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 那段曾有過的
黃金歲月 |
體育館內的紐約愛樂 | ||||
( 2014, 9 / 12 新增 ) |
黄金,怎麼表現?
我很喜歡聽年長的前輩們談買唱片的甘苦軼事...。
「那當時我薪水每月才 2,300 元,一張原版唱片就要 300 元,要養家還要...( 結果這位先生迄今仍留有千餘張原版唱片,没辦法,就是喜歡嘛,他說)。」,「那當時買唱片那有什麼版本可挑,人家一個曲目能進一個版本就不錯了,你要常去逛去套交情才能...( 說這句話的老兄光馬勒“巨人”就有十幾個版本,沒法度,就甲意聽嘛,他說)。」,最猛最年長的前輩則告訴我說:「古早向外國買唱片,唱片都不是寄到家裹,是寄到警備總部,他們再通知我去領...,因為唱片封面是寫英文吔,要一張一張寫切結才可以領出,你知道要寫什麼嗎? --- “玆保證 貝多芬 先生忠黨愛國絕無叛亂思想...”,那當時我不知寫多少張這種切結...。」
看看前人,想想自己,再遙想未來,愛樂人的黄金年代,已過去?根本還沒到?或是早在我們心中...。
黄金,怎麼表現?
愛樂人的金色年代是怎樣一個光景?話說,那時,每家唱片公司每個月總能推出一堆新唱片讓樂迷們左不依右不捨...;那時,作曲家 / 指揮家 / 獨唱獨奏家們 的生辰八字甚至逝去時間都被積極記憶且計劃著,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引著樂迷的心...;那時,整個屋子貼滿大師海報蔚為風尚,滿桌的唱片目錄則是忠貞的證明...;那時,音樂雜誌是愛樂人每月最期盼的,一出刊,有錢的耐心在家等郵差將熱呼呼的雜誌送上,窮一點的則猛上書店翻免錢的,但愛樂的心同樣火熱,他們細讀雜誌上的每行字,期待有天可以到唱片行按圖索驥一番...,如今,唱片公司老片重發遠比全新製作多...,大師逝去唱片公司僅印張 A4 大小的傳單聊表敬意( 而且要夠大牌的才有此殊榮)...,海報已鮮少印製,唱片目錄簡單到不行( 有需要請自行上網找尋 ),音樂雜誌早已全數陣亡...,上星期有個朋友問我那一個“水上音樂( 韓德爾)”最令我難忘,我告訴他是塞爾( Szell )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版本( DECCA ),三天後他回 mail 說:「老兄,這張片子已從 DECCA 的目錄除名,買不到了...,我倒是找到好幾張 LP 想賣,我是不是該回頭聽 LP?」,奇怪,怎麼會這樣...?
黄金,到底在何方?
我心中的“唱片的黃金歲月”...並非指天天有新片張張能大賣( 我又不開唱片行...),我憧憬的黃金歲月是...不斷有 全新製作的 / 好聽的 / 沒發行過的 / 有特殊意義的 / 具創新及革命精神的 / 通俗的 / 少眾的 / 極少眾的...的唱片得以持續發行,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哈!是我想太多了,還是黃金歲月本應如此?
為找尋太平天堂,我決定另闢天地說唱片...,這些唱片您可能很容易買到,也可能再也找不著...,
追尋黃金,百無禁忌,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