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之後叫大師,那成名之前的種種有人在乎嗎? |
|||
寫在之前的之前...
坦白說,我沒想到自己竟〝又〞花這麼多心思在老掉牙的卡拉揚( Karajan )身上,嗯,人生,才一轉念,便會被新大陸包圍,只好繼續翻書、聽音樂、搬音響...。
許多人都知道 --- 指揮家卡拉揚於 1956 年接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而就在前一年( 1955 年 )他才剛被任命為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那段日子他還和英國的愛樂管弦樂團關係密切,也經常客席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好啦,就好棒棒到了極限...;最近我在家中的《藏經閣》( 哈,其實就是座書堆 )不小心翻出一本記載卡拉揚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任內所有演出資料( 1956 年到 1964 年 )的日文奇書( 哇,我竟放任秘笈在身邊多年而不練,實在不應該...),翻著翻著我終於知道卡拉揚在維也納的任期內共指揮包括華格納歌劇《女武神》在內等 28 齣歌劇的演出,也才確定卡拉揚的抱怨...「來了這兒才知道,即使擔任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一年也不過指揮三十場的演出,但我卻得為其它水準末必高明的二百多場演出負責...。」實所言不假( 這八年卡拉揚一共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合作了 244 場的演出), 一個惑兒解開了,卻開啓出更多疑惑...,我突然好想知道 ---
『卡拉揚是在 1956 年,也就是 48 歲時擔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的,他的前任包括馬勒( Gustav Mahler, 1860 - 1911 )、克勞斯( Clemens Krauss, 1893 - 1954 )、貝姆( Karl Böhm, 1894 - 1981 )等大指揮家,在這之前,他先後擔任過烏姆( Uim, 1929 - 1934 )、亞琛( Aachen, 1934 - 1941 )及柏林( Berlin, 1941 - 1945 )等地劇院總監之職務,就是在這些劇院累積了經驗及好評,才能讓他在戰後發光發熱...。』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 --- 在確定接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之前,指揮家卡拉揚到底指揮過那些歌劇的演出( 直白一點的問法是 --- 到底要有多少歌劇的曲目才足以擔任維也納國立劇院的音樂總監...)?場次及保留曲目又如何...?我試著上網找資料,最後在一本記載卡拉揚畢生音樂會全紀錄的秘笈中找到線索( 這本秘笈也是從《藏經閣》中挖出來的,前代住持沒有為她加上封面,所以正式書名不詳,但我知道是武林奇俠 John Hunt 所編 ),自己的問題自己找答案,於是有了這個之前的之前 ---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之前的卡拉揚》。( 下圖拍攝於 1943 年,顯然 35 歲的卡拉揚指揮時是張開雙眼的...。) |
|||
從數字看大師 --- 1929 ~ 1934 ◆ 21 歲 ~ 26 歲 --- 烏姆
以前在學〝生物統計〞時,老師好像提過看數字時是不可牽扯感情的...,不知道諸看倌 21 歲時在幹什麼( 我 21 歲時還在唸書,有一部從當鋪為朋友贖回來的 Akai 手提音響為伴 ),但我知道 1929 年卡拉揚 21 歲在做什麼...,他那年 3 月 2 日在德國烏姆歌劇院指揮莫札特歌劇《費加洛的婚禮》,光這個月他便指揮該歌劇演出 7 場,而在這之前,他只指揮過一場正式音樂會 --- 同年 1 月 22 日,卡拉揚湊錢指揮他和莫札特的共同故鄉 --- 薩爾玆堡在地的莫札特管弦樂團,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演出,年輕的卡拉揚在爸爸協助下得到演出機會...,他賣力地在這場音樂會中讓烏姆歌劇院的經理迷上自己,然後得到烏姆 歌劇院指揮的職務,嗯,21 歲呢!
烏姆當時是座人口約六萬人的小鎮,烏姆歌劇院在德國只能算是地方型的小劇院,樂團的編制更只有 21 位樂師,但年輕的卡拉揚仍確寶把握了這個舞臺,除了《費加洛的婚禮》,這年他還指揮了包括威爾第的歌劇《弄臣》( 6 場 )、德國作曲家弗洛托( Friedrich Adolf Ferdinand von Flotow, 1812 - 1883 )的歌劇《瑪爾塔( Martha )》( 8 場 )以及德國作曲家洛爾青( Gustav Albert Lortzing, 1801 - 1851 )的歌劇《盔甲匠( Der Waffenschmied )》( 1 場 )等,合計 23 場的演出( 重點是每齣歌劇都是卡拉揚第一次指揮...),比較特別的是《瑪爾塔》這齣歌劇,在這之後卡拉揚終身未曾再指揮過本劇,亦沒有留下商業錄音,相信許多卡拉揚鐵粉不知道卡大師曾指揮過《瑪爾塔》吧! |
|||
順利渡過 1929 年,尚未在德國樂壇打響名號的卡拉揚自然不會有其它大劇院的邀約,所以他認真深耕烏姆, 烏姆的樂季是由每年九月起一直到隔年四月止,接著可以有四個月的假期,然後才是下一個樂季的開始...,在討論卡拉揚在烏姆的表現前,我們應先記住幾件事。
首先,烏姆是個小地方,劇院指揮大多年輕且流動率高,頂多任職三年就想法子高昇...,但卡拉揚可整整待了五年才去職,不是他學習慢或能力不夠,相反地,是他太專注這個劇院指揮的職務了,有多專注呢? 我們下段馬上說明...;其次,卡拉揚雖年輕,但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卡拉揚晚年時曾表示,在烏姆那段日子,每逢假期他便往米蘭跑,他在史卡拉歌劇院聽了不少場義大利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 )的演出,他很慶幸自己第一個職務不是由大劇院的助理指揮幹起,這樣他肯定會被綁在那兒,少了許多自己作主及四處觀摩的機會。
卡拉揚在烏姆有多投入工作呢!?在我找得到的資料顯示,除了 1930 年 4 月於薩爾玆堡指揮 R. 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外,一直到 1934 年 3 月去職為止,烏姆歌劇院幾乎是卡拉揚事業的全部,他所有歌劇演出皆是在此進行的,這些年卡拉揚歌劇曲目大大擴充,新增馬斯康尼的《鄉間騎士》、莫札特《唐喬望尼 》、捷克作曲家魏因貝格爾( Jaromír Weinberger, 1898 - 1967 )的《風笛手什萬達( Schwanda der Dudelsackpfeifer )》、普契尼的《托斯卡》&《波西比亞人》&《蝴蝶夫人》、羅西尼《塞爾維亞的理髮師》、比才《卡門》、董尼采悌《唐巴斯瓜雷( Don Pasquale )》、達爾伯特( Eugen d'Albert, 1864 - 1932 )的《窪地( Tiefland )》、威爾第《吟唱詩人》&《茶花女》、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唐懷瑟》&《羅恩格林》、貝多芬《費黛里奧( Fidelio )》、R. 史特勞斯《玫瑰騎士》&《阿拉貝拉( Arabella )》、洛爾青的《水精靈( Undine )》、尼可萊《溫莎的快樂妻子們》、韓德爾的《凱撒( Giulio Cesare )》等,連同 1929 年的演出,時年 26 歲準備離開烏姆的卡拉揚共累積 26 齣歌劇,至少 140 場次的歌劇指揮經驗...,嗯,26 歲我們在幹嘛?算了,人家是卡拉揚嘛!
對了,前述每齣歌劇對初入行的卡拉揚來說都是初演,這早早超過他在維也納音樂院時期所聽過看過的總和,而在烏姆不急不徐地邊演出邊學習,真讓卡拉揚指揮功力大幅增進,包括《玫瑰騎士》、《費黛里奧》、《紐倫堡的名歌手》、《唐喬望尼 》等最後都成為他貼身劇碼,只是對工作奮不顧身的結果,最後卻換來...友善的...不被續約...,咦!這世界上好人真多...。 |
|||
More 卡拉揚為什麼〝被離開〞烏姆?
卡拉揚 21 歲來到烏姆歌劇院後,他的努力有目共睹,在超有限的資源下居然可以演出華格納的歌劇作品...,他忠於職務,無比投入,這一切都被劇院經理迪特里希( Erwin Dietrich )看在眼裡( 迪特里希在烏姆的任期為 1925 年到 1935 年,當年卡拉揚就是由他引入烏姆歌劇院的 ),迪特里希看得出來卡拉揚有機會在樂壇發光發亮,1933 年他建議卡拉揚可以離開烏姆到外頭闖蕩,但卡拉揚執意再多留一年,而 1934 年 3 月 31 日指揮完《費加洛的婚禮》後,卡拉揚終於在烏姆〝被離職〞,外面的世界很大,卡拉揚除了音樂及熱情,其它毫無準備...。
有人說卡拉揚勢利無情,但從演出紀錄上來看卻非如此...,〝被職離〞後的卡拉揚 1936 年 12 月曾回到這兒和劇院樂團開了一場全部莫札特作品的音樂會( 卡拉揚還擔任鋼琴協奏曲的獨奏鋼琴家 );1950 年元月卡拉揚率領維也納交響樂團訪問西德,他們造訪了慕尼黑、亞琛、法蘭克福、司圖加特、漢諾威、埃森( Essen )、杜塞道夫等大都市,但此行的第一站卻是個小地方 --- 卡拉揚發跡的烏姆...,瞧,是不是有情有義的很呢! |
|||
那個 1935 ~ 1942 ◆ 27 歲 ~ 34 歲 --- 亞琛
離開烏姆的卡拉揚決定去柏林找機會,但相對於柏林,烏姆實在太遠太小了,所以柏林樂壇幾乎沒有人聽過卡拉揚的名字,不過他還是在此遇到位於德國西部的亞琛國家歌劇院之經理,卡拉揚終於得到演出合約,1934 年 9 月他在亞琛成功指揮了貝多芬的歌劇《費黛里奧》,並成為劇院的音樂指導,緊接著 10 月及 11 月卡拉揚還在此指揮了華格納的《女武神》和莫札特的《魔笛》,演出大受當地觀眾讚賞,卡拉揚也在 1935 年受聘為亞琛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那年他才 27 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 大獲成功的《女武神》和《魔笛》可是卡拉揚的新劇碼,之前他可從沒指揮過...。
亞琛這座劇院創始於十九世紀初,直到 1920 年和當地樂團整合後才正式有音樂總監的職稱,這兒的樂團有 80 位樂師,合唱團有 60 位團員,於是卡拉揚演出曲目幾乎不再受限,1937 年 11 月卡拉揚更曾在亞琛指揮全本《尼貝龍根的指環》呢!( 下圖拍攝於 1940 年,亞琛歌劇院。) |
|||
相對於烏姆之種種,亞琛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頭銜閃亮多了,卡拉揚一下成為目光焦點,因為他是全德國最年輕的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當然,頭銜是虛名,我們先瞧瞧在亞琛國家歌劇院任內卡拉揚又為自己新開發了那些歌劇曲目 ---
除了先前提到的《女武神》和《魔笛》外,未來這幾年卡拉揚還指揮了包括 R. 史特勞斯的《寡言的女人》&《艾列克特拉( Elektra )》&《和平紀念日( Friedenstag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笛》&《漂泊的荷蘭人》&《帕西法爾》&《萊茵的黃金》&《齊格菲》&《諸神的黃昏》、威爾第的《阿依達》&《假面舞會》&《奧泰羅》&《法斯塔夫》、J. 史特勞斯的《蝙蝠》、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後宮誘逃》、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雷吉尼( Rudolf Wagner-Régeny, 1903 - 1969 )的《加萊義民( Die Bürger von Calais)》等新作,於是到 1942 年於亞琛去職為止,卡拉揚手邊已累積多達 45 齣歌劇曲目,生涯合計歌演出場次〝至少〞272 場,別忘了此時他才 34 歲,我不知道這項成就是否前無古人,但後面的來者肯定不多,有人有意見嗎?【為什麼〝至少〞要特別括起來?因為手邊秘笈在註明演出時間場次時多次出現〝 and further performances〞字句,應該是寫秘笈的高人也沒有感應出完整心法,只好草草帶過...,我用...至少...應該可以被接受吧!】
卡拉揚在亞琛成名後,開始有機會客席其它劇院及樂團,同時可以率團出訪,其錄音事業亦是在這段日子展開的...,卡拉揚曾客席維也納愛樂、德國卡斯魯爾( Karlsruhe )劇院、科隆廣播管弦樂團、瑞典哥德堡( Gothenburg )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荷籣烏特勒支( Utrecht )管弦樂團、斯德哥爾摩廣播管弦樂團、雅典歐蒂沃恩( Odeon )管弦樂團,1937 年 6 月他首度在維也納國家劇院登台( 指揮《崔斯坦與依索笛》),1938 年 4 月首度客席柏林愛樂,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卡拉揚在 1938 年 9 月 30 日受邀指揮柏林國家歌劇院,他賣力指揮拿手的《費黛里奧》,果然成功得到柏林樂迷的喜愛,要知道...在柏林的成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那兒是帝國的首都,卡拉揚終於在柏林站穩腳步,此後他柏林、亞琛兩地奔波( 甚至待在柏林的時間還比較多...),前面提到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雷吉尼的歌劇《加萊義民》演出便是在揮柏林國家歌劇院進行的,日期是 1939 年 1 月 28 日,為什麼要特別註明日期?因為那時華格納•雷吉尼才 34 歲,而卡拉揚指揮的場次正是該劇的『世界首演』,嗯,喜歡酸卡拉揚沒能力指揮當代作品的樂友可能得修正一下,至少他指揮過《加萊義民》的世界首演喔! |
|||
More 戰前的歲月...
卡拉揚在亞琛的茁壯和納粹崛起在時間點上幾乎相當( 所以討論起卡拉揚和納粹的關係還真剪不斷理還亂,幸好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卡拉揚很幸運趕在二次大戰前便功成名就,如果他再晚出生個幾年,其演出生涯的快速吸收與成長期勢必受到戰事所波及...,戰爭沒有人是贏家,儘管戰時及戰後的兩年,卡拉揚和大部份音樂家一樣演奏生涯被迫中斷,但他已經算是幸運的了,至少戰前已有 45 齣歌劇曲目在手,不是嗎?( 下圖拍攝於 1940 年 5 月 18 日的巴黎,卡拉揚率柏林國家歌劇院音樂演出華格納《崔斯坦與依索笛》。) |
|||
那個 1941 ~ 1945 ◆ 33 歲 ~ 37 歲 --- 柏林
天啊!維基百科德文和英文的記載不同 --- 德文將卡拉揚在柏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任期註為 1939 年到 1945 年,而英文為 1941 年到 1945 年間( 德日在二戰時同為軸心國,所以維基百科日文和德文是相同的...,咦!是這樣嗎?), 但不論如何,相對於亞琛,卡拉揚確實更在乎自己在帝國首都的表現,或許他心偏向柏林太過,1941 年某天卡大師在報紙上發現自己被亞琛解除職務的報導, 不過卡拉其實沒有太大損失,因為二戰已經到來,隨著戰事發展,歌劇演出將成為極度奢侈的事...。
硬要區分卡拉揚在亞琛和柏林兩地的投入程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在任何職務都一樣地努力表現...,繼 1938 年 9 月 30 日柏林國家歌劇院成功地《費黛里奧》初演後,隔月卡拉揚又為柏林樂迷帶來《崔斯坦與依索笛》( 這可是他前一年在維也納倍受讚譽的劇碼 ),有件事一定要在這兒提一下 --- 1980 年,時年 72 歲的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以當時最新的數位錄音方式為 DG 灌錄了莫札特歌劇《魔笛》全曲,當時首發的 33 轉套裝黑膠唱片內還夾著神秘禮物,一張額外的 45 轉黑膠唱片 --- 《魔笛》序曲,唱片封套上註明第一面是 1938 年的單聲道版本,而此錄音正是卡拉揚生平第一份錄音,演出樂團是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錄音時間為 1938 年 12 月,嗯,看來還是得在柏林多露臉才能交好運...,沒錯吧!
不知道是柏林樂風保守還是卡拉揚太想突顯自己拿手曲目,我認真算了一下,卡拉揚在柏林國家歌劇院先後指揮了 74 場歌劇演出,但總在《費黛里奧》、《崔斯坦與依索笛》、《加萊義民》、《魔笛》、《紐倫堡的名歌手》、《艾列克特拉》等劇中打轉,儘管佳評如潮,但 和亞琛相較,似乎自我設限...,我不知道維基百科將卡拉揚在柏林國家歌劇院任期寫到 1945 年有什麼意義,因為在 1942 年 2 月 1 日卡拉揚在此指揮《崔斯坦與依索笛》後,雖然他們仍會合作開音樂會,但歌劇卻不再有機會上演,戰事讓許多美好斷了線,沒人倖免,就算是卡拉揚也不行。【卡拉揚最後一次指揮柏林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是在 1945 年 2 月( 由於密笈字蹟模糊,實在看不出來,就 2 月的某日...),他和樂團演出 R. 史特勞斯《狄爾的惡作劇》、韋伯《魔彈射手》序曲、舒曼第四號交響曲及莫札特第 35 號交響曲等作品。】( 下圖是 1947 年的廣告,宣傳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演出樂團為維也納愛樂...。) |
|||
1946 ~ 1954 ◆ 38 歲 ~ 46 歲 --- ???
隨著二戰戰事激烈兼德國逐漸戰敗,不少歌劇院陸續在戰爭中被炸毀,說出來可能無人相信 --- 自從 1942 年 2 月 1 日卡拉揚在柏林國家歌劇院指揮《崔斯坦與依索笛》後, 他下一次在劇院正式登臺竟是 1948 年 7 月底在薩爾玆堡音樂節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格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 - 1787 )《奧菲歐與尤麗荻茜( Orfeo ed Euridice )》的事了...,雖然戰後卡拉揚歌劇事業發展並不順逐,但憑藉著為李格( Walter Legge, 1906 - 1979 )和 EMI 進行唱片錄音,卡拉揚的知名度將以新的型式在歐陸擴散...;1947 年 12 月 20 日卡拉揚首度在維也納樂友協會的全色大廳內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卡拉揚藉這場音樂會宣告他將走出戰爭的陰霾,人生再出發...。
1946 年 9 月卡拉揚進行了戰後首度錄音,他指揮維也納愛樂為 EMI 錄製了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及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緊接著這對組合還錄了莫札特、柴可夫斯基、約翰•史特勞斯、華格納及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1948 年 4 月 11 日卡拉揚首次在倫敦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公開演出,曲目為 R. 史特勞斯《唐璜》、舒曼鋼琴協奏曲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這場音樂會由傳奇的羅馬尼亞鋼琴家李帕第( Dinu Lipatti, 1917 - 1950 )擔任獨奏,有趣的是在音樂會前的 4 月 9 日及 10 日,卡拉揚才剛完成他和愛樂管弦樂團的首張錄音,曲目正是舒曼鋼琴協奏曲,李帕第獨奏...,這張單聲道唱片迄今仍被樂迷所追求,只能說卡拉揚真好命,在倫敦一出手便是傳奇...。
我發現秘笈中有一處是之前鮮有人討論的,特別在此提出 --- EMI 當年為了建立自家唱片目錄特別籌組了愛樂管弦樂團,並邀請...那時閒閒...沒有特殊固定職務的卡拉揚訓練樂團,同時進行錄音,可是卡拉揚有經常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公開演出嗎?嗯,這個問題之前我曾想過,但由於沒有確切史料只有放過,這回秘笈在手...總得努力追一下答案...,哈,我認真左翻右翻,答案是 --- 多少有...,就有啦,但並不多,維也納是卡拉揚四零年代末及五零年代初最活躍的地方( 他在這兒指揮維也納愛樂及維也納交響樂團開了不少音樂會 ),1949 年 3 月及 4 月卡拉揚甚至曾遠赴古巴指揮哈瓦那愛樂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及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等作品,但扣除錄音,1949 年他只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在倫敦演出兩場,而 1950 年和 1951 年更只有錄音而無公開演出,但 1952 年 5 月卡拉揚倒是率領愛樂管弦樂團到巴黎、蘇黎士、漢堡、維也納、米蘭與柏林等地巡演,19 天裡密集開了 16 演音樂會,當時海報上註明此行是愛樂管弦樂團的歐洲之旅,而李格及卡拉揚的頭銜分別是樂團創辦人和藝術總監...。( 其中 5 月 29 日及 30 日的演出是在柏林泰坦亞婭宮( Titania Palast )進行,卡拉揚自信地為柏林聽眾帶來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與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交響曲等作品,我相信卡拉揚此時的心情是雀躍的,因為這是他戰後首次在柏林公開演出...,而卡拉揚戰後第一次指揮未來親兵柏林愛樂演出則要等到 1953 年 9 月,不知道有心還是無意,該場音樂會下半場演出的作品是壯烈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呢!)( 下圖唱片編號為 33CX 1001,錄製於 1951 年 12 月,卡拉揚指揮愛樂常弦樂團,曲目為 R. 史特勞斯的《唐璜》及《狄爾的惡作劇》。) |
|||
More 卡拉揚和史卡拉劇院...
在義大利歌劇的領域,史卡拉歌劇院自然有其不可動搖的權威與地位,畢竟那兒可是《杜蘭朵》、《蝴蝶夫人》、《法斯塔夫》、《奧泰羅》、《喬宮達( La Gioconda )》、《梅菲斯托夫( Mefistofele )》、《那布果》、《諾瑪》、《義大利的土耳其人》等名劇的首演地,這座聖地自然對卡拉揚有無比吸引力,早在烏姆歌劇院工作時期,卡拉揚便經常到史卡拉歌劇院觀摩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演出,二戰最後半年卡拉揚更和第二任太太窩居在義大利( 因此卡拉揚的義大利語大有進步 ),但他和卡史拉歌劇院的關係曾很密切過嗎?這也是我之前很想知道的事...。【為什麼想知道這件事?話說羅西尼歌劇《塞爾維亞的理髮師》的主角費加洛在第一幕第二景曾唱道:「費加洛、費加洛...在這兒,費加洛、費加洛...我在這兒,唉,好忙喔!好多人都在等我,麻煩各位,一次一位,...,少奶奶、小孩子、老人家、少女們,大家都依賴我,大家都需要我...。」我看過有位歌手為描述戰後卡拉揚之搶手,他將這首名曲中的費加洛改為卡拉揚,於是 --- 「卡拉揚、卡拉揚...在這兒,卡拉揚、卡拉揚...我在這兒,唉,好忙喔!好多人都在等我,麻煩各位,一次一位,...,維也納、柏林、倫敦、米蘭,大家都依賴我,大家都需要我...。」咦!維也納、柏林、倫敦我知道,但他和米蘭也很熟嗎?】
卡拉揚於 1940 年 5 月首次到義大利演出,他在米蘭指揮史卡拉管弦樂團演奏了 R. 史特勞斯《唐吉軻德》及招牌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我猜這團應該是史卡拉歌劇院的樂團,如今叫做史卡拉愛樂管弦樂團 ),1948 年 10 月卡拉揚再度和史卡拉管弦樂團舉行兩場音樂會( 曲目闕如 ),密笈記載 --- 卡拉揚在史卡拉歌劇院的首場歌劇演出日期是 1950 年 12 月 27 日,他指揮了華格納《唐懷瑟》( 其中美麗純情的伊莉莎白一角由德國女高音舒瓦玆柯芙( 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 - 2006 ) 扮唱,當時她已是 EMI 重要歌唱家,至於舒瓦玆柯芙和知名製作人李格結婚是 1953 年 10 月的事了 ),《唐懷瑟》一連演出 5 場,緊接著 1951 年元月又指揮了 5 場莫札特《唐喬望尼》( 主要歌手除了舒瓦玆柯芙,還加入西班牙女高音安赫萊絲( Victoria de los Ángeles, 1923 - 2005 ))。1952 年元月卡拉揚為史卡拉的樂迷帶來他拿手的《費黛里奧》( 5 場 )及《玫瑰騎士》( 6 埸 )( 這些演出皆由瑞士女高音卡莎( Lisa Della Casa, 1919 - 2012 )挑大樑 )...,看來卡拉揚已將每年元月的檔期保留給史卡拉歌劇院了,1953 年元月他回到這兒指揮了華格納《羅恩格林》( 6 場 )及莫札特《唐喬望尼》( 5場 )( 比較特別的是這年二月卡拉揚還留在史卡拉歌劇院一連指揮了四場德國作曲家奧夫( Carl Orff, 1895 - 1982 )的《勝利三部曲( Trionfi )》)。
1954 年元月卡拉揚則在史卡拉歌劇院指揮了義大利作曲家董尼采悌( Gaetano Donizetti, 1797 - 1848 )的歌劇《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Lucia di Lammermoor )》( 7 場 )及莫札特的《費加洛的婚禮》( 5 場 ),其中《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是卡拉揚生平第一次指揮本劇, 並由希臘女高音卡拉絲( Maria Callas, 1923 - 1977 )搭檔演出( 卡拉絲當時 32 歲,聲勢正高...,1952 年她和李格所屬的 EMI 簽下唱片合約,1955 年 9 月和 10 月卡拉揚曾和卡拉絲到柏林演出兩場《拉美莫爾的露琪亞》,該演出動用了史卡拉劇院合唱團,由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伴奏,這次演出算是史卡拉歌劇院巡演,有現場錄音留下...,卡拉揚另曾指揮史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和卡拉絲為 EMI 錄製了《蝴蝶夫人》、《吟唱詩人》等錄音),1955 年元月卡拉揚再帶來 6 場比才《卡門》( 由義大利女歌手西密歐娜多( Giulietta Simionato, 1910 - 2010 )扮唱卡門一角 ),同年 12 月還有 5 場的《魔笛》,然後是 1956 年三月的《莎樂美》( 我辛苦查了一下,《莎樂美》是卡拉揚甫出道時的演出劇碼,他上一次指揮本劇已 1930 年在烏姆歌劇院的事了...),1956 年 6 月卡拉揚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客席指揮史卡拉歌劇院管絃樂團和合唱團演出《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史卡拉當局大方派出首席女高音卡拉絲來助威, 這檔演出的日期為 6 月 12 日、14 日及 16 日,而 14 日的報紙上刊出一則前一天的維也納樂壇大事 --- 卡拉揚將出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一職,自此卡大師柏林與維也納大權同時到手,江湖一統也。
對了,卡拉揚在接掌維也納歌劇院後仍維持和史卡拉歌劇院的合作關係嗎?這個問題我們留在後文再討論,不過以卡拉揚凡事講究兼一絲不苟的個性,我想偶爾客席可以, 若真要他一併接任史卡拉劇院的音樂總監,以傳說中義大利人的...效率,我想卡拉揚肯定待不了多久才對,哈! |
|||
二戰結束,同樣在暑期舉辦的拜魯特音樂節及薩爾玆堡音樂節卻面臨不同命運 --- 前者拜希特勒太喜愛之故被勒令停辦( 直到 1951 年才得以重新舉行...),而後者則在美國支持下未受影響,在戰後正常舉辦【有興趣探知往事的朋友請見南方之《薩爾玆堡音樂節終戰十年錄》】,卡拉揚 1946 年受邀參與薩爾玆堡音樂節,他積極指導《費加洛的婚禮》及《玫瑰騎士》之排練,原本他有機會在此指揮 10 場歌劇及兩場音樂會之演出,但終因演出禁令無法登台...,1947 年也因同樣理由讓薩爾玆堡在地人卡拉揚在音樂節中缺席( 事實上整個 1947 年卡拉揚大概只有不到十場的演出邀約...)。
1947 年年底卡拉揚演出禁令解除,他立馬像脫韁野馬般積極尋求演出機會,才一解禁的卡拉揚便在 1948 年薩爾玆堡音樂節一口氣指揮維也納愛樂兩場音樂會及多達共 11 場的歌劇演出( 戲碼為《奧菲歐與尤麗荻茜》和《費加洛婚禮》),其間還在 8 月 25 日跑去瑞士參加硫森音樂節( 這是卡拉揚第一次到此演出,指揮的樂團是由瑞士樂師組成的硫森節慶管弦樂團 ),緊接著 12 月卡拉揚終於受邀客席維也納國立歌劇院,他以《費加洛的婚禮》一劇打動維也納樂迷們的心,甚至在 1949 年元月還加演兩場以慰樂迷呢!
1949 年及 1950 年卡拉揚在歌劇上沒有進展,但他卻頻頻指揮維也納愛樂及維也納交響樂團開音樂會,特別是 1950 年元月卡拉揚率領維也納交響樂團準備三套曲目來了趟合計 16 場演出的德國巡演( 首站便是鳥姆 ),同年 6 月和 7 月這對組合還遠赴義大利演出貝多芬《莊嚴彌撒》、巴哈《B 小調彌撒》...;對卡拉揚迷來說,1951 年及 1952 年是有特殊義意的 --- 這兩年卡拉揚連續受邀到拜魯特音樂慶典指揮華格納全本《尼布龍根的指環》、《紐倫堡的名歌手》、《崔斯坦與依索笛》等歌劇,特別是 1951 年的場次,那可是戰後拜魯特音樂慶典的首次公演,卡拉揚終於得以和偉大的指揮家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 - 1954 )及庫納佩布許( Hans Knappertsbusch, 1888 - 1965 )共同獻藝,儘管那年福特萬格勒只在開幕式上指揮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1952 年年初卡拉揚又回到史卡拉歌劇院,他為米蘭的樂迷帶來 5 場貝多芬《費黛里奧》及 6 場 R. 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或許因為手邊沒有固定任職的歌劇院,因此一直到 1956 年接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為止,卡拉揚指揮管弦音樂會是遠多於歌劇演出的,少數亮點是 1954 年 12 月 19 日及 25 日,卡拉揚在米蘭指揮羅馬 RAI 管弦樂團分別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 - 1918 )的《佩利亞與梅麗桑( Pelléas et Mélisande )》和德國作曲家胡伯汀克( Engelbert Humperdinck, 1845 - 1921 )的《韓賽爾與葛蕾特( Hänsel und Gretel )》等兩齣歌劇,有人知道亮點是什麼嗎?答案是...在這之前,卡拉揚從未指揮過《佩利亞與梅麗桑》及《韓賽爾與葛蕾特》,能一口氣指揮兩齣新作品,無論怎麼看都不容易,不是嗎? |
|||
More 那個亞洲的首演!!?
如果您查維基百科日文版及 NHK 交響樂團官方網站之介紹,您一定會看到 NHK 交響樂團驕傲地提供 1954 年 4 月及 5 月指揮家卡拉揚客席該團演出的資訊 --- 坦白說,我不知道當時卡拉揚在日本有多少樂迷知道他的名,但 NHK 交響樂團能在卡拉揚接掌柏林愛樂的前一年邀請他客席,而且一口氣開了多達 14 場的音樂會( 讓 NHK 交響樂團可以一直臭屁到現在...),當時負責規劃的工作人員真應被大大讚揚一番才是...,由於該次( 也是唯一一次 )客席 NHK 交響樂團的史料不少日本網站都有介紹【請按這兒】,咱就不再多述,但您知道卡拉揚還曾客席指揮過另一支亞洲的樂團嗎?( 下圖為卡拉揚赴日客席 NHK 交響樂團的節目冊封面。) |
|||
話說家中藏經閣有本中國《中央樂團史, 1956 - 1996 》( 香港三聯書店出版 )的奇書,其中 393 頁〝草草〞記載了卡拉揚於 1979 年「半客席」該團的...歷史 --- 書中說 1979 年 10 月底『皇帝』卡拉揚將率柏林愛樂到北京舉行三場音樂會,其中第三場( 11 月 1 日 )的下半場中央樂團將和柏林愛樂在卡大師指揮下共同演出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書中還說在卡拉揚到達前,中央樂團團員們狂練本曲,因為合作得經過卡大師親自聽過後才知是否可行...,而大師抵達北 京後實地聽了該團排練,表達了同意合作的指示,最後樂團派了 20 位樂師加入柏林愛樂的演出行列,其中支援的弦樂五部的人數為 4 / 3 / 2 / 2 / 1。
為何我會說〝草草〞記載呢?哈,網路上有比較明確的說明【請按這兒】,原來這三場難得的演出都沒售票,只有特定人士可欣賞...,還有,卡拉揚不若小澤•征爾般地友善( 前一年小澤才剛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到北京,同樣有安排讓波士頓交響樂團和中央樂團共同演出 ),小澤的作法是讓兩團的團員一起登臺兼共用譜架,而卡拉揚的作法...《中央樂團史, 1956 - 1996 》的書裡沒講...,卡大師將中央樂團的團員排在最後頭...,也算是共演啦! |
|||
1955 ~ 1956 ◆ 47 歲 ~ 48 歲 --- 柏林再加維也納
1954 年 11 月 30 日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福特萬格勒辭世,樂團隔年( 1955 年 )二月在美國巡演時宣布由卡拉揚接任首席指揮之職,此趟北美行他們共在華盛頓、費城、匹茲堡、辛辛那堤等地一連演出 26 場,好啦,很多入都知道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此趟北美行著實艱辛,包括卡拉揚及樂團部份成員曾在二戰時加入過納粹黨,樂團都還沒從德國出發...美國那頭便抗議請願不斷,其中 3 月 26 日在巴爾的摩的演出竟只有 25 位觀眾入場( 其他人都被抗議群眾阻於廳外 ),卡拉揚不僅沒有取消音樂會,反而更賣力地演出( 卡拉揚那天曾對台下那 25 位貴賓致詞,他說:「我非常清楚,這是我指揮生涯中觀眾最少的一場音樂會,...,...,我知道您們完全是為了音樂而來,我們將把一份精美絕倫的音樂奉獻給您們。」唉,寫到這兒我不覺...火氣上升兼悲從中來...,就在卡拉揚那場只有 25 位觀眾的演出的 37 年後,我花錢買票在臺中聽某公家大樂團的音樂會,那天雨很大,離期中考日期很近,入場觀眾不到 25 位,那晚的指揮大師在出場指揮完國歌後也像卡拉揚一樣,轉身向台下的...絕不算是貴賓的...群眾...訓話,大師大聲指責...絕不算是貴賓的群眾,然後揚言將台中從該大大大樂團的演奏地圖上消失( 咦!可是台中明明是該團的駐地啊?),接著指揮大師便回到後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我決定離場,好讓絕不算是貴賓的群眾再少一人...,嗚,誰 來還我的門票錢啊!),可是同年還有件大事卻從不見樂友們提過,有人知道 1955 年卡拉揚還帶過另一支樂團訪問美國嗎? |
|||
More 其實卡拉揚當時所處的環境真的很特別...
身為冷靜但忠貞卡粉,在這個大師意念逐漸紛亂的年代,真得為 1955 年臨危受命接掌柏林愛樂的卡拉揚說幾句公道話 ---
1989 年卡拉揚辭世,義大利指揮家阿巴多( Claudio Abbado, 1933 - 2014 )接替擔任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在那個當下有件事大家可能沒有嚴肅想過 --- 阿巴多 1986 年在史卡拉歌劇院音樂總監任期屆滿( 1968 年到 1986 年 ),他隨即轉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也就是說阿巴多 1989 年是〝帶職就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 後來由於柏林的職務實在繁重,阿巴多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僅維持到 1991 年...);雖然阿巴多在柏林愛樂的任職要到 2002 年才到期,但樂團早在 1999 年 6 月便已選出英國指揮家拉圖( Sir Simon Rattle, 1955 - )來接阿巴多的位子...,而在這之前的 1998 年拉圖才剛卸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之職( 其任期為 1980 年到 1998 年 ),2002 年就任之前,拉圖除了繼續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演出和錄音,他也和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啟蒙時代管絃樂團(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維持密切合作關係。
2015 年 6 月柏林愛樂再度為自己選定拉圖的接班人( 拉圖的任期到 2018 年為止 ),由剛率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訪台的俄國指揮家佩特連科( Kirill Petrenko, 1972 - )雀屏中選,而佩特連科是〝帶職就任〞的另一個例子,他 2013 年接掌這座擁有光輝歷史的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其任期已延展到 2021 年...;好了,請大家想想, 卡拉揚相較於其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職務的後任,後任的後任,以及後任的後任的後任,他 1955 年接班時其實沒有甚麼籌碼可以選擇,EMI 的愛樂管弦樂團並不是個理想的位子,而歐陸各地的劇院也還在積極復建中,歌劇演出不若之前繁密且到位,卡拉揚唯一可以拿俏的就只有他手上的指揮棒和對音樂無比的熱情,唉,其實卡拉揚當時所處的環境真的很特別,不是嗎?( 下圖拍攝於 1955 年 3 月,地點在紐約,當時卡拉揚正率柏林愛樂訪美,一位熱情的女性樂迷向卡拉揚...獻吻。) |
|||
來吧!爆料時刻開始 ---
我在密笈中發現一段我從未知的史料,原來 1955 年 3 月卡拉揚與柏林愛樂那次...忍辱負重的北美行之後的同年 10 月 23 日,卡拉揚竟二度率團訪美,這次他帶領的是愛樂管弦樂團,卡拉揚和愛樂管弦樂團造訪了華盛頓、紐約、芝加哥、底特律、費城、波士頓、巴的摩爾、多倫多等大都會,直到 11 月 19 日為止,他們共開了 24 場音樂會,主要曲目包括德布西《海》、白遼士《幻想》交響曲、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莫札特第 39 號交響曲、西貝流士第五號交響曲、韓德爾《水上音樂》、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等( 咦!沒有任何協奏曲,真有個性...),演出前大多有演奏英國國歌,安可曲則為西貝流士《芬蘭頌》和威爾第《命運之力》序曲。
由於我從沒在別的書本上看過這段旅程,於是多疑如我馬上查閱另一本密笈...《Philharmonia Orchestra:complete discography 1945 ~ 1987》,嗯,該團 1955 年 10 月 12 日和指揮家卡拉揚為 EMI 錄製俄國作曲家墨索斯基《展覽會之畫》後,一直到 11 月 23 日才又有新的錄音進行( 嗯,好拚,扣掉移動日,好像沒甚麼玩到...),在時間點上是吻合的;而我在一個英國網站上有找到卡拉揚和愛樂管弦樂團此趟訪美的資訊【請按這兒】,看來卡拉揚確實曾於 1955 年兩次到美國演出,而且行程多所雷同,好了,那些半年多前去抗議的人這次怎放過卡拉揚?是因為指揮的是英國樂團的緣故嗎?還有,卡拉揚自己好像也沒特別提過此行就是了。 |
|||
1956 ◆ 48 歲 --- 哇,卡拉揚賺到一座全新的歌劇院...
1956 年卡拉揚再度交好運 --- 話說 1945 年 3 月 12 日盟軍的轟炸機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炸毀( 此次轟炸一併將 120 齣歌劇,多達 15 萬件戲服及道具給燒掉 ),戰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任務移至不遠處的維也納劇院( Theater an der Wien )進行,1955 年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整建完畢,11 月 5 日那天由音樂總監貝姆指揮貝多芬的《費黛里奧》光輝地開幕,但四個月後貝姆便發表辭職聲明,辭卻此地位崇高 & 許多人虎視眈眈想要的職務【想知道更多的朋友,可參閱南方《指揮家貝姆逝世 25 週年紀念專輯》】...;如前所述,1956 年 6 月卡拉揚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客席指揮史卡拉歌劇院管絃樂團和合唱團演出《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演出期間維也納傳出卡拉揚將出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的消息,自此卡大師柏林與維也納大權同時到手,江湖一統也,對了,卡拉揚也因此多賺到一座全新的歌劇院 ,這麼說沒錯吧!( 下圖拍攝於 1942 年的柏林,中間那位是作曲家 R. 史特勞斯,而卡拉揚當時是柏林國家劇院的總監。) |
|||
寫在之前的之前的結語...
直接講結論,卡拉揚到底累積了多少齣歌劇的劇碼、指揮了多少場歌劇演出他才有資格於 1956 年( 48 歲 )接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呢?答案是整整 50 齣歌劇,合計不少於 393 場的演出場次...【 有人想知道數據的由來嗎?來,請按這兒...】,至於他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到底指揮了那些歌劇,演出事業又過得如何,哇,我整理到一半了,再給我些時間,先謝了! |
|||
More 更多資訊
|
|||
本文完成於 2017 年 9 月 16 日,如蒙指正,請來信告訴我( cornmus@ms17.hinet.net ),謝謝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