 DG 這個戰後首錄音為他打開新的紀元,因為同年( 1949 年 )約夫姆將為自己的指揮生涯創造高峰 --- 47 歲的他在慕尼黑為國際樂壇創立了一支超級勁旅,那就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右圖為約夫姆少數的協奏曲唱片封面,曲目為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由許奈德罕獨奏,樂團是柏林愛樂,這個版本是我個人同曲首選,1962 年錄製,DG 發行。


偏安巴伐利亞...

 

1949 年約夫姆成為位於西德境內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創團首席指揮,他很快利用自己的聲望為這支年輕的樂團帶來唱片合約,1950 年七月這對組合開始為 DG 錄音,曲目為布魯克納的《讚美頌( Te Deum )》,他們錄音進度持續且穩定,1952 年約夫姆已能率領該團錄製貝多芬偉大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本錄音被 DG 收錄在約夫姆首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中 ),1955 年完成卡爾•奧夫的《勝利三部曲》,而約夫姆亦沒有忘記讓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參與其第一套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的壯舉( 1958 年到 1967 年,其中柏林愛樂負責第一、四、七、八及九號交響曲 ),在 1960 年約夫姆卸任時,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已是西德樂壇勁旅,他們另迎來 47 歲的捷克指揮家庫貝利克( Rafael Kubelík, 1914 - 1996 )一同共創高峰...。

 

雖說約夫姆 47 歲到 58 歲間偏安在巴伐利亞,但他可沒錯過開拓自己國際聲望的機會,在這近 12 年的日子裡,他除了積極指揮柏林愛樂錄音外,他還去過拜魯特指揮華格納( 後文詳述 ),也造訪過美國,和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關係依舊,只是討論約夫姆的資料大多將這段飽滿草草帶過,不解,有人可以為我補述嗎?


More 布魯先納交響曲 --- 我可以成本再八折給你!

 

有一些作曲家的作品充滿無可言喻的魔力,他像是生命的源頭,無論您怎麼左曲右繞,最後總會走回這個神祕的起點 --- 一種只為音樂而音樂的激情...,在我心中,布魯克納的音樂真有這種魔力( 好啦!還有很多作曲家也都有...),君不見法國作曲家兼指揮家布列玆 1996 年以 71 歲之齡在布魯克納逝世百週年音樂會上指揮起維也納愛樂演奏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 DVD, 金革 ),那份投入、享受及虔誠,真的很難和布列玆這個人,以及他的作品相連結 ,布列玆的自在是因為他在其中回到音樂的源頭嗎?我一直這麼以為。

我始終記得我第一套布魯克納交響曲是怎麼來的 --- 約莫在民國 83 年上半年,我的指導教授看我頗自愛,都早早到研究室,於是指派我當「垃圾公差」,每週某日上午七點半要出現在系館側門,協助搬運先生移除大型廢棄物...,我好像當了兩個月公差,後來被通知可領公差費若干千元,就在拿到錢的那晚,我騎車到台北市富錦街一家二手 LP 唱片行閒逛( 唱片行隱身在某民宅大樓內,要先按電鈴,搭電梯才會到 ),我看到一列唱片架頂端有套盒裝唱片,乖乖,是約夫姆指揮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心中默唸...不知好多錢,於是伸手墊腳想拿下來看,沒想到一旁不太多話的老闆說話了,他說:「喂!那套唱片我放了半年,你是第一個伸手的,來,不要管上面的價錢,你就買了吧!我可以成本再八折給你...。」

人家都這麼說了,幸好錢夠,我就真的就將這套有 11 張唱片的布魯克納全集帶回家,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一號到九號都聽過一次,後來我打電話給徐老師說這段故事,徐老師認真地問我:「你真覺得布魯克納的音樂好聽嗎?」我答道:「好聽啊!您看,才幾天我就聽完一遍了...。」徐老師在電話那頭沈思了許久,他以非常認真的口吻說:「 克魯克納的音樂都是為榮耀主而寫的,如果你這麼喜歡他,要不要來我們教會走走...。」


最特別的約夫姆...

 

約夫姆的錄音不少,最特別的是那一個?就一個。嗯,咱不打狂語,沒聽過的自然先扣掉,在我擁有的約夫姆唱片中,個人認為最特別的是他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於  1963 年為 DG 所錄製的馬勒《大地之歌》。【首版 LP 封面見右圖】

 

1988 年是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百歲生日,那年該團有兩件大事,其一,荷蘭女王御賜皇家稱號,讓他們更名為「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其二,樂團終結其百年傳統,任命義大利指揮家夏伊為新任首席指揮...,我始終不太明白,1959 年 4 月,該團首席指揮荷蘭指揮家貝努奴( Eduard van Beinum, 1901 - 1959 )心臟病辭世,樂團可能受限於指揮肯定得由荷蘭人擔任之慣例約束,他們先在同年 9 月 1 日任命年僅 30 歲的荷蘭指揮新星海汀克( Bernard Haitink, 1929 -  )為第一指揮( 注意,非首席指揮 ),雖然海汀克的羽翼明顯未豐( 天知道他 1954 年 7 月才首度以指揮家之姿登臺...),但他還是在 1961 年被升任為首席指揮,不過樂團同時請約夫姆分享首席指揮之職,直到 1963 年才讓海汀克成為唯他獨尊的首席指揮...。


好啦!當時還叫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的他們早已是和維也納愛樂及柏林愛樂齊名的一流樂團,為何會找約夫姆擔任「顧命大臣」,共享首席指揮的職務呢?先說,我不知道標準答案,只能用手頭上的資料來拼湊 ---

 

早在 1940 年 5 月德軍便佔領荷蘭,納粹控制荷蘭的一切,當然包括音樂藝術活動在內,當時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是偉大的荷蘭指揮家孟格堡( Willem Mengelberg, 1871 - 1951; 據說孟格堡為力挺樂團猶太裔團員不受迫害,他同意在納粹佔領區內指揮,但這也讓他在戰後失去樂團首席指揮之職務,並被祖國追回之前所有授予他的榮耀...),我不知道約夫姆最早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演出的正確日期,但我知道他於 1943 年 6 月第一次指揮這支德國被佔領的樂團為德國 Telefunken 唱片公司錄音,而當時 41 歲的約夫姆並非無名小卒,他已位居漢堡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1949 年,約夫姆在百廢待興的慕尼黑以當地之前的廣播交響樂團成員為核心,創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並自任首席指揮,是他讓這支年輕樂團威名遠播...,約夫姆在這兒的任期到 1960 年為止,我猜應是他的聲名,外加他的職業生涯正好有空檔,才讓他受邀到阿姆斯特丹的...。


相較於福特萬格勒及貝姆等德奧大指揮家對馬勒作品之...漠然,約夫姆 1963 年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為 DG 所錄製的馬勒《大地之歌》便顯格外珍貴( 1966 年約夫姆還留有馬勒《悼亡兒之歌》的廣播文獻,樂團是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 ),我不清楚約夫姆長達 61 年的指揮生涯是否經常指揮馬勒的作品,亦不知除了前述曲目,還有那些馬勒作品被放入約夫姆的曲目清單中...?不過約夫姆這張《大地之歌》的錄音確實提供吾輩樂迷對約夫姆那個時代的德奧大指揮家對馬勒作品詮釋之想像,那是種遠不及今日之煽情,進退之間猶保 優雅身型,對作品相對客觀的呈現方式,我超愛這個錄音,只是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一貫有積極演奏馬勒的傳統,不知約夫姆的演奏留有多少孟格堡的身影在其中就是了。

 

【左圖為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 LP 封面,約夫姆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1968 年錄音,PHILIPS 發行。


對了,有件事一定得說 --- 1960 年六月約夫姆開始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為 PHILIPS 唱片錄音,首批曲目包括貝多芬《序曲集》及理察•史特勞斯、舒伯特、舒曼、莫札特等人的作品,相較於資淺的海汀克,此時約夫姆的指揮藝術正逢高峰,PHILIPS 為保留這支荷蘭樂團之美好,他們積極為約夫姆進行錄音,1967 年到 1969 年間約夫姆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完成其第二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當然是由 PHILIPS 發行 ),雖說約夫姆直到去逝前不到半年的 1986 年 12 月,他還曾客席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演出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但他和該團的最後商業錄音卻早在  1970  年九月便完成,曲目是貝多芬《莊嚴彌撒》( 本片是名演,迄今仍深受樂迷喜愛...);哇!差點忘了,一定得說事是...約夫姆和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的錄音全部皆由 PHILIPS 發行( 對不起,再插一下話,前些日子 PHILIPS 唱片陣亡,其錄音版權由 DECCA 接手,於是我們現在買這個組合的唱片,可都改印 DECCA 商標...),只有一張例外,便是前述 DG 的馬勒《大地之歌》,嗯,真是特別中的特別,但為何是唯一的例外,這我就不暸了...。


歌劇指揮約夫姆

 

好像很少人提及一個問題 --- 約夫姆比貝姆小八歲,比卡拉揚大六歲,印象中他那個世代的指揮家多為出身歌劇院,那麼約夫姆也是劇院出身的指揮家嗎?由其生平來看,1949 年以前約夫姆的確活躍於歌劇領域,但不知是否因戰後歌劇環境險困之無奈,抑或他想從歌劇演出那無止境的繁瑣雜事中抽身,總之,在那之後約夫姆便逐漸卸下劇院指揮之職務,因此 許多樂迷對他的出身多所遺忘...,其實這也難怪,因為相較於貝姆及卡拉揚,記憶中約夫姆的歌劇錄音並不多,但有多麼不多...,來,我直接翻〝Guide to Recorded Opera〞一書比較快( 1993 年版 ),答案如下 --

 

● 華格納:《羅思格林》,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953, DG。

● 韋伯:《魔彈射手》,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959, DG。

● 莫札特:《女人皆如此》, 柏林愛樂, 1962 - 1963, DG。

● 莫札特:《後宮誘逃》,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 1965, DG。

● 華格納:《紐崙堡的名歌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 1975, DG。


嗯!真的不多,對不?其實約夫姆是曾受邀到華格納聖殿拜魯特指揮的指揮家,他於 1953 年在那兒指揮了五場《崔斯坦與依索德》,隔年( 1954 年 )指揮一場《唐懷瑟》及六場《羅恩格林》( 註:戰後的拜魯特音樂節重現於 1951 年,那年由指揮家庫納貝布許及卡拉揚分擔所有的歌劇演出任務( 註中註:指揮之神福特萬格勒在這屆只負責指揮開幕之夜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1952 年,指揮陣容加入指揮家凱伯拉特,但這也是卡拉揚的告別演出。1953 年約夫姆以 51 歲壯齡出現於此,那年音樂節開幕夜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由指揮本曲從未獲好評的享德密特指揮(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華爾特•李格和克倫貝勒這對歡喜冤家說的 ),而華格納歌劇作品的指揮大任由約夫姆、凱伯拉特,及克勞斯三人承擔,隔年福特萬格勒回鍋指揮開幕的《合唱》交響曲,庫納貝布許亦重新加入歌劇指揮行列,專司其招牌曲目《帕西法爾》的指揮工作...)因此約夫姆算是拜魯特復辦初期的大師,其樂壇地位可見。

 

【左圖為韋伯《魔彈射手》LP 封面,約夫姆指揮,DG 發行。】

1965 年指揮家庫納貝布許辭世,這位戰後的華格納權威自 1951 年到 1964 年共出席十三屆的慶典演出,留下 95 場指揮紀錄,其中光《帕西法爾》便佔了 55 場之多,其權威自不在話下...,在這兒得提醒各位,《帕西法爾》是華格納最後的歌劇作品,是大師生前刻意為拜魯特節慶大廳特殊聲學效果所作,因此這齣歌劇在這兒始終具有特殊地位,由於庫納貝布許對本曲的掌握與詮釋已成經典,因此大師的死讓主辦單位傷透腦筋...。1965 年他們先請法國指揮家克易路斯坦瓜代《帕西法爾》,1966 年到 1970 年則由法國指揮家布列玆指揮本曲(  唯 1969 年由史坦指揮 ),我承認布列玆在拜魯特指揮的《指環》相當精彩( 我有 DVD 和 LP ),但面對「庫納貝布許障礙」,布列玆的《帕西法爾》顯然一路蹣跚( DG 曾於 1970 年錄製布列玆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的《帕西法爾》,好像沒有特別好或不好的評價...),直到 1971 年約夫姆再度回到拜魯特,《帕西法爾》才又所託得人...,約夫姆在這兒連續指揮三年,到 1973 年為止,他共指揮了 13 場演出,戲碼全部是有高度障礙的《帕西法爾》呢!


耳順後的大師

 

約夫姆在耳順之年( 1963 年, 61 歲 )被真除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之職( 他仍是該團的首席客席指揮...),不過他仍以德國為根據地向外發展,約夫姆先後受邀到法國及義大利演出,1967 年他甚至飛到美國指揮洛杉磯愛樂,約夫姆在那兒指揮全部布拉姆斯的作品,當時洛杉磯愛樂由年僅 31 歲的印度指揮家梅塔掌舵,老大師的造訪成為當地樂迷的熱門話題...。


1969 年到 1973 年他被任命為西德班貝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這支樂團創立於 1946 年,1949 年由德國指揮家凱伯拉特擔任首位首席指揮,1968 年凱伯拉特於任內逝世,約夫姆的接任被視為能延續該團優良傳統的大事...,遺憾的在首席指揮任內,約夫姆並沒有指揮該團留下較具代表性的錄音( 這段日子約夫姆的重要錄音不少,包括海頓第 93 號到第 104 號交響、布拉姆斯唯二兩首的鋼琴協奏曲等,不過合作的樂團分別是倫敦愛樂及柏林愛樂,偏不是邦貝格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期滿後,約夫姆的活動重心移往倫敦,他經常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及倫敦交響樂團,其中倫敦交響樂團於 1975 年聘請約夫姆出任代表榮譽的桂冠指揮,他也在 1976 年到 1979 年間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為 EMI 完成自己第三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約夫姆還和倫敦愛樂管弦樂團錄製他第二套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 EMI ),可惜這些錄音的鋒芒遠不及約夫姆的第二套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 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 1975 - 1980, EMI ),備受冷落迄今...。【右圖為莫札特第 33 及 36 號交響曲 LP 封面,約夫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1985 年,Eurodisc 發行。】


那支傳說中的班貝格交響樂團

 

其實班貝格交響樂團曾於民團 79 年五月在當時首席指揮史坦( Horst Stein, 1928 - 2008 )率領下訪臺,那時我正在服役...,唉!遺憾迄今...。該怎麼形容班貝格交響樂團的獨特呢 --- 班貝格位於巴伐利亞邦內,旅遊書常提到這座都市的美麗,而且一定會提到班貝格在二戰中傳奇地未受到太大的傷害,城內許多中世紀的建築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我認識一位曾到班貝格留學的友人,他告訴我 --- 二戰時美國擄走幾位德國科學家,利用他們的研究發展原子彈,這幾位科學家恰都是班貝格人,於是他們要求美國不得轟炸他們的故鄉...,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就是了...),這座人口僅約七萬人的小鎮除了以美景及啤酒聞名外,他們擁有一支傲笑德國樂壇的樂團,那就是班貝格交響樂團...。

 

【左圖為理察•史特勞斯《唐璜》、《玫瑰騎士圓舞曲》之 LP 封面,約夫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1984 年,Eurodisc 發行。】

班貝格交響樂團 2000 年迎來英國指揮家 Jonathan Nott( 1962 -  )擔任首席指揮,這位仁兄頗受當地樂迷的喜愛,其任期一延再延...,他不僅提昇樂團士氣及演奏能力,還帶給樂團唱片合約,2004 年他們和馬勒孫女聯手舉辦的〝馬勒指揮大賽〞如今已風光邁入第四屆( 每三年舉辦一次,取前四名,首獎 20,000 歐元獎金 ),當年他們捧出委瑞內拉青年指揮家杜達美,讓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國際聲望連帶提昇不少,目前瑞典指揮大師布隆許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1927 -  )擔任該團的榮譽指揮...;對了,1993 年起班貝格交響樂團有了新的名字 --- 巴伐利亞國家愛樂管弦樂團( Bavarian State Philharmonic ),但或許是原名太過響亮,現在連他們的官網兩個團名都用上,不過還是班貝格交響樂團的字體較大較明顯呢!


雖說約夫姆在班貝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任內似乎沒有刻意拉拔該團,但自 1982 年三月約夫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為 Orfeo 唱片公司錄製莫札特第 39 號及第 40 號交響曲後,他們的關係竟逐漸熱絡起來,1984 年起約夫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為 Eurodisc 唱片錄製了包括理察•史特勞斯《唐璜》、《玫瑰騎士圓舞曲》等,莫札特第 33、35、36、38 號交響曲,貝多芬《艾格蒙》、《費黛里奧》等序曲,連約夫姆唱片的〝天鵝之歌〞也貢獻給班貝格交響樂團,曲目為莫札特兩首小夜曲( KV 250 及 KV 525, Eurodisc 發行 ),我非常幸運,能擁有三張約夫姆晚年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的黑膠唱片,這些唱片真的紀錄了大師指揮生涯最後榮光呢!【右圖為貝多芬《序曲集》之 LP 封面,約夫姆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1985 年,Eurodisc 發行。】

 

對了,在我的資料中,我找不到約夫姆指揮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蕭士塔高維契、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俄國作曲家的演出紀錄...,和其它前後輩的德奧指揮家相較,約夫姆實在『德』的可以,是這樣導致他的國際聲望及在樂迷心中地位...成為重量有限的大師的嗎?


More 約夫姆的唱片

 

指揮家約夫姆錄音真的不算少,發行的唱片公司包括 EMI、DG、PHILIPS、Eterna、Eurodisc、Orfeo 及 Telefunken 等( 現在還多了 Tahra ),錄音年代則縱橫上世紀三零到八零年代,有那些唱片是樂迷們務必擁有的呢?

 

【左圖為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之 LP 封面,約夫姆少數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錄音,波里尼獨奏,1982 年,DG 發行。】

 

由於自知大師唱片擁有的不夠多,所以直接抄書比較快...,按日本音樂之友社 1987 年出版的〝Classic Record Book --- 指揮家篇, 永久保存版〞( 恰是約夫姆逝世那年,我有注意到該書提及約夫姆之章節已註明其逝世時間,因此足以為大師蓋棺論定...)共推薦十張約夫姆的 Best Choice: 

●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倫敦交響樂團, 1978, EMI。

● 貝多芬:《序曲集》, 邦貝格交響樂團, 1985, Eurodisc。【哈,我有 LP!】

● 海頓:第 94、100、101、104 號交響曲, 倫敦愛樂管弦樂團, 1971 - 1973, DG。【這套 LP 不難找,好,決定儘速到手!】

● 莫札特:第 35 及 38 號交響曲, 邦貝格交響樂團, 1984, Eurodisc。【哈,我有 LP!】

● 莫札特:第 39、40、41 號交響曲, 邦貝格交響樂團, 1982, Orfeo。

● 布拉姆斯:第一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吉利爾斯獨奏, 1972, DG。【哈,我有 LP!】

● 貝多芬:莊嚴彌撒, 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1970, PHILIPS。【哈,我有 LP!】

● 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波利尼獨奏, 1982, DG。【哈,我有 LP!】

● 華格納:《紐崙堡的名歌手》,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 1975, DG。。【有 CD】

● 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 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 1975 - 1980, EMI。


以上是日本人的看法,如果我選,我肯定會加上約夫姆指揮的卡爾•沃夫之《布蘭詩歌》(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管弦樂團, 1967, DG, 本錄音可是有作曲家背書加持 )及前述的馬勒《大地之歌》( 1963, DG, 本片為約夫姆那個世代的德國指揮家鮮有的馬勒意見...),還有,他指揮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許奈德罕( Wolfgang Schneiderhan, 1915 - 2002 )獨奏, 1959, DG )及布拉姆斯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吉利爾斯獨奏, 1972, DG )亦不容錯過。

 

【右圖為約夫姆指揮布拉姆斯第一號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之 LP 封面, 柏林愛樂,吉利爾斯獨奏,1972,DG 發行。】


More 約夫姆的協奏曲錄音

 

由於沒有約夫姆的音樂會全紀錄,所以我不知道約大師在音樂會上是否經常指揮協奏曲,以及曾和那些獨奏家合作過?不過從唱片來看,約夫姆的協奏曲錄音真的很少,很少...。

 

除了前文日本 Best Choice 已入選的布拉姆斯第一及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吉利爾斯獨奏, 1972, DG )及貝多芬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波利尼獨奏, 1982, DG ),以及我補充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許奈德罕( Wolfgang Schneiderhan, 1915 - 2002 )獨奏, 1959, DG )和布拉姆斯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吉利爾斯獨奏, 1972, DG )外,扣除掉來自各式管道末正式發行的訊源,約夫姆的協奏曲錄音還有:

 

●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維也納愛樂, 米爾斯坦獨奏, 1974, DG。

● 莫札特: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Johanna Martzy 獨奏, 1952, DG。

● 舒曼:鋼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Monique Haas 獨奏, 1951, DG。

● 莫札特:第 14 號鋼琴協奏曲, 班貝格交響樂團, Veronica von Moltke-Jochum 獨奏, 1969, PHILIPS。【獨奏是約夫姆的女兒】

● 德弗乍克:小提琴協奏曲, 柏林愛樂, Georg Kulenkampf 獨奏, 1941, Telefunken。


沒了,真的就這麼少...,其實日本的約夫姆網站還記載了不少大師廣播資料,但因非正式商業錄音,因此先行略過...;為何指揮家約夫姆的協奏曲錄音會如此少?他可是劇院出身的指揮家,這類指揮通常深受獨奏家歡迎才是...,想了許久,可能的原因包括:約夫姆幾乎不碰諸如柴可夫斯基及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這代表他少了可以和許多獨奏家們合作所曲目...,還有,他實在太常指揮布魯克納,而布大師的作品又大又長,音樂會上實在無法再多塞一首協奏曲...,好啦,我不知道 真正的原因,Blue97 大,可以為我補充嗎?

 

【右圖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 LP 封面,約夫姆指揮維也納愛樂,米爾斯坦獨奏,1974 年,DG 發行。】

 

結語

 

約夫姆,一個德奧體味濃濃的大師...,他有本事沒加納粹黨卻繼續當國家劇院首席指揮,繼續上演別處無法演出的作品...,是他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光榮了布魯克納的作品,使之能一再出現在音樂廳,甚至出現在主流唱片公司的唱片目錄上...,他是現今國際樂壇勁旅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創團首席指揮,但 61 歲後卻沒能在德國主流都市及樂團有固定職務( 否則...一定還會有更多布魯克納...);是唱片裡的約夫姆讓我首次體會布魯克納作品的寬大美好,或許他是位先知,他為後人預告了未來世界所需的美好 --- 布魯克納已寫出一切,我個人相信他的看法,您呢?


More 布魯克納會是未來的顯學?

 

第一次聽布魯克納的交響曲作品演出,我記得很清楚,是民國 77 年四月 2 日於國家音樂廳( 想想,我所有的布魯克納實戰都是在這座廳堂聽的...),由德國指揮家柯尼希指揮當時叫省交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他們在音樂會下半場演出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 我跟很多人說過,當晚的第二樂章弦音絕美到不行,但都沒有人相信...);再是民國 81 年十月 11 日,羅馬尼亞指揮家柴利畢達克指揮慕尼黑愛樂來臺演出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 天知道那晚又老又怪的柴利畢達克帶給觀眾多大的震憾,用一句日本人對柴佬的讚詞 --- 他的演出,會讓人相信,至少在那段時間,真的有上帝的存在 ),兩年後的同月同日,原本柴利畢達克和慕尼黑愛樂還要再為我們演出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的,但大師跌傷,改由本國指揮家呂紹嘉代打...。94 年三月,布隆許泰德( Herbert Blomstedt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帶來壯大卻美到極致的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但 100 年三月該團在夏伊率領下的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便顯得粗糙無章...,101 年二月,英國青年指揮家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布魯克納第五號交響曲則讓人耳目一新,不過前述都是回台北聽的,人在高雄,還真沒在這兒聽過布魯克納。

 

如果說人們為了尋求釋放,為了追趕平日沒有勇氣企及的狂喜極悲...而迷戀馬勒的作品,讓馬勒由上世紀下半葉領引風騷迄今,那麼我猜過不了多久,當人們想重新尋回秩序,找尋純淨的信仰,布魯克納的作品肯定會成為 21世紀的顯學...,君不見今年( 2013 年 )年底指揮家拉圖將率柏林愛樂訪臺,上次他們演出做作味兒濃濃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這回他們預定演出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流行風潮可見,嗯!要預約下一輪盛世的樂友們,別忘了多聽些布魯克納喔!


More 音樂在慕尼黑

 

德國是由 16 個邦所組成的國家,而慕尼黑是巴伐利亞邦的首府,是德國南部最大都市,同時也是德國第三大城...;慕尼黑是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故鄉,目前當地至少有三支一流樂團 --- 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 Munich Philharmonic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及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 (Bavarian State Orchestra ),其中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同時身兼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伴奏樂團之職...。【右下圖為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及《序曲集》之 LP 封面,由約夫姆指揮柏林愛樂及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58 年,DG 發行。】


雖然歷經包括肯培( Rudolf Kempe, 1910 - 1976 )等大師調教,但真正將慕尼黑愛樂塞入樂迷心中口裡的,無疑是曾和卡拉揚爭柏林愛樂大位的指揮怪傑柴利畢達克( Sergiu Celibidache, 1912 - 1996 ;柴大師 81 年 10 月曾率慕尼黑愛樂訪臺,他們當晚演奏的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令我臣服迄今 )之功,柴利畢達克逝世後,樂團找來美國指揮家李汶( James Levine, 1943 -  )接班,期盼他能為這支團員普遍ˋ年輕,但被年老的柴利畢達克磨的...異於常人的樂團帶來新氣象( 如果您聽過這個組合的現場,或看過他們的 DVD,相信您一定會同意我的說法 ),2004 年李汶約滿跳槽波士頓,改由有「德國希望」之稱的提勒曼( Christian Thielemann, 1959 -  )接手音樂總監之職,但這對純德組合似未擦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2012 年再由高齡 82 歲的美國指揮家馬捷爾領軍,馬捷爾年紀雖大,但迄今仍活躍不已( 今年他還差一點代替慕荻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在臺北的演出,2011 年我曾於倫敦聽他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大地之歌》,嗯!人真的要認老...),馬捷爾的派令顯然是慕尼黑愛樂的權宜之計,因為現在才 2013 年,他們卻已大辣辣地預告樂團音樂總監之職 2015 年起將由俄國指揮家葛濟夫接任的訊息呢!


More 原來可以這樣愛上...聽音樂

 

忙完音響展後,我一直很認真地邊工作邊聽音樂...,坦白說,我始終沒想過要整理指揮家約夫姆的生平,不過一張看似普通的唱片卻帶給我超乎預期的喜悅及動力完成本文...,那種唱片能帶給樂迷滿足與感動呢?我想只要音樂家們掏心掏肺的演出絕對都有此魔力。

 

三月底一位由台北南下出差的先生初次造訪南方,這位先生古典黑膠功力不容小覷,我們邊喝咖啡邊聽片子邊聊天,待要離去前該君向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他說:「黃兄,今天來訪至少解開一些對您的誤解...,從你的網站來看,我一直以為你不聽名盤的。」哇!我一直以為自己幸福的不得了,家中名盤如林的說...,於是趕快央他說清楚,他解釋道:「從你給我看你的黑膠封面,其中名盤不少,有些現在價格都不便宜,但恕我直言,你要多買有價值,有升值空間的名盤,像你剛放那張,我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存在意義...。」嗚!我瞄了一下我剛放的那張...用看的完全沒意義的唱片之封面,唉!真不巧,正是給我本文滿滿動力的 --- 約夫拇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唯一錄音...。

 

唱片,用聽的還是比用看的有趣,不是嗎?委曲了,約夫姆大師,哈,誰叫您指揮那麼多布魯克納呢?


本文完成於 2013 年 5 月  16 日,如蒙更正,請來信告訴我,千謝萬謝喔!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談音 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