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開幕音樂會的總評是 --- 美中不足,猶有期待,放眼未來,真的。


寫在之前的之前

 

就在今年( 107 年 ) 10 月 13 日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之衛武營音樂廳( Weiwuying Concert Hall )以「揭幕 --- 璀璨閃耀」為名的開幕音樂會後的隔日,我一早便出發到臺中,我要到臺中國家歌劇院聽一年一檔的華格納歌劇《齊格菲》...。我大學是在中興唸的,對台中自然有許多回憶,由於時刻尚早,我刻意造訪久違的臺中公園,想看看公園旁的中興堂是否 別來無恙...,下圖便是 10 月 14日那天手機隨拍,嗯,週日中午,大門深鎖,但這座昔日大學期時最常聽音樂會的場所還在,不知為何,心情甚是好...。


  

中興堂是早年大臺中地區重要的藝文表演場所( 其官網註明中興堂於民國 61 年 5 月啓用,一、二樓觀眾席合計 1,195 席,是一座多功能的廳堂...),我在這兒聽過包括美國小提琴家黎奇( Ruggiero Ricci, 1918 - 2012 )、英國鋼琴家羅伯玆( Bernard Roberts, 1933- 2013 )、鋼琴家傅聰、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 I Musici )及多場以前叫省交現在叫國台交的音樂會,我永遠記得羅伯玆在演出前突然宣布更改演出曲目,他想要來場全部貝多芬鋼琴奏嗚曲作品的音樂會( 改成前一晚他在臺北國家廳完全相同的曲目,那晚我賺到一個超級超級棒的《華倫斯坦( Waldstein)》,難怪 Nimbus 唱片公司會找他錄製史上第一套數位錄音的貝多芬鋼琴奏嗚曲全集 ),我也沒忘記大師黎奇在中場休息前宣布散場後他願為現場觀眾簽名,於是音樂會結束後我拿著節目單去大廳排隊,當大師才簽完我的節目單...負責打掃的老先生突然出現說他要下班了,於是燈光一暗,大家匆匆解散...,我確定那張有黎奇簽名的節目單還在喔!當然我也沒忘記某場省交的音樂會,因外頭大雨,場內團員竟比觀眾多,於是指揮家指揮完國歌後還把現場寥寥無幾的觀眾痛罵一頓( 逼得我離席以玆抗議,讓他的觀眾再少一人 ),這些往事我可都還記得呢!

 

中興堂的建築以現今的標準來看,應就是很普通的展演會館,聲學品質...好像沒被特別討論過,但多年來卻默默地為台中藝文界提供可靠的服務( 現在中興堂隸屬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管轄,演出活動仍繼續中 ),我 82 年大學畢業後便不曾再到這兒聽過音樂會,但在觀賞完壯闊華麗的衛武營音樂廳開幕音樂會後的隔日,我卻專程回到公園一角的中興堂靜思,我不是音樂家,我只是一般樂迷,褪去大師名團及美麗場館的虛華外衣後,樂迷也有找尋聆樂愛樂初心 的權利,不是嗎?


寫在「廳」之前...

 

是的,每一座新落成的音樂場館都只能有一場開幕音樂會,於是這場衛武營音樂廳開幕音樂會自然不容樂迷如我去錯過...,詭異的是之前我多次翻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官網,也買了多場票券,卻 始終沒看過這場經典開幕大戲的演出資訊,我還是看到某些 Line 群組的訊息( 8 月 15 日中午 12 點 13 分 ),說衛武營開幕音樂會於當天中午開賣,我立馬跑到南方附近的小七買票,不久臉友們就傳來門票已搶購一空的訊息,嗯,好險有買到,但開幕音樂會的訊息是什麼時候公布的呢?怎那麼突然?不解...。



對了,買完票我才想起來...我還不知道這場重要的開幕音樂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將會樂迷們安排那些曲目( 門票上有註明簡文彬、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等 ),回到南方後匆匆上網,結果如下:



嗯,我有看沒有懂,馬水龍及金希文教授的作品不少,怎不明確寫出到底要演奏那一作品?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寫有兩首鋼琴協奏曲,到底國內知名鋼琴家劉孟捷會演奏那一首?後頭那個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怪怪的( 好像都寫《合唱》),但我沒有想太多,南臺灣第一座真正拿得上國際檯面的音樂廳之開幕大戲,真不用我輩小樂迷操心才是...;對了,這場開幕音樂會門票分六個等次,由低而高依序為 300 元、700 元、1,200 元、1,800 元、2,400 元及 3,000 元,能開出這個價格,肯定值得期待...。


初會 ---第一次進場

 

門票在手,樂迷們只能盼啊盼地等待,等著開幕日期快快到來...,9 月上旬我突然聽到衛武營文化中心將於 9 月 15 日邀請高雄市交響樂團舉辦滿場測試音樂會之訊息,我厚顏地央人為我弄票( 對不起,我還真不知道其索票機制為何?),那天高市交在指揮楊智欽先生指揮下為觀眾演出包括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德弗乍克的交響曲等作品,這些年我曾在高雄的音樂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及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等處聽過高市交的演出,但我真要說,在衛武 營音樂廳內高市交的音色整整向上提昇一個層級,不僅弦樂有絲綢般的光澤, 連銅管音色也高貴不少,啊,這真是一座好聽的音樂廳,才一發聲便如此不凡,這下我有福氣了...。



上圖是 9 月 15 日測試音樂會開演前拍的,所謂葡萄園風格階梯式音樂廳美美地展現在我面前...,我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至少聽過五十支樂團超過三百場的各式音樂會,我真要說衛武營音樂廳在聲學上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幕起 --- 終於開演了

 

10 月 13 日下午五點,衛武營音樂廳開幕音樂會終於要開演了,由於開幕前還有不少活動,於是我提早出發,到了衛武營文化中心果然人山人海,我順著人流排起隊來, 但直到四點四十分才開放進場,這個決定其實相當冒險,因為大多數觀眾對這座音樂廳的動線及座位位置是陌生的,有可能開演了還找不到自已的座位...,果不其然,進場時驗票口工作人員只看了我的票,進場後上樓前還得再排一次隊等工作人員撕下票根...,對了,我認真 地在服務臺上搜尋,但沒能找到當日演出的節目單( 不過有拿到一本比開幕音樂會更早,下午三點 15 分開始的啓用典禮節目單,同樣由簡文彬先生指揮國臺交及高市交演出...,演出長度 45 分鐘,這場 啟用典禮沒有售票,應只對貴賓開放  ),只能憑記憶聆樂了。



開演,同時也開始...抱怨

 

下圖是在衛武營開幕音樂會演出前拍的,我承認我暫時無法跳出傳統鞋盒式音樂廳的思維,因此沒有選擇舞臺兩側及舞臺後方的座位,而是坐在音樂廳三樓第一排靠近中央的位子,由於觀眾進場較晚,演出遲 至五點零六分才開始,當第一個曲子我國作曲家馬水龍的〈序曲〉( 選自《臺灣傳奇 --- 廖添丁管弦樂組曲》)音符飄了出來,我便發現衛武營音樂廳的舞臺規模並不小,當晚國臺交及高市交聯合樂團弦樂五部共排出多達 60 名樂師的高規格( 16 / 14 / 12 / 10 / 8 ),但舞臺看起來並不擁擠,然後...然後一陣小朋友響亮哭聲強烈吸引我的耳朵,小朋友很快由家人抱出音樂廳,我看了一下手錶,五點零八分,開演兩分鐘便 KO 出場...,而另一位小朋友的表現便好多了,在音樂會第二個曲目金希文〈最後的住家〉(選自歌劇《黑鬚馬偕》)演出後的五點十六分,這位小朋友硬是多撐八之分鐘才...哭到牽絲...KO 出場,唉,真是對演出者和觀眾們的不尊重。



顯然周遭觀眾和我一樣都沒有拿到節目冊,開演前隔壁一位太太悄聲問她鄰座的老公說:「剛剛我有看到今天音樂會長度為 60 分鐘的提示,不是要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嗎?你看合唱團都就位了,但這首交響曲的長度不只 60 分鐘啊?」 嗯,這位小姐顯然是位行家,我看她先生也答不出來,只好告訴她...那個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只演奏第四樂章啦,我是沒看到什麼演出長度 60 分鐘的宣告,但若真如她所言,開幕音樂會只排出一小時長度的節目,那真是令人失望( 我光是在外頭排隊也差不多站了一小時...)。

 

當金希文〈最後的住家〉奏畢,音樂會只進行了十幾分鐘,鳴,看來隔壁太太那個全長 60 分鐘的情報是真的...,隨後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鋼琴家劉孟捷的演出精彩,而最後壓軸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坦白說,這首交響曲本身便是一個完整的宇宙,而這個終樂章是需要前面三個樂章的襯托才更顯其偉大,所以當第四樂章一開頭旋律就這樣大剌剌的出來,我一時還真無法進入狀況,加上樂團的表現...很是正常水準,雖然後頭有安可作曲家蕭泰然的管弦樂作品《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但這場我期待已久的音樂廳開幕音樂會便這般...神聖地...草草結束, 六十分鐘出頭呢!



More 關於那個演出曲目...

 

如果我告訴各位,我 8 月 15 日購買這場開幕音樂會門票時,我只知道會聽到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以及某一首李斯特的鋼琴協奏曲外,另兩位國人作曲家的演出曲目我完全不知道,不知道有沒有人信?...,...,臺灣有音樂廳已幾十年了,不知道何時開始流行將演出曲目淺埋在口語般的節目說明中,而不清楚明白列出...,上圖 是 9 月 6 日才出現在衛武營官網的清楚明白版演出曲目表( 票早完售 20 天 ),而這份表格的由來很可能是我以高雄廣播電臺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名號發 mail 給該單位才新增的,唉,我音樂真的聽太少,原來所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指的是只演該作品第四樂章《快樂頌》,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下次該中心的音樂會我肯定得用心細讀演出資訊,提防提防才行...。


9 / 15, 高市交, 測試音樂會, 演出前

10 / 13, 國台交與高市交, 開幕音樂會, 演出前


其實我們真的擁有座好廳...

 

開幕音樂會後我接到不少臺北友人好奇的關切電話...,我們知道臺北國家音樂廳的寧靜是有名的,但據我所知,衛武營音樂廳可是比國家音樂廳有更低的空調噪音...;上圖左是測試音樂會,上圖右是正式開幕音樂會,很幸運這兩場音樂會我坐在衛武營音樂廳 3 樓非常接近的座位,請大家注意舞臺正上方那塊可升降的大型反音板是在不同的高度,據 135 期《Muzik》雜誌記載,這片反音板升降範圍在舞臺上方的 17.8 公尺到 9.0 公尺之間( 亦可調整其俯仰角度 ),可依音樂型式等需求而調整,依我那個位子聽到的聲音,測試音樂會高市交的音色豐富多彩,而開幕音樂會雖然樂團編制大上許多,但音色反而輕浮不少,我想造成差異的原因很多,多幾場演出肯定能理出一個頭緒,這點就讓我們期待吧。


繼續抱怨,可也?

 

我不是一個很會計較的人,但對於這座我盼了許久的南台灣最美麗音樂殿堂之開幕音樂會,我還是忍不住再抱怨幾點 ---

 

A, 不知道是不是開演前沒有廣播提醒觀眾關手機等溫馨提示,音樂會上我仍聽到 幾次手機鈴聲。此外,這座音樂廳真的超安靜,可以聽到的細節超多,除了音樂家演奏的細節外,觀眾席...拉開皮包拉鏈、拿塑膠袋內的東西、節目單滑落地下的聲音等細節亦可傳播很遠,這點觀眾們得多自制才好。

B, 我查了一下,國台交的定期音樂會票價大多訂在 300 元到 1,000 元之間,高市交也差不多如此,但這場開幕音樂會開出來的票價是 300 元到 3,000 元,雖說音樂之偉大不在於長短,但以這樣票價提供如此的演奏,還不如延續之前的啓用典禮,只招待長官及貴賓欣賞,改天再好好來場完整的開幕音樂會,這樣或許更有意義...。

C, 離場時在一樓出口處看見一位工作人員抱著一大疊白色冊子站在動線旁,我問她那是不是今天的節目冊,她說...是,於是我終於拿到開幕音樂會的節目冊了,對樂迷來說,音樂廳的開幕音樂會有其獨特的地位( 不管未來使用幾年,開幕音樂會只會有一場 ),我想我會好好保存,只可惜許多朋友都沒有拿到,是運氣的問題嗎?

D, 面對遲到進場的觀眾,工作人員應要求他們先坐就近的空位,不應讓他們去坐自己原來的座位...,這點應該更落實。


就是因為在乎...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找到〝聽音樂〞這個嗜好,並在其中享受喜悅、歡笑與包容,也因此結交不少朋友...。民國 80 年元月國家戲劇院將演出歌劇《丑角》及《鄉間騎士》,那時我正在服役,但我有預先買好票,並排定休假,但就在演出前兩天波斯灣戰爭( 美國及其聯軍征伐伊拉克 )情勢升高,國軍提高戰備並管制休假,但...我好想聽《丑角》及《鄉間騎士》啊,於是只好大膽帶著咖啡去敲營長室的門,營長肯定沒想到我竟會因〝聽音樂〞這種事去找他,他奈著性子聽我講獨幕歌劇與寫實主義...,我講到他嘴巴都快歪掉了才同意為我簽假單,但條件有三:( 1 ), 演出當天中午才可離營,聽完夜車回營;( 2 ), 要注意看新聞,如果炮彈打來了,要第一時間想辦法回營戰備;( 3 ), 聽完要交一份心情報告給他...,多年來我始終忘不了營長看我的眼神,羨慕中帶著同情吧,我想。

 

就是因為在乎〝聽音樂〞,我願意在有限收入下南來北往高鐵走跳,但比我更忠貞的樂迷還很多,在這邊提供另一種思考給大家參考 ---

多年前我為了在高雄音響展辦講座,硬是向公會要到一筆錢,當我去領錢時負責管錢的長官依其職責詢問我花錢計畫,我說我想去找高市交,看能不能來個四重奏到音響展中為樂迷演奏,這位長官認真地說:「找高市交來演出,好棒,我問一下,高市交 這個人是先生還是小姐?」...,這讓我差點接不下話來,不過後來這項提案還好不了了之...( 人家可是有社會地會的人士,多年來他熱心盡了許多社會責任,只是他沒在聽古典音樂...);不要光在同溫層中打轉,別以為每個人都很熟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您要不要去路邊攔人問問,看十個人中有多少人知道貝多芬共完成幾首交響曲?知道所謂第九號交響曲《快樂頌》指的是這首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塑造友善的愛樂環境才是一座文化中心真正的使命,不是嗎?



上圖是衛武營音樂廳開幕音樂會結束後,我忍不住拿起相機為這座以後肯定經常造訪的音樂殿堂留下倩影...,開幕音樂會只是故事的開端,未來,請務必精彩喔!


More 更多的榮耀時刻 ---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先說,我只是樂迷,非音樂相關系所畢業,因此我的音樂知識相當有限,但透過閱讀及唱片,我還是想的到許多和這首交響曲相關的榮耀時刻 ---

◆ 1872 年 5 月 22 日( 星期三 ),那天是德國作曲家華格納( Richard Wagner, 1813 -1883 ) 59 歲生日,華格納選擇這天在拜魯特為未來自己的音樂節之節慶劇院進行奠基儀式,每一本書都同樣寫著...那天拜魯特下著大雨,貴賓的鞋子都深陷泥巴中,但慶祝活動仍進行著,下午則來到活動的高潮 --- 華格納將在附近一座老劇院指揮他自已寫的《皇帝進行曲》及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華格納曾說:「上演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是賦予我自已的藝術大廳之基石 的重要意義。」也因此拜魯特節慶大廳落成後,這個向來只演出華格納歌劇作品的音樂節,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成為唯一美麗的例外,在有需要的時刻得以在慶典中安排此曲上演。

◆ 拜魯特音樂節因為希特勒和華格納過於親近( 咦?應是說希特勒太喜歡華格納的音樂...),二戰後盟軍禁止音樂節的進行,後經德國藝文人士多方奔走,1951 年拜魯特音樂節終於獲准舉辦,就在那年 7 月 29 日音樂節正式展開,但節慶大廳中響起的竟不是任何華格納作品,而是這首和音樂節歷史相關,有著獨特崇高人道精神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這場由偉大德國指揮家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urtwängler, 1886 - 1954 )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的演出 EMI 有留下錄音,哪怕多年後 EMI 倒了,接手的 Warner 古典仍將這個榮耀時刻的錄音維持在唱片目錄上,最近甚至有復刻 LP 的發行呢!

◆ 管您進不進音樂廳,反正現在全高雄的人都知道衛武營內有座全臺灣唯一的葡萄園式音樂廳( Vineyard Style Concert Hall )...,維基百科中記載,最早的葡萄園式音樂廳是柏林愛樂音樂廳( Berlin Philarmonie ),該廳於 1963 年 10 月落成啓用,而開幕音樂會由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 -1989 )指揮柏林愛樂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當然,這等大事,人家可是有將整首交響曲演好演滿呢!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 --- 每一場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演出都會向四週散射出無比的正能量,這首作品蘊藏著宇宙間最崇高、慈悲的終極密碼...,不知道我們只演奏第四樂章那股正能量又剩幾成?



上圖為 1963 年 10 月 15 日柏林愛樂音樂廳開幕音樂會的資料照,卡拉揚依舊帥帥地背譜指揮,這座音樂廳的落成將卡拉揚及柏林愛樂的聲望推向高峰。


More 高雄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我來高雄快滿 23 年了,高雄有演出過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嗎?答案是有的 --- 去年( 106 年 ) 10 月 28 日高市交曾在楊智欽先生指揮下在高雄文化中心至 德堂演出本曲...,而更早的 2009 年 5 月 20 日,高雄市運會主場館也以滿館測試為名邀請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開了一場熱鬧音樂會,除了有煙火助陣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外,還請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壯大陣容,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咦!南方你有聽過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現場演出嗎?...,...,我必須誠實說,這首貝多芬的作品始終是我的珍愛,每當我需要前進的勇氣時,我總會翻出本曲的唱片來鼓舞自己...( 顯然我經常需要自我鼓勵,所以版本買了一大堆,哈 ),雖然國內樂團皆曾演出過此曲,多年前義大利指揮家西諾波里( Giuseppe Sinopoli, 1946 - 2001 )也曾率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在國家音樂廳演奏這首《合唱》交響曲,可惜這些演出( 包括高雄的 )我不是有事便是買不到票,直到 105 年 5 月英國指揮家拉圖率柏林愛樂訪臺演出本曲,才讓我的音樂生活畫滿一個圓...,對了,相較老一輩大師的樂風,拉圖當晚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詮釋明顯輕盈許多,但聽完後我只覺得貝多芬好偉大好偉大好偉大,其它都不重要了。


最後 --- 一位嚴肅樂迷的心內話...

 

多年前一位已去逝的張老師曾告訴我:「民國五十幾年我在臺北聽音樂會,那時鮮有整首交響曲的演出,大多就演奏序曲、圓舞曲,交響曲及協奏曲經常只演奏某個樂章,那時不僅樂團,連觀眾也未必做好聽整首交響曲的準備...,不像今日,國內樂團及觀眾對整首交響曲的演出與欣賞早已習以為常,你知道這是音樂家及觀眾花了多少年努力才達到的嗎?」我無從考 證老師的話是否屬實,但我始終把這段話放在心上,或許是顧慮到開幕音樂會前的啟用典禮將耗掉音樂家太多體力,讓負責節目安排的長官做出開幕音樂會長度只有一小時,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只演奏終樂章的決定,但這真是無視前輩音樂家及樂迷們累積的努力啊!

 

1986 年 10 月日本東京 Suntory Hall 啓用,這座同樣採葡萄園風格的音樂廳是私人企業所擁有,開幕季他們請來一位名叫荻元晴彥的先生擔任製作人,他為這座全東京第一座專為古典音樂演出而設計的音樂廳定出多項主旨目標,第一條其實便概括了後面的全部,他說:「音樂才是音樂廳的主人...,全體人員應為我們的主人( 即音樂 )奉獻自己,需真誠喜愛音樂才行。」我想這才是音樂廳存在的真諦,您以為呢?


( 本文完成日期:107 年 10 月 18 日)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回談音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