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因為手邊沒有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相片,只好拿昔日台北國家音樂廳的相片充數...


有了音樂廳,只能算另一段故事的開始,真的...

 

最近高雄最盛大的樂壇大事便是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終於要在明天( 107 年 10 月 13 日 )正式開館啓用...,該中心很用心且體貼地辦了多場講座、測試音樂會等活動邀請...準觀眾們提前入內參觀,臉書及 Line 群組內的〝同溫層〞幾乎每天都有新的訊息流傳,真的要叫人不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大事滿滿地放在心中也難,但有了音樂廳,高雄以至於南臺灣的藝術環境與氛圍立馬可以向上提昇嗎?我知道這年頭大家都喜歡喜鵲,但我卻想在此時此刻當一下冷靜的黃色小鴨,可也?


我可是聽過臺北國家音樂廳開幕大戲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的樂迷喔!

 

是的,我可是聽過 76 年 10 月 10 日臺北國家音樂廳開幕大戲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的樂迷喔!當時美國五大樂團( Big Five )之一的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參與了臺北國家音樂廳開幕季,是當時國內樂壇的新聞焦點,我記得音樂會是 10 月 8 日、9 日及 10 日一連三場,由德國指揮家杜南依( Christoph von Dohnányi, 1929 -  )領軍,那時我在南部唸書,恰逢國慶連假回臺北,我在國慶日一大早從永和騎腳踏車到國家音樂廳外頭朝聖,順道走進售票處瞧瞧,結果發現當晚音樂會 900 元以上的票居然還有剩,於是我打公共電話回家...請示兼要錢,最後成功購栗入場,我真要說那天的音樂會改變我的一生,您知道為什麼嗎?



那時我在南部某大專院校就學,同學中聽古典音樂的極少...極少,在胡亂無系統的聆樂好一陣子後,由於實在找不到前進的動力與方向,有時我會好長一段時間完全不聽任何音樂,這場克利夫蘭管弦樂團演出的當下我正身陷這股困境之中,那天演出第一個作品是作曲家孟德爾頌的《芬加爾洞窟》序曲,幕起,當樂團弦樂聲響一陣陣漂了過來,我一下被樂音完整包圍,我真的感覺到痛...,是的,疼痛,一種從沒體驗過的觸感,被音樂包圍呢!那晚最後作品是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當聽完走出音樂廳,我竟完全想不起我的腳踏車停在何處,我呆坐在以前叫大中至正現在叫民主廣場的牌樓下許久,才重拾進場前的記憶,找到停放在某處的腳踏車...;這場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的音樂會讓我確信自已是喜歡古典音樂的,也才有如今日墮落到這般田地的我啊!


誰是音樂廳的主人?

 

前幾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慶祝自己 25 歲生日,出版了一本名曰《榮耀 25》的專書,書中記載了兩廳院 25 年來的重要演出,我在第一時間買來重溫許多過往的感動,想當年( 82 年到 84 年間 )我在臺北唸研究所,兩年的時間我竟在兩廳院渡過了百餘夜晚,那真是段快樂的時光啊( 遠目 ),《榮耀 25》翻著翻著,我竟遍尋不到當年那場影響我甚深的杜南依與克利夫蘭管弦樂團之音樂會資料,音樂廳是有形的建築,理應每一場演出都同樣純淨崇高,但連管理當局都忘了當年開幕季的種種榮耀,讓我輩樂迷徒留遺憾及滿臉豆花,我可是在乎的很呢,誰來當音樂廳的主人比較合適呢?


76 年與 107 年的台北高雄古往今來...

 

算一算,從 76 年十月啓用迄今,台北兩廳院已為愛樂音服務了 31 年之久,好啦,耕耘了這麼許久,我還是常在臉書看見友人貼出「這麼精彩的演出,票房竟不到五成」諸類的遺憾,如果連有大大好好美美的音樂廳長達 31 年的首善之都台北都會如此,那麼更大更好更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若在高雄經營 31 年,那時高雄藝文環境又當如何?

 

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但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揣摩揣摩...。維基百科告訴我,咱國家交響樂團( NSO, 其前身為聯合實驗管弦樂團 )創立於 75 年,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76 年落成後,NSO 理所當然成為國家音樂廳的駐院樂團,而在我的印象中,包括成立於民國 58 年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由美國指揮家亨利梅哲先生領軍的台北愛樂室內樂團亦經常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加上臺灣最早成立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民國 34 年,舊名為臺灣省立交響樂團 )若到台北公演,也多以此廳為主要演出場地,也就是說 76 年台北國家音樂廳啓用時,包括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兩支以臺北為駐地的職業樂團,再加上梅哲大師加持的台北愛樂室內樂團等三支樂團同時灌溉臺北這塊沃土,而 31 年後的 107 年之高雄,嚴格說,高雄市交響樂團絕對是高雄最重要的音樂資源,但可能某些朋友不知道,高雄市交響樂團並非高雄市立交響樂團,高雄迄今沒有市立的職業樂團,現今高雄市交響樂團隸屬於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其正式團員僅有四十餘人( 資料請見樂團官網 ),明天就要開幕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嚴格說是沒有自己的駐院樂團...( 或許和台北分享 NSO,但場次肯定不如台北 ),除非中央與地方政府都願意加碼投資高雄,否則那些平時不進音樂廳卻又拼命四處訴說高雄藝文願景的人兒,黃色小鴨真得誠實說,我真不知道他們的勇氣從何而來...,不是嗎?



上圖為民國 103 年 9 月 19 日我假高雄音響展黑膠錄音為名,在臺北國家音樂廳錄製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 Christine Walevska, 1943 -  )音樂會的記錄照,而兩天後的 9 月 21 日,瓦列芙斯卡移師高雄愛河邊音樂館為南臺灣觀眾將同一套曲目再演一次,兩場演出我們都有留下錄音,不可諱言...臺北國家音樂廳的鋼琴狀況、空調噪音的安靜度等都遠較高雄音樂館好上一截,但瓦列芙斯卡兩場音樂會的表現幾乎同樣精彩,最後我們選擇布拉姆斯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發行,鮮為人知的是 --- 當我把高雄及臺北兩地的同曲母帶寄給人在美國的瓦列芙斯卡聽,希望由她決定選那個錄音發行,大師的回信寫道:「雖然場地不同,錄音品質也略有差異,但這兩個錄音其實都有相同的水準,既然你是為高雄音響展製作的唱片,那我們就選高雄場來發行吧,你以為呢?」於是我們那年大展黑膠選的是高雄音樂館的版本發行,這件事告訴我們 --- 華麗精妙的廳堂固然美好,但熱情及態度可是更高於硬梆梆的殿堂之上呢!



寫在開幕前的期許...

 

先說,我何德何能對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有任何期許...,這個期許是對我自己的下的 ---

以前,當學生,不懂世間事,每次看著空盪盪的音樂廳,總會不解...那些社會人士怎每天醉生夢死,都不來聽音樂會,這麼偉大這麼好聽...,多年過去了,自已走出校園,工作及生活的種種讓我漸漸少進音樂廳( 我還是有在聽音樂會啦,只是不可能天天上音樂廳 ),有了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我不必言必稱台北,不必為了音樂會北高高鐵走跳,我希望我能多進音樂廳,那可是我的心靈駐所呢!

 

不過請容我小小抱怨一下,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官網的編排真的可以再簡潔明確些...,還有,希望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宣傳可以多接些地氣,多和高雄各式藝文團體相關連,不要中央歸中央地方歸地方...,要多聽聽高雄在地音樂家及樂迷們的低吟才好。

 

我的新音樂生活明天展開,您要不要一起來呢?


( 本文完成於 2018 年 10 月 12 日 )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回談音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