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樂迷來說,夢想是沒有極限的...,我們要發片了,YA!!!!!!!!!! |
|
夢想的過程...
先前已經向大家預告過,身為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
Christine Walevska, 1943 -
)忠貞粉絲的我將以
2015 年高雄音響大展為...藉口,為大師錄音並發行黑膠唱片,基本上,一張音樂會實況錄音的發行,至少要經過以下步驟 ---
1, 要先對音樂家提出發行及錄音計劃,並蒙其首肯...。
2, 音樂家要演奏的好,錄音亦要優異,前述兩要件缺一...肯定不行。
3, 錄音完畢,在發行曲目上要和音樂家取得共識
,並得到授權。
4, 將母帶送到後製錄音室進行
mastering,此時得同時進行唱片封面及內頁解說之設計與印刷。
5,
將後製過的母帶送至外國錄音室進行刻片,接著再到壓片場壓片,然後一張黑膠唱片...完成。
先前我和許多樂友一樣,講得滿口唱片經,等到真的做下去才知道...說的還是比較容易,來,請看製作這張大展黑膠的艱苦與險阻,哈! |
|
關於傳奇的兩三事...
本片主角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 Christine Walevska, 1943 -
),上世紀七零年代 PHILIPS 唱片公司在大提琴協奏曲曲目上力抗 EMI
杜普蕾之秘密武器,兩人同樣是女性,同樣有著極富力度及張力的演奏實力,廣為人知地,杜普蕾因病早早退出樂壇,而瓦列芙斯卡則傳奇地神隱...,有近三十年的時間沒有人知道她的消息(
連谷哥大神也沒摸不著她的頭緒
),前兩年瓦列芙斯卡重現江湖,對於神隱的往事,她甜甜地答道:「當音樂家是要不斷旅行不斷演出的,我實在受夠那種奔波的日子,所以我結婚了,所以...。」
約莫在今年( 2014 年 )五月,我接到瓦列芙斯卡在臺經紀公司亞藝藝術黃小姐的電話,她告訴我九月女神將再訪臺灣,和去年一樣,台北高雄各開一場音樂會,幾經考慮,我先向高雄電器公會報告,在得到授權與經費支持下,我以高雄音響大展為名義向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提出實況錄音並發行黑膠唱片的構想,在亞藝藝術的協助下,女神很爽快接受我們的提議,音樂會日期是九月
19 日( 臺北 )及 21 日( 高雄 ),於是一連串前置作業依序展開...。 |
|
好戲終於登場...
下圖是在臺北國家音樂廳售票大廳拍的,本文主角 ---
美國女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的演出海報高掛...,坦白說,每回來音樂廳聽音樂會我總是來匆匆去衝衝( 要衝去拼南下的末班高鐵
),已經好久沒有悠閒地在售票大廳閒逛...,想當年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我曾在此排隊搶維也納愛樂及許多演出的門票,唉,我逝去的青春啊! |
|
|
|
那個第一印象...
我記得很清楚,民國 76 年 10 月 10
日那天我第一次踏入國家音樂廳,欣賞指揮家杜南依指揮美國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的演出(
曲目我還記得,包括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序曲、蕭土塔高維契第一號交響曲及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等 ),那場音樂會是國家音樂廳開幕慶典系列之一,這場演出開拓了我無限視野
--- 原來...原來卡帶及 CD
裡頭那種完美無暇的演奏是真的存在的...;後來我養成進音樂廳聽音樂會的習慣,在臺大唸研究所那兩年,我竟在這兒聽了一百多場演出呢!
之前,我皆是以〝觀眾〞的身份踏進這座音樂殿堂,而這回我是以...〝大會工讀生〞的角色進場,時間是 103 年 9
月 19 日下午一點,觀眾席理所當然地空無一人,趕快拿起相機拍照留念...,其實這座載滿我無數記憶的廳堂真的好美,不是嗎? |
|
|
|
工作的起點 --- 架麥克風
好啦!這回我進音樂廳是有正經事要做的 --- 那晚的演出( 及
21 回在高雄的演出 )咱們都將進行錄音,以供大展使用,身為公會最核心工讀生的我,自然得來觀察大家是如何工作,回去才知道如何向長官們報告唱片的製作流程...。 |
|
|
|
上圖在麥克風吊架上安裝麥克風的便是高雄音響展指定錄音師徐育聖先生,為了這場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任務,徐錄音師可是卯足全勁...全力以赴,他不僅增購麥克風,還早早對我提出使用器材及麥克風擺位的錄音計劃,瞧他專注模樣,認真的男人最帥! |
|
|
|
一張成功的唱片,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 還有人際關係
)如非親自參與,還真難想像...,瞧,在架麥克風時台下已站滿一堆工作人員,有錄音師、錄音助理、執行製作,前來盯場的後製作錄音師等,從後方遠眺,好不熱鬧。 |
|
|
|
整個架麥克風作業最有趣的經驗應是舞臺上方電動吊桿降下來的過程...( 為何有趣?因為這項操作一般觀眾是看不到的
),國家音樂廳的舞臺管理相當嚴謹,除了工作人員都得申請工作證外,電動吊桿的操作亦有專門技術人員協助...;左下方那位轉身要進側門的小姐是經紀公司亞藝藝術黃小姐,
看到她出現便知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已經到了,此時的她應在休息室準備,瞧,連兩廳院特約鋼琴調音師也在臺上辛勤工作著。(
右下方那位是高雄音響展協辦的揆眾展覽事業公司的藍副總,那天由副總親自督軍,他和其下屬為所有工作人員提供咖啡、冷飲及便當服務...,人家真的有把高雄展當一回事呢!) |
|
|
|
還在調整角度及高度的麥克風便這般掛著,後頭國家音樂廳金色管風琴堂堂為底,日籍鋼琴調音師仍與史坦威奮鬥著,所有人的目標都一樣 ---
希望晚上的音樂會可以更棒更好...,不知道為什麼,我常望著這張相片發呆,是充滿期待的原故嗎? |
|
|
|
在吊掛麥克風的過程,音樂廳兩側包廂各有一位助理錄音師協助作業 ---
他們在吊架兩頭各拉一條細線,並將細線固定在包廂的扶手上,以防止錄音過程麥克風架會因空調而晃動...,要有好的錄音,所有的細節都得注意到啊! |
|
|
|
上圖算是錄音的臨時工作站,拍攝地點在國家音樂廳舞臺的正下方...,是的,正下方,錄音設備搭在這兒的理由其實非常符合音響發燒精神 --- 麥克風訊號線得以維持在最短工作距離...,我們就是在此決定待會兒錄音格式為何 ---
由於是以黑膠發行為最終考量,因此我們決定跳過 44.1 kHz 及其倍數( 88.2 kHz 及 176.4 kHz ),而是以
24 bit / 96 kHz
的格式進行錄音...。 |
|
好小氣,為何只用 24 bit / 96 kHz 的格式,是設備不夠好,無法直上 24 bit / 192
kHz 嗎?哈,當然不是...,上圖坐著操控滑鼠的是本專輯的錄音師徐育聖先生,後方留著鬍子的是我千拜託萬拜託騙來的後製錄音師王秉皇先生,而前方站立者是國內某知名錄音室的負責人徐先生,那天他專程攜帶重裝備力挺咱徐育聖先生,什麼裝備如此特別?來,請見右圖...。
右圖是錄音設備名廠 Antelope 的旗艦 Master Clock Isochrone 10M 原子鐘,這款 Clock
號稱每一千年才會有一秒的誤差,因此本次錄音取樣頻率的精確度無庸置疑...。對了,既然有如此精確的 Clock 在系統中,為何不以 24
bit / 192 kHz 為檔案格式呢?首先,就實務面來看,24 bit / 96 kHz
所錄出的檔案已經夠大夠好了,真的沒有必要一定要用到更大的規格...(
不過得在此補充,徐育聖先生所使用的錄音設備是可以錄製 24 bit / 192 kHz 的格式的 );其次,由於徐育聖先生認為他所使用的麥克風、錄音設備,以及錄音軟體之組合,24
bit / 96 kHz 有著最佳的音質表現,因此我們才決定以 24 bit / 96 kHz 的格式錄音,千萬別低估我們的用心才好嗎? |
|
|
|
|
這兩人絕對是明年高雄音響展黑膠計劃的重要人物...,來,女士優先,右邊是擔任大展黑膠執行製作的高雄《藝想》文字企劃事務所創意總監陳主芬小姐,陳小姐掌控整個發行計劃的進度,並主導唱片封面及內頁文字內容與設計,到時一定讓大家耳目一新...,左邊是國內知名後製錄音師
---
洋活錄音室的王秉皇先生,有他倆給我靠,
這張大展黑膠保證精彩可期。 |
|
|
|
架好麥克風,鋼琴也調音完畢,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準時帶著日籍鋼琴伴奏福原彰美( Akimi Fukuhara
)小姐上臺做演出前最後一次彩排,我先在舞臺邊靜靜且〝近近〞旁聽了好一陣子,才走到下面的控制室用耳機鑑聽,嗯,音質真的好極了,隨後我在後臺休息區電視上看到前臺即時畫面,忍不住拿起相機對著電視拍了上圖,
排練的實況,很有臨場感,對不? |
|
|
|
咦?舞臺下的觀眾席也要掛麥克風嗎?帥喔!您猜得到那位小姐是在做什麼嗎? |
|
|
|
來,公佈答案...,上上圖站在觀眾席的小姐是位攝影助理,她在協助測光...,為了讓這張專輯有大師美麗雋永的照片可用,我們請到攝影師汪德範先生來為
女神拍照,汪德範先生可是幫大導演李安及盧貝松等人攝影的名家,他在正式攝影前 90
分鐘便到場,我發現他先坐在觀眾席觀察並聆聽他今晚鏡頭的獵物...不是,是主角,瓦列芙斯卡女士,接著悄悄上臺,在舞臺四處...端詳,待彩排結束,汪德範先生已有堅定想法...。 |
|
|
|
上圖是汪德範先生的工作照,他讓大師自在演奏著,快門聲不絕於耳...,我看過這回他為瓦列芙斯卡女士拍的相片,真是有味道,我們把相片 mail
給大師,連她都很滿意呢! |
|
|
|
拍完照大師便進休息室休息,準備待會兒的演出...,此時攝影團隊退場,錄音團隊則在控制室待命,舞臺空無一人,觀眾席的門即將開啟...,利用此一難有的靜默留下上圖,但願不久的演出能有滿滿的精彩...,祝我們的錄音啊! |
|
|
|
再戰 --- 高雄
台北場演出的兩天後便輪到高雄了( 9 月 21 日 ),高雄演出場地是愛河邊的音樂館,這是一座有
351 席的小型音樂廳(
好啦!我知道有人要問...以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的聲望,在臺北可以在 2,074
席的國家音樂廳開音樂會,怎到了高雄卻只在音樂館演出?高雄人那麼不識貨嗎?哈,我有問過亞藝藝術,得到的答案是...那幾天高雄文化中心及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檔期全滿,為了方便音樂家隨後行程,只好安排大師在觀眾席次較少的音樂館演出
),就唱片發行的角度來看,我個人其實還蠻喜歡這項對大師"略嫌委曲"的決定,理由是...這樣我們可能就有機會讓聽眾體會同一位音樂家,在相同的錄音師及設備的情形下,於不同音樂廳演出於音色之異同...,是不是很有趣呢? |
|
|
|
風雨無阻的演出...
在高雄的錄音過程同樣得由架麥克風開始,不過就在音樂會開演前多了段插曲...,20 日那天颱風來襲,高雄市政府宣布 21 日停班停課,因此高雄這場下午的音樂會是有可能被取消的...(
坦白說,我為此憂心不已 ),就在當晚我接到亞藝藝術黃小姐的來電,她先問我高雄的風雨大不大(
我睜眼說瞎話地回答...不大 )?接著問我...只錄臺北一場
OK 嗎?她和大師同樣明白我的疑慮...,幾經討論,
黃小姐豪氣地說:「不管風雨了,反正一定要再錄一場比較保險,黃先生,請您負責通知錄音師徐先生,要他明天上午十點以前架好麥克風,我們風雨無阻,和老天拼了...。」唉,就是有這麼多人情義相挺,這場音樂會及錄音才得以順利進行...,連高齡
71 歲的音樂家也拼了!
上圖是徐錄音師為此次錄音新添購的寶貝 --- NEUMANN TLM50 麥克風,每支要價 7,500
美元...,很酷吧! |
|
|
|
外頭風大雨大( 音樂館在愛河邊,風雨更盛
),不到九點鐘錄音師徐音聖先生便帶著他的團隊準時從臺中抵達高雄,並熟練地開始吊掛麥克風,他希望十點前能完成全部作業,讓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能準時上臺排練(
雖然徐先生曾多次在高雄音樂館錄音,對這座廳堂的音響特性十分熟悉,但為了順應音樂家的演奏特色,他希望能藉著排練時先行錄音,並調整麥克風高度及位置到更理想的位置...,求好,真的不容易呢!)。 |
|
|
高雄音樂館並沒有專人協助電動吊桿的升降,一切都得靠錄音團隊自己來...(
有趣的是 9 月 21
日那天因為停班停課之故,原本會來音樂館協助觀眾進場、驗票的志工們將不會出現,於是我奉命組織了一支超強的救援部隊協助驗栗及進場,裡頭可是有三位高雄廣播電臺古典音樂的節目主持人
,其中一位還是今年廣播金鐘獎的得主呢!),當然,所有該做的事一項都不能省...,左圖是咱徐錄音師調整麥克風角度的英姿,很酷吧!
(
高雄音樂館的空調噪音略大於國家音樂廳,為追求良好的錄音效果,我們只啟動一部份空調,因此部份觀眾反應音樂會進行中室內略嫌悶熱...,唉,只能對不起大家了。) |
|
|
|
高雄場的錄音設備就架設在舞臺右側入口旁(
是的,還是為了爭取麥克風線的最短距離 ),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早上十點出頭便帶著伴奏福原彰美小姐進場,大師親切地問候每一個工作人員,然後走到我面前認真地說:「我馬上就上去彩排,你們都準備好了嗎?我希望能多留下一些美麗的音樂給你們...。」接著走沒兩步又回頭補充道...:「請問你可以為我變一瓶可口可樂嗎?謝謝。」哈,風雨再大也要完成任務...。
上圖這位小姐是徐錄音師的助理,瞧,本身是音樂系主修大提琴的她聽大師排練聽的多入神...。 |
|
|
|
很難想像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對這次高雄音響展的錄音竟如此慎重...,就在彩練一個段落要進行下一段彩練的空檔,大師堅持馬上聽我們剛才的錄音,只見她帶著伴奏戴著耳機邊聽邊...邊讚美,直誇徐生生錄的好棒...,待她滿意地離開徐先生才幽幽地對我說...:「就跟你說我這回真的盡了全力了,看你先前一直東問西唸的,放心了吧!」哈,我心中的石頭還真落了地。 |
|
|
|
那份以時間入味的傳奇...
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那個上世紀七零年代 PHILIPS 唱片公司在大提琴協奏曲曲目上用來對抗 EMI
的杜普蕾的巨匠,今年已高齡 71 歲了,我知道一位 71
歲的弦樂器演奏家要拉得像三十出頭歲時一樣地完美是不可能的事,但多了歲月的醞釀,以時間來入味,大師如今的演奏別富禪意...,不信?等唱片出版了您就知道。 |
|
|
|
臺北高雄都一樣,音樂會最後一首安可曲演奏的是阿根廷作曲家鮑羅格尼尼(
Ennio Bolognini, 1893–1979 ) 的《迴聲小夜曲(
Echo Serenade )》,此曲是瓦列芙斯卡女士的招牌曲目,和近四十年前大師的同曲錄音相較,或許少了些力道與激情,但多了許多詩意與自在的圓潤,有些東西以時間入味猶佳,真的。 |
|
後記...
音樂會散場時我看到一位太太在我面前打開手機,回撥一個未接來電,對話是這樣的 ---
「你好,我某某某,請問你那位?」 ( 對方...)
「你換手機了?難怪我不知道這個號碼...,我跟你說,我剛剛去聽音樂會。」 ( 對方...)
「真的,真的好棒,這絕對是我這幾年聽到最棒的演出,好感動喔!我都快哭了。」 ( 對方...)
「為什麼沒約你?說真的,我沒想到會那麼棒啊!」 ( 對方...)
「我怎麼知道的?我聽電臺介紹的,有個節目就一直說今天這個很棒,我就...。」 ( 對方...)
哈,會介紹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女士的一定是我的節目,看她高興地走出音樂館,我心情也跟著高興起來...,聽大師說她明年可能還會再來臺灣,樂迷們拭目以待吧! |
|
|
|
我想要為你們演奏...
一張唱片的發行原來這麼...不容易,如前面所言,要發行一張大展黑膠唱片至少要經過「提案」、「錄音」、「選擇曲目」、「後製」及「刻片壓片」等步驟,如今我們已經開始和瓦列芙斯卡女士討論...她將授權那些曲目供我們使用,一旦取得授權,相信後面的程序應不會有什麼問題才對...;上圖的畫質不佳,但卻是整個錄音計劃中最美麗的片段
--- 話說 9 月 19
日下午大師在國家音樂廳排練時對我們的麥克風放置位置有些意見,她不懂為何舞臺上方竟掛有那麼多麥克風...(
哈,那是因為隔天是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開季音樂會,人家錄音的麥克風早已先行上架,於是舞臺上方的麥克風群好不熱鬧 ),經過解釋,瓦列芙斯卡女士認真地希望我們能改變我們原先麥克風的吊掛位置,因為她眼角會瞄到麥克風,這會影響到她演出時和觀眾的互動...,於是身經百戰的錄音師徐育聖先生馬上擬定新的計劃,並再次降下吊捍,進行麥克風增補,而就在等待的當下,大師問亞藝黃小姐及執行製作陳主芬小姐介不介意坐在她腳邊,她想為她倆演奏...,那時我正在後臺張羅些瑣事,只聽見一陣悠美的琴音飄來,於是我放下手邊的工作走向舞臺,只見錄音助理和國家音樂廳的工作人員都已呆立在側門邊欣賞,我聽了好一陣子,不捨相機快門聲打破這份美麗,於是我退回到後臺,用手機對著監視器拍下這張相片。
「我想要為你們演奏。」好美的詞彙,是不?我竟有幸在一旁聽聞...。 |
|
|
一張黑膠的製作還有很多故事可說,例如曲目的交涉、封面及內頁設計、後製錄音室介紹等,如今我們的進度已進行到「選擇曲目」這個階段,等到了一定的進度,我再將資料放上來和大家分享,請待續...。 |
唱片終於要發行了,封面及內頁都設計好印好,連白標試聽片也到我手中,這張大展示範黑膠唱片之秘辛,請接著點下圖之連結,謝謝!
|
|
|
|
回南方首頁 |
在南方聽音樂 |
回談音論樂 |
聽南方的音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