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雄音響大展剛過,在這之前我忙著從家中唱片推丁裡挑出適合在音響大展中播放的音樂( 我刻意放掉去年曾播放過的作品 ),好逼自己年年進步。
那些音樂適合在音響展中播放呢?我的經驗是:一, 演奏長度最好在五到七分鐘之內,太長或過短皆不宜;二, 樂曲的風格要明顯且多元,從頭一路極喜或狂悲到底的作品是留不住觀眾的;三, 錄音當然要好,音場更要正確...。看似簡單的準則真正選起來卻不易,通常一張唱片能有一曲入選便已算可貴,不過這回我竟在同一張唱片中連選三曲,而且每個作品都有獨自的深度可堪玩味,特別介紹給大家分享。 |
|
A Nordic Festival Esa-Pekka Salonen /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 SONY S 46 668( LP ) / R. 1990 |
北歐慶典 A Nordic Festival
本片為芬蘭指揮家薩洛寧( Esa-Pekka Salonen, 1958 - )擔任瑞典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時為 SONY 所灌錄的唱片( 錄製於 1990 年,兩年後年僅 34 歲的薩洛寧成為美國洛杉磯愛樂的音樂總監,此職務去年由 28 歲的委瑞內拉指揮家杜達美接任,但他還不算該團最年輕的總監,1962 年印度指揮家梅塔入主洛杉磯愛樂,那年梅塔... 26 歲 ),收錄了包括西貝流士、葛利格、尼爾森、阿爾芬( Hogo Alfvén, 1872 - 1960 )、萊夫斯( Jón Leifs, 1899 - 1968 )及亞湼菲特( Armas Järnefelt, 1869 - 1958 )等北歐作曲家的管弦樂作品,我選了尼爾森的歌劇《馬斯卡拉德(Maskarade)》序曲、亞湼菲特的《搖籃曲( Berceuse)》與西貝流士的《芬蘭頌》等,預定在大展中播放。 |
我承認我對尼爾森的《馬斯卡拉德》這齣三幕歌劇完全陌生( DECCA 於 1998 年曾發行本劇的錄音,兩片裝 ),不過身為尼爾森唯二歌劇作品的《馬斯卡拉德》序曲十分可人,旋律在强弱變化中相互近逐,很難想像這首序曲是尼爾森在該劇首演前才匆匆完成的,結果序曲反較辛苦寫成歌劇受歡迎,建議大家一定要找來聽聽,壯碩的尼爾森也有俏皮的一面喔!
亞湼菲特出生於芬蘭,後入籍瑞典,曾師事馬斯奈,他以指揮家之姿活躍於芬蘭及瑞典樂壇( 亞湼菲特和西貝流士頗有交情,因為他妹妹嫁給了西貝流士 ),而《搖籃曲》正是亞湼菲特最常被演出的作品,演奏時通常需要一位小提琴家及一位大提琴家參與 solo 的片段,全曲長約三分鐘,是一首恬靜,帶有北歐獨特風情的曲子,具有讓人一聽便狂戀的魔力。 |
|
西貝流士的《芬蘭頌》是大家熟悉不過的作品,民國 78 年六月芬蘭廣播交響樂團利用三場音樂會為台灣樂迷帶來西貝流士全部的交響曲( 由芬蘭指揮家薩拉斯特( Jukka-Pekka Saraste, 1956 - )指揮 ),《芬蘭頌》被安排為音樂會後的安可曲,道地芬蘭樂團演出的《芬蘭頌》卻絲亳不豪壯,反被一股淒涼自勵之神韻取代,想想西貝流士創作本曲的時空及原意,這種詮釋方式格外令人信服,可惜唱片上的《芬蘭頌》總是壯大的多,細弱的少,身為芬蘭指揮大腕的薩洛寧指揮起《芬蘭頌》相當內鍊,光茫及激情隱藏於悲弱的民族尊嚴中,綿延且不絕,如果您曾聽過芬蘭廣播交響樂團那三夜的演出,薩洛寧更勝一籌的視野肯定更令您感動。 |
|
|
More 瑞典廣播交響樂團
聆樂計劃是要做功課的,請問瑞典廣播交響樂團現任的首席指揮是那位?不好意思,我也是上網 google 了一下才知道 --- 答案是曾兩次訪臺的英國指揮家哈汀( Daniel Harding, 19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