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實我一點也沒有注意到這點...
多年前我在某黑膠展翻到一張前東德指揮家馬舒( Kurt Masur, 1927 - 2015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錄製作曲家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的 LP,我可是聽過馬舒指揮過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紐約愛樂、法國國家管弦樂團 之現場演出,對馬舒的指揮藝術印象深刻,於是想都沒想就拿去結帳( LP:MHS 913367L, 請見下圖 );回南方後邊聽邊查看唱片封底資料,乖乖,這是 1989 年的錄音,當時馬舒已領導這支偉大的東德樂團 19 年之久,我聆聽的印象是 --- 馬舒好厲害,他竟能讓樂風向來保守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發出極為現代、洗鍊,甚至帶些華麗之音色,這絕對是鐵幕樂團的特例吧( 我自己想的啦 ),於是我將其轉為檔案,並在高雄廣播電台"音樂伸展台之南方音樂「聽」"節目中播放,然後便有以下的故事...。 |
|||
|
|||
下圖便是這張《偉大》交響曲唱片封底一角,天啊,我之前都沒有注意到,這唱片居然都印有"一維條碼"( 我用手機的『QuickMark』APP 掃了一下,讀到的數據是 --- 717794336719,哇,共 12 位數啊 );好啦,本專輯除了黑膠,還同步有 CD 及卡帶的發行,從封底資料吾人可以清楚知道此錄音 --- 錄音日期為 1989 年 8 月( 錄音地點是甫於 1988 年完工啟用的布商大廈音樂廳 ),其中亦詳細記載了專輯製作人、錄音工程師等,但必考重點是...本錄音係由寶麗金國際音樂授權之飛利浦唱片於 1991 年製作,MHS 唱片 1993 年發行,嗯,原來是 MHS 買 PHILIPS 的版權發行,然後我的認知是...這個錄音我的功課到此便交卷,不然呢? |
|||
|
|||
顯然有人還不放棄...
每一次我看到馬舒在東德時期的優秀錄音,我都會想到匈牙利指揮家費倫奇克( János Ferencsik, 1907 - 1984 )傳奇的一生 --- 指揮家蕭堤( Sir Georg Solti, 1912 - 1997 )在其《回憶錄》中酸了不少其指揮同行,但對其同國籍的指揮前輩費倫奇克有很客觀的評論,費倫奇克在音樂院比蕭堤大五屆,他比蕭堤還早進入匈牙利國家劇院工作,二次大戰後他成為匈牙利最重要的指揮家,同時接掌國家劇院及匈牙利國家愛樂管弦樂團總監職務...;蕭堤曾在英德等地遇見恰好到那兒演出的費倫奇克,1978 年蕭堤返國演出,他和費倫奇克又見了面,蕭堤誠心地稱讚這位堅守崗位的學長,他說:「我欽佩他在匈牙利如此艱苦、政治形勢險峻的環境下,仍能維持其藝術水準之不墜,這是件多不容易的事啊!」【噓 !費倫奇克的唱片我可是見一張收一張,像下圖這張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便十分精彩。】 |
|||
|
|||
或許是讀了前文之故,我始終對活躍於前東德時期的音樂家們很是佩服,我應該是把這個觀點在廣播中說了出來,沒料到這件事被一位南方客戶聽見,他在收音機前聽完馬舒指揮的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後便立志收藏一張 CD 來珍藏,幾年過去他終於如願,於是他老兄某日抽空來訪,他告訴我的事真帶給我無限驚喜...。 |
|||
這算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時代故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故事,時空背景之故,很多事是強求不來的,真的...。 關於馬舒的這個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錄音,友人沒說我真不知道,那天的對話是這樣的 --- |
|||
|
|||
上圖擷取自 Discogs 網站,1991 年 PHILIPS 發行馬舒的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 CD 封面...,右上燙金的 Digital Classics 是當時 PHILIPS 唱片都會有的。 |
|||
友人:「黃兄,你還記得很久以前你在廣播中播過指揮家馬舒的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嗎?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錄音。」 南方:「有吧,我有印象,怎麼了?」 友人:「你那天的訊號來源是什麼?是 CD 還是黑膠?」 南方:「我的節目幾乎都是播黑膠轉檔的音樂啊,怎麼了?」 友人:「你確定訊源是黑膠嗎?」 南方:「確定啊,有問題嗎?」 友人:「我最近終於在 Discogs 網站向國外樂友買到這張 CD,音樂是真的好聽,可是依 Discogs 的資料,這個錄音 1991 年由 PHILIPS 首發 CD,當時並沒有黑膠發行,你的黑膠是怎麼變出來的?」 南方:「真的嗎?我查一下我電腦中的資料...,有了,這個錄音我的是 1993 年美國 MHS 發的黑膠,他們向 PHILIPS 買版權發行的。」 友人:「天啊,這樣也行?」 南方:「哈,看來美國人也無力抵抗來自歐洲的好錄音,黑膠的世界,還真是沒人敢說自己是專家,真的...。」 |
|||
|
|||
上圖同樣擷取自 Discogs 網站,馬舒這張錄音的 CD 封底和 MHS 的黑膠資訊相對照,還真是同一個錄音喔! |
|||
這算是那個時代獨有的時代故事...
是的,在上世紀八零年代末九零年代初,那時 CD 已成為最強勢的音樂訊號來源,而黑膠則走到生命最末期( 而且是最最最末期,許多新錄音皆不再發行黑膠,就專心發行 CD 即可...,是說誰知道黑膠在式微了近三十年後竟又成為樂迷們的"顯學"... ),於是馬舒這張 1989 年錄製的《偉大》交響曲在 1991 年完成剪輯後製發行時,黑膠幾乎沒落,只剩部分唱片公司維持少量發行,所以 1993 年美國 MHS 願意發行這個錄音的黑膠唱片真是一件彌足珍貴的事...( 其實 MHS 還在美國同步發行 CD 和卡帶 ),我居然誤打誤撞擁有這張唱片,而且有寶仍不自知,實在是很不應該的事啊! |
|||
請容我任性的歪樓一下...
對我來說,MHS 是一家如神一般存在的唱片公司,很多備受樂迷吹捧到天的黑膠唱片,那個原版價格已經高到...動搖國本,但 MHS 發行的授權版黑膠儘管封面樸實,但製作及壓片都相當可靠,價格亦相對友善,因此我手邊有不少他家的唱片。
舉例好了,那位名叫卡普蘭( Gilbert Kaplan, 1941 - 2016 )的美國商人兼"業餘指揮家"是每一位馬勒迷都應該認識的大人物,關於他的傳說實在太多了,反正就是他創立馬勒基金會【網址:請按這裡,馬勒迷沒來這兒逛過真的不應該...】,卡普蘭曾公開指揮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一百多遍,同時留有三個錄音版本,如果說他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瘋狂馬勒大粉絲,我想沒有人有資格反對才對。 |
|||
![]() |
![]() |
![]() |
![]() |
卡普蘭的馬勒第二號交響曲三次錄音資料如下 --- ◆ 第一次: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 r. 1987 ~ 1988 / IMP ( Innovative Music Productions )發行 / LP 封面見上圖左一 / CD 封面上圖左二; ◆ 第二次:指揮維也納愛樂 / r. 2002 / DGG 發行 / CD 封面上圖左三; ◆ 第三次:指揮維也納室內樂團 / r. 2013 / AVIE 發行 / CD 封面見上圖左四。 |
|||
好啦,我知道我有不少朋友擁有卡普蘭的《復活》交響曲的原版黑膠唱片( LP 由 MCA 發行 ),但我就真的從沒在二手唱片行翻到啊( 還有,我聽過卡普蘭現場指揮本曲,只能說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比較可靠...),後來我無意間買到這套錄音的黑膠,是的,又是 MHS 的授權發行( LP 封面請見下圖 ),不過當時的原版首發是 1988 年,MHS 則晚了一年( 1989 年 ),但現在看來,我還真不在乎晚這一年什麼的就是了。 |
|||
|
|||
More 更多的馬舒
我至少聽過四場還是五場馬舒的現場演出,但還是他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音樂會最讓人印象深刻...,也因此南方網站至少有兩篇馬舒的文章,包括 --- 大家有空可以順著看下去,當作閱讀延伸喔! |
|||
|
|||
More MHS 唱片
坦白說,儘管我手邊他家的唱片不少,但我的知識仍不足以介紹 MHS 這家唱片公司,只能整理一下網路資料做一個大概說明...。 MHS 的全名是"Musical Heritage Society( 音樂遺產協會 )",該唱片公司創立於 1962 年( 創辦人之一還包括一位前西敏寺唱片的聯合創辦人 ),起初以郵購業務為大宗,MHS 大量取得 ERATO 等唱片公司的授權,每月提供新的目錄供客戶選購,之後在 1981 年他們也開始錄製發行自己的錄音( 不過仍透過授權發行其他唱片公司的優秀錄音 ),目前該唱片公司雖經收購,但仍維持運作( 他家的爵士樂部門亦很受歡迎 ),不過如今已不再發行黑膠就是了,他們現今的網址【請按這裡】,有興趣的樂迷可以行前往探索。
我沒有算過我有多少張 MHS 的唱片,隨手從南方的資料庫中抓幾張出來,大家多少看一下,是說他家的封面設計真是簡潔無比,可是其中的音樂真無價呢! |
|||
( 本文完成於 2025 年 10 月 2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