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樂進入快速的數位時代,知道的事可能不會變多 ,或許反而變少,我用一套《阿依達》證明給您看。 |
|
他又不是我的國王...
肯定是在某一本指揮家卡拉揚的傳記看到的 --- 話說某日指揮大師卡拉揚邀了若干貴賓到自己的遊艇辦趴,到了用餐時間,他讓賓客自己拿盤排隊取餐,卡拉揚赫然發現賓客中的西班牙國王拿著餐盤排在一位好友後頭,於是他提醒這位友人:「嘿,您後頭的可是位國王呢!」這位友人先是楞了一下,轉頭看一眼,哇!果真是國王,西班牙國王,於是他退了一步,準備讓國王先取食,但隨後他又馬上回到原先的位置,這位先生脫帽向國王致敬,然後說:「他又不是我的國王。」於是繼續排在國王面前...。
不知不覺我竟也擁有不少匈牙利指揮家蕭堤( Sir Georg Solti, 1912 - 1997 )的黑膠唱片,他的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布魯克納、巴爾托克、華格納、威爾第、理察•史特勞斯...,對不起,在唱片的國度中蕭堤從不是我的國王,但最近我買了一套他指揮的唱片,而且迫不急待的一口氣聽完,您知道是為什麼嗎? |
|
昔日那個得自己用功的黃金時代
前幾天我在高雄【原音館】唱片行翻到一套蕭堤指揮威爾第歌劇《阿依達( Aida )》的黑膠唱片( 右圖, LP:RCA VICTOR LSC - 6158, 3 LP ),【原音館】賣的大多是二手黑膠唱片,老闆和老闆娘很客氣,同意客人可以先檢查唱片狀況再買...,就在我打開封套檢查這套《阿依達》的片狀時,附在裡頭的解說一下子電到我心最深處,我想都沒想就將唱片帶回家...。( 哈,幸好片狀還不錯...) |
|
這套《阿依達》唱片解說內浮貼著她前一位主人的珍貴筆記 --- 四幕歌劇《阿依達》每一幕的時間長度,單位精準到〝秒〞,三張的 LP 共六面,四幕的時間分別是 41 分 38 秒、 41 分 58 秒、 32 分 15 秒及 34 分 17 秒,合計總長 150 分又 8 秒...,天啊!這位前主人真是認真,他得拿著碼錶邊聽邊計時才能得到上述的數據...,我開始懷疑自已有沒有資格擁有這套唱片了...;好啦,我承認我是不會如 振作,功課做的如此細密,當聆樂進化到 CD 的時代,由於選曲方便,加上 CD 唱盤的顯示幕上大多有長度的分秒顯示( 南方註:我還真看過一款標謗慢活的 CD 唱盤,勇敢地將顯示幕拿掉...,聽說這款 CD 賣的並不好就是了 ), 於是功課簡單不少, 如今到了電腦聆樂時代,每個聲軌的長度更是一目瞭解...,在進步與方便中,我對昔日那個認真聆樂的愛樂人充滿敬意...。 |
|
鋼琴家巴倫波英曾說:「貝多芬的鋼琴奏嗚曲中有一段難句,你可以將之分攤由兩隻手彈奏,但那種與音樂相搏鬥的精神盪然無存...。」 |
|
看解說聽唱片...
說真的,邊翻歌劇黑膠唱片大大厚厚的解說邊聽唱片,真有一股說不出的快意...,右圖便是蕭堤這套《阿依達》的解說封面,明顯精心設計,威爾第的大名在左下角,有不少看似法老時代的圖騰,很阿依達的感覺...,對了,這本解說的尺寸是 30.5 公分 * 30.5 公分,30.5 公分 * 30.5 公分啊...,想像一下,是不是超有感呢? |
|
卡司
打開解說內頁,該錄音驕傲地向聽眾宣告卡司,那個阿依達由美國黑人女高音普萊絲( Leontyne Price, 1927 - )擔任,埃及大將軍拉達瑞斯由加拿大男高音維克斯( Jon Vickers, 1926 - )扮唱,而美麗、搶戲的埃及公主安奈麗絲由比利時女中音高爾( Rita Gorr, 1922 - 2012 )演唱,解說下方清楚註明本錄音由蕭堤指揮羅馬歌劇院管弦樂團及合唱團,合唱指揮是 Giuseppe Conca,另有 Luigi Ricci、Ugo Catania 及 Fernando Cavaniglia 等三人擔任助理指揮...。 |
|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那時的人兒大概就只知道上圖的這些,但咱可活在 21 世紀,上網 google 一下,我還知道本錄音進行於 1961 年,是蕭堤本歌劇的唯一錄音...,而 Giuseppe Conca 應是當時羅馬歌劇院的合唱指揮,我發現他早在 1939 年 EMI 的《蝴蝶夫人》錄音中便擔任此職務( 由 Oliviero de Fabritiis 指揮 ),嗯,Google 真神! |
|
主角介紹...
翻閱這種美麗、大本兼有料的歌劇解說是幸福的,亮完卡司,人家還會細心介紹主要歌手,讓聽眾明白手上唱片的珍貴及美好...。
首先介紹扮唱阿依達的美國黑人女高音普萊絲, 阿依達一角無疑是普萊絲的招牌劇碼,她掌握這個角色長達 30 年之久( 除了此一版本,她在 1970 年還為 RCA 留下另一個《阿依達》的錄音 ),早在 1955 年卡拉揚第一次聽到她試唱便斷言她未來肯定會成為大歌唱家...,1957 年普萊絲首次以音樂會型式的《阿依達》挑戰這個角色,不久她便真正在劇院內演唱阿依達...,普萊絲是一位有國際聲望的美國女歌唱家,本錄音為她 34 歲時所錄製,很有說服力呢!
相較於普萊絲音色之青嫩絕美,只比她大一歲的男高音維克斯音色便老沈許多,像極了在沙漠中待了的大將軍...,維克斯所扮唱的《奧泰羅》曾得到指揮家卡拉揚無保留的推崇,他曾在拜魯特、維也納、柯芬園、 大都會歌劇院及史卡拉歌劇院等一流劇院登臺,《阿依達》中的埃及大將軍拉達瑞斯是他的拿手好戲...;坦白說,那天在原音館我一看到普萊絲及維克斯這對組合的《阿依達》 便忍不住拍手叫好,我連指揮是誰都沒注意...。 |
|
解說次頁繼續介紹其他藝術家,由左而右依序是唱埃及公主的比利時女中音高爾,唱衣索匹亞國王的美國男中音 Robert Merrill( 1917 - 2004 ),唱埃及大祭司的美國男低音 Giorgio Tozzi ( 1923 - 2011 )...,指揮家當然不可被遺漏,最右方已經少了許多頭髮的便是本片指揮家蕭堤,蕭堤那時是英國柯芬園皇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在本片錄製的 1961 年,他和維也納愛樂合作錄製的《尼貝龍根的指環》尚未完成( 只完成《萊茵黃金》),當時的蕭堤算是口碑甚佳的潛力股,儘管他從不是我的國王。【南方註:對蕭大師有興趣的朋友可看南方的〝一個忠貞卡迷的蕭堤意見〞】 |
|
關於錄音
下圖這張照片真的無比精彩,光用看的就為本錄音增色多多,您看的出多少?
來,我試著破圖給大家 --- 這肯定是《阿依達》第二幕中的凱旋場景,問我怎麼知道...,請看照片左上角,有兩位小號手在頂樓包廂中吹奏,還有位助理指揮家在旁打拍子 ,這可是本劇獨有的場景啊...,錄音地點是羅馬歌劇院,唱片公司將觀眾席的座位移去,讓樂團安置在觀眾席的位置,然後舞臺上佈滿了合唱團,合唱團的擺法是有學問的,依男女聲部分成四區,一副絕對要發燒的樣子,看了這張照片,我聽到第二幕的凱旋場景時,人還真 一下 high 了起來,光用想的就很高興...。( 我不知道 CD 版有無保留這張相片, 如果沒有,真的相當可惜。) |
|
錄音,特別是歌劇錄音,要合要配的人實在很多...,指揮要協調主要歌手、合唱團及伴奏樂團彼此間緊密合作,於是下圖分別是指揮家與女高音普萊絲、男高音維克斯、三位助理指揮等在錄音期間溝通的照片,瞧,要成就一個好錄音真的不容易。 |
|
唱片公司為了証明他們對此錄音的投入,在手冊上特別告訴聽眾 --- 這齣《阿依達》他們集合指揮家及主要歌手共花了 22 小時的鋼琴採排,錄音時數多達 42 小時,然後再花六週的時間剪輯後製母帶,這套三張 LP 的《阿依達》始成,您知道這和現代錄音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特別值得說嘴? |
|
我們需要那麼多錄音嗎?
指揮家蕭堤年輕時是由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的無薪彩排助理幹起的,後來擔任歌手們的聲樂教練,最後才成為劇院指揮家,蕭堤無疑對如何組合歌手、有效率的排練一事是瞭解於胸的,一齣大家都再熟悉不過的《阿依達》,竟得花全曲長度八點八倍的時間進行鋼琴採排,再花全曲長度十六點八倍的時間才錄得完...,想想,這一群指揮、歌手、合唱團及樂團 ,外加錄音師、製作人等得共同相處多長的時間啊!
知名次女高音路德維希( Christa Ludwig, 1928 - )曾提出一個疑問:我們需要那麼多錄音嗎?為什麼身為音樂家的她會對錄音價值產生質疑?路德維希說她之前曾完成某齣歌劇錄音,由於指揮、樂團、主要歌手間的檔期嚴重衝突,於是部份歌手和指揮、合唱團及樂團先進錄音室錄音,然後帶子再寄到某處的錄音室加入男高音,最後再寄到維也納加入她的部份...,這段期間大家都見不到面,反正就順著走,幾乎沒有討論,卻有作品產生,這算是藝術嗎?
這麼說您可以明白為何我對這個《阿依達》的錄音之重視了吧! |
|
再談這個《阿依達》...
《阿依達》是我在國家戲劇院觀賞的第一齣歌劇( 民國 77 年元月 ),第二幕凱旋場景舞臺上兩座半截站滿合唱團的金字塔由後一路向觀眾席推進,那股震憾讓我一下明白華格納為何會說歌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蕭堤 1961 年錄製的這個《阿依達》速度仍是一貫地偏快,但非常流暢( 想想,樂團是羅馬歌劇院管弦樂團,樂師們肯定對《阿依達》非常熱悉...),第二幕凱旋場景的小號音色很有趣,有些刺耳,但歌唱性十足,很是好聽...,我比較不懂的是這個《阿依達》版本現今由 DECCA 唱片發行( 我買的 LP 是 RCA 發行的啊?LP 內標上還有〝LIVING STEREO〞的字樣...),DECCA 的官網還有本錄音的資料,正確原因為何我就不知道了。
( 印象中蕭堤在 RCA 的歌劇錄音除了這套《阿依達》外,至少有《法斯塔夫》、《弄臣》、《波西米亞人》等,其它的我想不起來,有人可以補充的嗎?先謝了。) |
|
聆樂進入數位時代...
對了,差點忘了說,這套厚厚、大本兼多圖的《阿依達》解說在 LP 的世界中...真的就還好而已,比她更厚、更多照片、印刷更奢華者,在我手頭就有不少,只是正好買到這套,邊聽邊有感而發...,什麼感呢?來,請見下圖 --- |
|
這是由 DECCA 唱片網站擷取來的圖片,就同一個《阿依達》的錄音,看到沒有,指揮、歌手及樂團都一樣,但封面被減化這個樣子,對威爾第、阿依達本人,還有樂迷都沒有幫助,我真要說,聆樂進入快速的數位時代 ,坦白說,知道的事可能不會變多 ,或許反而變少...。 |
|
來,上圖還是這個《阿依達》,不過是 Apple Store 的擷圖,您只要付 360 元便可完整打包下載在電腦中,是的,完整的音樂檔案,外加一個封面圖檔,裡頭的凱旋場景相片、多少小時茹苦含辛的排練及錄製經過,在打包花錢下載的過程中,一切都付之闕如,這樣對威爾第、阿依達本人,還有樂迷有比較好嗎?哈,大家自己說。 |
|
我真要說,聆樂進入快速的數位時代,知道的事可能不會 變多 ,或許反而變少,您以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