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些史上最重要的指揮家 --- 海選 866...。 |
|||
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
九月底我奉命到東京〝滲透〞東京國際音響大展,除了看展、〝考察〞黑膠唱片行外,到書店買些唱片秘笈向來是行程重點...,這次帶回的書本中以《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最富啓發性,特將閱後心得分享予新朋舊友。
《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天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指揮家啊?相信我,世界上的指揮家人數絕不止 866 人,但日本音樂之友社還是請了多位主筆挑選了 866 位指揮大師供樂友追隨,先說,不管您認不認同這類海選的方式,至少人家的用心及閱歷是我們所不及的...,閱歷,是的,閱歷,請看日本樂評怎麼說。
【左圖,《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 音樂之友社, 2010 年發行 】 |
|||
More 866 的由來
我在書店翻這本書時最好奇的問題是...這 866 的數字是怎麼產生的...,原來他們選出 766 名外國指揮家及 100 名日本指揮家,合計正好 866 人,接著再將 766 名外國指揮家分成四群,第一群 59 人,第二群 101 人,第三及第四群為 191 人和 415 人,這個群是代表等級的意思嗎?我只能說在書上不同群別指揮家報導篇幅大小真的有差,儘管藝術是無法也不容分級別的。 |
|||
為何需要知道那麼多位指揮家?
是的,買唱片聽音樂會,就聽啊!認識那麼多指揮家是要做什麼?是能聽出更內涵或更多感動嗎?坦白說,我將這本書帶回飯店時也這麼問自己,日本人還真吃飽太閒...,等回國在南方細賞,我終於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您知道原因是什麼嗎?來,咱們先挑一位名列第一群的指揮 家瞧瞧,看看其待遇及篇幅大小 ---
貝姆( 見右圖 ),將奧地利指揮家貝姆( Karl Böhm, 1894 - 1981 )列入第一群的大指揮家,不僅日本人沒有意見,我想全世界樂迷也一致同意才是【南方註:如果您和這位大師不熟,請見南方網站《指揮家貝姆逝世 25 週年紀念專輯》一文】,貝姆生前曾多次訪日,是音樂讓他在日本有超高地位,討論貝姆指揮藝術的專書不少,而身為第一群的大師,貝姆得以擁有一整頁的專文介紹,另包括五張出版品推薦( 書中推薦他的華格納樂劇《尼貝龍根的指環》、莫札特交響曲集、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莫札特歌劇《費加洛的婚禮》及 R. 史特勞斯歌劇《納克索斯島的阿麗亞德妮》),嗯,大師逝世已三十餘載,依舊活在樂迷心中呢!
|
|||
More 那些第一群的指揮家們...
我想我還是用第一群的指揮家來稱呼這些大師,而不是用第一級或 A 咖指揮家來稱呼他們,理由是...我超喜歡的指揮家史威特納( Otmar Suitner, 1922 - 2010 )、凱伯拉特( Joseph Keilberth, 1908 - 1968 )、泰密卡諾夫( Yuri Temirkanov, 1938 - )等人竟都不在第一群的名單內,啍,誰敢說他們是第二流指揮家或 B 咖指揮家,可是有一群粉絲會拼命喔!
那被該書列為第一群的指揮名家 59 員,除了貝姆,還有那些人呢?反正人數不算多,我抄給大家看,死者為大,就從已經辭世的大師列起吧 ---
◆ 貝姆( Karl Böhm, 1894 - 1981 ) ◆ 阿巴多 ( Claudio Abbado, 1933 - 2014 ):【這本書出版時阿巴多還健在,所以我得邊翻書邊關心大師們的健康狀況..。.】 ◆ 安塞美( Ernest Ansermet, 1883 - 1969 ) ◆ 汪德( Günter Wand, 1912 - 2002 ):【汪德去世前兩年還曾率團訪日,那三晚的演出日本樂評以「最高的精華」形容...。】 ◆ 奧曼第( Eugene Ormandy, 1899 - 1985 ):【雖然我不是奧曼第的忠貞粉絲,但我還是知道他曾率費城管弦樂團訪日...。】 ◆ 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 - 1989 )【之前看過一個說法,不管其它指揮家有多強,頂多只能算是酷斯拉,唯有卡拉揚是哥吉拉...( 鳴,真是奇怪的讚美 ),我一直沒將這個說法放在心中,因為我始終沒搞清楚酷斯拉和哥吉拉有什麼不同,一直到這回跑去歌舞伎町參觀那間屋頂有著大恐龍的飯店,經友人告知,我才知道兩者的不同 --- 酷斯拉會生蛋,所以只是大蜥蜴,而哥吉拉是神獸,完全是不在同一個層級,嗯,卡拉揚絕對是日本樂迷心中的神...。】 ◆ 庫納貝布許( Hans Knappertsbusch, 1888 - 1965 ):【我不知道庫佬有無到過日本演出,但他戰後在拜魯特的表現頗令日人臣服...。】 ◆ 庫貝利克( Rafael Kubelik, 1914 - 1996 ):【1975 年庫貝利克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訪日,那時他們便已將馬勒第九號交響曲排入演出曲目中...,有人可以告訴我這首交響曲台灣首演的正確日期嗎?】 ◆ 老克萊巴( Erich Kleiber, 1890 - 1956 ) ◆ 小克萊巴( Carlos Kleiber, 1930 - 2004 ):【第一群指揮大師中唯一父子檔...。】 ◆ 克倫貝勒( Otto Klemperer, 1885 - 1973 ) ◆ 克路易斯坦( André Cluytens, 1905 - 1967 ) ◆ 朱利尼( Carlo Maria Guilini, 1914 - 2005 ):【1982 年朱利尼曾率洛杉磯愛樂訪日,一連十場演出,曲目相當經典,包括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莫札特第 36 號交響曲、拉威爾《鵝媽媽》組曲、聖賞第三號交響曲《管風琴》、史特拉汶斯基《火鳥》組曲、威爾第多首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等,嗚,超超想聽的說...。】 ◆ 舒李希特( Carl Schuricht, 1880 - 1967 ) ◆ 蕭堤( Georg Solti, 1912 - 1997 ):【身為 DECCA 的頭號大將,1977 年蕭堤首度率芝加哥交響樂團赴日巡演,八座城市 14 場...;1986 年這對黃金組合再度訪日十場演出( 比較特別的是這趟亞洲行香港居然安排多達五場音樂會 ),我知道蕭大師在卸下芝加哥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前的 1990 年還率團去日本,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 ◆ 史托考夫斯基( Leopold Stokowski, 1882 - 1977 ) ◆ 賽拉芬( Tullio Serafin, 1878 - 1968 ) ◆ 塞爾( George Szell, 1897 - 1970 ) ◆ 柴利畢達克( Sergiu Celibidache, 1912 - 1996 ):【指揮家塞爾曾於 1970 年五月率領克利夫蘭管弦樂團赴日公演,回美兩個月猝逝...,而那個很堅毅的柴利畢達克則在 1986 年、1990 年及1993 年率慕尼黑愛樂訪日,由於這兩位指揮家正好同列書本左右兩頁,我好像從沒想過來比較這兩人...,我聽過一場柴利畢達克的現場,由目是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借用某本書對柴利畢達克演出的評論:「聽柴利畢達克的音樂會,會讓人相信,至少在那段時間內真有上帝的存在...。」而我 完全同意這個說法,雖如此,身為塞爾的粉絲,我還是喜歡塞爾多些...。】 ◆ 柯林•載維斯( Colin Davis, 1927 - 2013 ) ◆ 鄧許泰特( Klaus Tennstedt, 1926 - 1998 ) ◆ 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 1867 - 1957 ) ◆ 巴畢羅里( John Barbirolli, 1899 - 1970 ) ◆ 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1918 - 1990 ) ◆ 布許( Fritz Busch, 1890 - 1951 ) ◆ 弗利柴( Ferenc Fricsay, 1914 - 1963 ) ◆ 布魯根( Frans Brüggen, 1934 - 2014 ) ◆ 福特萬格勒( Wilhelm Frutwängler, 1886 - 1954 ):【在日本大型書店,研究單一位指揮家的專書最多的不是卡拉揚,而是從沒踏上日本土地的福特萬格勒,別問我為什麼...,用國內福特萬格勒專家 blue97 的話:「阿哉,他就是有這個魅力啊!」】 ◆ 馬捷爾( Lorin Maazel, 1930 - 2014 ) ◆ 馬塔奇奇( Lovro von Matacic, 1899 - 1985 ):【曾任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孟許( Charles Munch, 1891 - 1968 ) ◆ 穆拉汶斯基( Evgeni Mravinsky, 1903 - 1988 ) ◆ 孟都( Pierre Monteux, 1875 - 1964 ) ◆ 孟格堡( Willem Mengelberg, 1871 - 1951 ) ◆ 約夫姆( Eugen Jochum, 1902 - 1987 ) ◆ 萊納( Fritz Reiner, 1888 - 1963 ) ◆ 卡爾•李希特( Karl Richter, 1926 - 1981 ) ◆ 華爾特( Bruno Walter, 1876 - 1962 ) ------------------ 以上合計 38 人 |
|||
上兩圖皆為指揮家貝姆 1975 年率維也納愛樂赴日演出的實況錄音,那年貝姆為日本樂迷帶來包括莫札特第 25、第 41 號交響曲、貝多芬第四、第七及第八號交響曲、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多首約翰•史特勞斯的圓舞曲、德弗乍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一首韋瓦第的協奏曲( R. 556 )以及貝姆迷鮮少聽聞的史特拉汶斯基的芭蕾組曲《火鳥》等,那回貝姆和維也納愛樂共舉行了多達 16 場的音樂會,除了東京,其足跡還包括名古屋、廣島、仙台、大阪、福岡、松山,以及北海道的札幌呢!( 不過只有在東京的演出實況有錄音,並以兩套各四張黑膠唱片在日本發行...。)
【前兩天在南方附近的餐館吃飯,餐館電視正巧播放一段綜藝節目,其中一位我完全不認識的宅男女神( 是主持人如此稱呼 )說她的臉書有 XX 萬粉絲追隨,她非常在乎粉絲們的感受,也不斷更新內容並積極與粉絲互動,所以她才會這麼紅...,嗚,看她嬌美臉龐湛放出無比自信,我的感想是 --- A, 我老了,我真不知道她是何許人也;B, 當年我只不過聽了一場克利夫蘭管弦樂團為咱國家音樂廳開幕的慶典演出,由於震撼太大,我便一路留意該團過去與未來的種種,追隨杜南依、塞爾、威爾瑟-莫斯特等指揮家的動態,瞧,一場好的演出竟對樂迷如此重要,音樂家們也得時時用心,留意樂迷們的感受才是...。】 |
|||
來,其它名列第一群的大指揮家有 ---
● 哈農庫特( Nikolaus Harnoncourt, 1929 - ) ● 小澤征爾( Ozawa Seiji, 1935 - )【亞洲唯二入選,他可是曾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大師啊!】 ● 賈第納( John Eliot Gardiner, 1943 - ) ● 葛濟夫( Valery Gergiev, 1853 - ) ● 沙隆年( Esa - Pekka Salonen, 1958 - ) ● 夏伊( Riccardo Chailly, 1953 - ) ● 鄭明勳( Chung Myung - Whun, 1953 - )【 現任東京愛樂的特別藝術顧問。 】 ● 提勒曼( Christian Thielemann, 1959 - ) ● 杜特華 ( Charles Dutoit, 1936 - )【曾任 NHK 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現為其榮譽指揮。】 ● 肯特( Kent Nagano, 1951- ) ● 海汀克( Bernard Haitink, 1929 - ):【如果把錄音,特別把完成某某作曲家的交響曲全集錄音列為積點,那荷蘭指揮家海汀克得到的點數肯定領先群雄.,第一群的大指揮家他當之無愧,不過他實在不是我的菜就是了...;雖然他和普烈文同年,但海汀克依舊健壯,這個月( 2015 年 10 月 )五日他才剛率倫敦交響樂團訪日呢!】 ● 巴倫波英( Daniel Barenboim, 1942 - ) ● 普烈文( André Previn, 1929 - ):【普烈文年紀已經很大了,他曾任 NHK 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現仍掛名榮譽指揮,但我已找不到他最近的登臺紀錄...,依普烈文官網所記載,他上次登臺是 2010 年 11 月,合作所樂團不是別人,正是日本的 NHK 交響樂團...。】 ● 布烈玆( Pierre Boulez, 1925 - ) ● 慕堤( Riccardo Muti, 1941 - ) ● 梅塔( Zubin Mehta, 1936 - ) ● 帕沃•賈維( Paavo Järvi, 1962 - ):【賈維是現任 N 響的音樂總監 ,在我看來,他絕對是 NHK 交響樂團歷年來最〝大物〞的外籍總監...,在這之前,賈維曾先後出掌瑞典馬默爾交響樂團、辛辛那堤交響樂團、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管弦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而現在他同時兼任布萊梅德意志室内愛樂管弦樂團、巴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大物不假!】 ● 楊頌斯( Mariss Jansons, 1943 - ) ● 拉圖( Simon Rattle, 1955 - ) ● 路易希( Fabio Luisi, 1959 - ):【這位口碑甚好的義大利指揮家最近和 NHK 交響樂團的關係日益親近,值得觀察...,咦!關咱臺灣樂迷何事啊?】 ● 李汶( James Levine, 1943 - ) ------------------- 以上 21 人 |
|||
為何需要知道那麼多位指揮家?
是的,為什麼日本人會編出這本介紹八百多位指揮家的書,而且還有樂迷願意買?我得誠實說...這點就算書本上有提到我也看不懂,但邊翻邊做筆記邊查電腦,我居然找到答案了...,不講日本別的都市,光東京就至少有七支優秀的管弦樂團( 來,我算給您看 --- Tokyo Metropolitan Symphony Orchestra( 東京都交響樂團,簡稱〝都響〞 )、Tokyo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東京愛樂管弦樂團 )、Tokyo Symphony Orchestra( 東京交響樂團 )、Yomiuri Nippon Symphony Orchestra(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 )、New Japan Philharmonic( 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 )、Jap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日本愛樂交響樂團 )以及 NHK Symphony Orchestra( NHK 交響樂團,簡稱〝N 響〞)),以最受國人熟悉的 NHK 交響樂團來說好了,該團外籍音樂總監及榮譽指揮的名單絕對傲視亞洲,甚至和世界一流樂團相比亦不遜色,包括帕沃•賈維、普烈文、杜特華、阿胥肯納吉、凱伯拉特( Joseph Keilberth, 1908 - 1068 )、布隆許泰特,史威特納、馬塔奇奇、沙瓦利許等大師都和該團有緊密合作關係,多年下來,曾和 NHK 交響樂團合作的外籍指揮家不計其數,甚至指揮家卡拉揚及安塞美都曾客席 N 響演出...,那麼再加上東京其它六支樂團,還有包括 Hiroshima Symphony Orchestra( 廣島交響樂團 )、Kanagaw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神奈川愛樂管弦樂團 )、Osak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大阪愛樂交響樂團 )、Sapporo Symphony Orchestra( 札幌交響樂團 ),以及世界二十大樂團入列的 Saito Kinen Orchestra( 齋藤管絃樂團 ),您還會覺得《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會太多太離譜嗎?好像真的需要,對不? |
|||
More 那個世界最重要的古典音樂消責市場
長久以來,日本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典音樂消費市場,但這市場有多大多重要呢?沒有實地接觸還真難想像...( 日本書店音樂類專櫃書籍多的不得了,唱片行...我就不用說了,那根本是錢坑...),這回日本行撥了一個上午到上野西洋美術館看莫內的畫,接著走到東京文化會館逛逛,順走拿了幾張 DM 證明自己曾到此一遊...,東京的音樂會很多,一直很多,但近期最引人側目的,是明年( 2016 年 )二月由巴倫波英率領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的盛大演出,有多盛大呢?這對組合將為東京樂迷以一連九場音樂會演出作曲家布魯克納第一號到第九號交響曲,還另加莫札特第 20、22、23、24、26 及 27 號鋼琴協奏曲( 當然是巴倫波英自己彈琴還邊指揮 ),這系列音樂會由 TOSHIBA 贊助,演出地點是 Suntory Hall...;雖有 TOSHIBA 冠名支持,但音樂會的票價亦相較...有趣 --- A 組節目的票價依座位別計有 ¥29,000、¥25,000、¥21,000、¥17,000 及 ¥14,000 五個級別,B 組節目價位略低,分別是 ¥25,000、¥21,000¥、¥18,000、¥14,000 和 ¥11,000,咦,不都是演奏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為何會有什麼 A 組、B 組的價差?難道要聽比較知名的第四、五、七、八、九號交響曲得花比較多錢?哈,答案很簡單,如果您聽的是有包含任一首莫札特鋼琴協奏曲的場次,〝鋼琴家巴倫波英〞的出場費可是得另外計算的啊!【所以有六場 A 組,三場 B 組演出,其中 A 組的交響曲是第一、二、三、四、六及九號,而演出時間較長的第五、七及八號交響曲,因為沒有出動鋼琴家,因此票價較低...。】 |
|||
那第二群的指揮們...
來,右圖是第二群指揮家介紹的某頁,和第一群的大師相較,每位指揮家只能分到 1/2 頁,推薦的軟體也只放得下三張...,瞧右圖下,這幾天鋼琴家兼指揮家艾森巴哈( Christoph Eschenbach, 1940 - )將率維也納愛樂訪臺,他便被列在這群...,艾森巴哈早年雖以鋼琴家之姿縱橫樂壇, 但他如今已是曾任休士頓交響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巴黎管弦樂團、費城管弦樂團、 蘇黎士音樂廳交響樂團等樂團音樂總監的大指揮家,2010 年起他則接掌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內的國家交響樂團...,對了,書中推薦艾森巴哈的錄音有舒曼交響曲全集、貝多芬第一及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朗朗獨奏 )和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在這之前我曾聽過他指揮巴黎管弦樂團與費城管弦樂團的現場演出...;而排在艾森巴哈上面的是奧地利指揮家威爾瑟-莫斯特( Franz Welser - Möst, 1960 - ),這位老兄去年很勇敢地辭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音樂總監之職,但他在美國克利夫蘭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的任期則一再被要求延長,2002 年起原先五年的任期已被延長至 2022 年,威爾瑟-莫斯特曾率領倫敦愛樂、克利夫蘭管弦樂團訪日,我超想聽他現場的說...。 |
|||
第二群的指揮家多達 101 人,我想我們沒必要一一列出,我只舉和日本有特別關聯或有特殊事蹟的大師來討論( 不過我還是很難接受這類明目張膽地將指揮家分級...,不,是分群的作法,藝術成就的高低是無法如此這般高下立判的,薩巴塔( Victor de Sabata, 1892 - 1967 )、孔德拉辛( Kirill Kondrashin, 1914 - 1981 )、孔維玆尼( Franz Konwitschny, 1901 - 1962 )、塔里希( Václav Talich, 1883 - 1961 )、泰密卡諾夫( Yuri Temirkanov, 1938 - )、甚至更早的倪基許( Arthur Nikisch, 1855 - 1922 )也只能放在這一級,不,又錯了,是這一群,只要想到薩巴塔的《托斯卡》、孔德拉辛晚年的一切、孔維玆尼的貝多芬、塔里希的《我的祖國》、泰密卡諾夫現場的每個音符...,他們是許多樂迷心中的超級大師啊...),嗯,認真翻了本群指揮家的資料,只要在國際樂壇稍多活躍者,幾乎都曾率團到日本獻藝、或客席日本的樂團,甚至在日本樂團任職,我先列出這些日本樂團重要外籍傭兵名單:
● 阿布瑞契( Gerd Albrecht, 1935 - 2014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98 - 2007】 ● 阿胥肯納吉( Vladimir Ashkenazy, 1937 - )【 NHK 交響樂團響音樂總監, 2004 - 2007;現任 該團榮譽指揮。】 ● 殷巴爾( Eliahu Inbal, 1936 - ):【東京都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2008 - 2014】 ( 以上三位分別擔任過日本一流樂團要職的指揮家其實有一共同點,那便是 --- 他們竟先後擔任過捷克愛樂的首席指揮...,這點是我先前沒注意到的,我知道日本樂壇向來和東歐及東德音樂家親近,但不知親密到如此田地...。)
● 沙瓦利許( Wolfgang Sawallisch, 1923 - 2013 ):【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史坦( Horst Stein, 1928 - 2008 ):【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史威特納( Otmar Suitner, 1922 - 2010 ):【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布隆許泰特( Herbert Blomstedt, 1927 - ):【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以上這四位 NHK 交響樂團榮譽指揮都是深受樂迷喜愛與景仰的巨匠...,真超羨慕他們的啊!)
● 老桑德霖( Kurt Sanderling, 1912 - 2011 ):【書上說 1979 年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授予其榮譽指揮之稱號。】 ● 羅傑斯特汶斯基( Gennady Rozhdestvensky, 1931 -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馬索( Kurt Masur, 1927 -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 ● 伯格斯( 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 1933 - 2014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80 - 1983。】 ● 史科瓦澤夫斯基 ( Stanisław Skrowaczewski, 1923 - )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2007 - 2010。】 ● 肯布瑞林( Sylvain Cambreling, 1948 - ):【讀賣日本交響樂團現任首席指揮, 2010 - 。】 ( 怎樣...,讀賣日本交響樂團的指揮名單是不是同樣亮眼呢?)
● 休伯特.蘇當( Hubert Soudant, 1946 - ):【東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2004 - 2014。】 ● 詹姆斯.迪普斯( James DePreist, 1936 - 2013 ) :【東京都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2005 - 2008。】 ● 傳尼葉( Jean Fournet, 1913 - 2008 ): 【東京都交響樂團常任客席指揮, 1983 - 1986。】 ● 貝提尼( Gary Bertini, 1927 - 2005 ):【東京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1998 - 2005。】
● 費多雪夫( Vladimiri Fedoseev, 1932 - ):【東京愛樂首席客座指揮。】 ● 老賈維( Neeme Jarvi, 1937 - ):【日本愛樂首席客座指揮 。 】 ● 拉札雷夫( Alexander Lazarev, 1945 - ):【日本愛樂首席指揮, 2008 - 2011 ) ,用心耕耘人氣高。】 |
|||
如何?這些指揮清單一字排開陣容實在驚人,和這群一流指揮長期合作下,也難怪日本樂團水準能稱霸亞洲,甚至在國際樂壇站穩一席之地...。
除了上述指揮家外,生死不論,還有許多大師莫名其妙只被安插在這第二群,例如杜南依( Christoph von Dohnányi, 1929 - )、克爾堤斯( István Kertész, 1929 - 1973 )、肯培( Rudolf Kempe, 1910 - 1976 )、謝肯( Hermann Scherchen, 1891 - 1966 )、西諾波里( Giuseppe Sinopoli, 1946 - 2001 )、紐曼( Václav Neumann, 1920 - 1995 )、畢勤( Thomas Beecham, 1879 - 1961 )、貝格隆( Paavo Berglund, 1929 - )、馬克拉斯( Charles Mackerras, 1925 - 2010 )、伊果•馬克維契( Igor Markevich, 1912 - 1983 )、孟辛格( Karl Munchinger1915 - 1990 )、馬堤儂( Jean Martinon, 1910 - 1976 )、雅諾夫斯基( Marek Janowski, 1939 - )等人,當然,也有因國情之便被合理疑了懷提升到這群,例如吉伯特( Takeshi Alan Gilbert, 1967 - ;他母親是日本人,而他在紐約愛樂的任期到 2017 年為止)、 馬克爾( Jun Märkl, 1959 - ),以及因日劇《交響情人夢》爆紅的捷克指揮家馬卡爾( Zdenêk Macál, 1936 - )等,不過我得在此佩服日本樂評界的慧眼, 因為該書出版時時年 38 歲的俄裔指揮家佩欽科( Kirill Petrenko, 1972 - )還未曾到日本演出過,唱片也不多,其聲望只存那些聽過他實況演出的樂迷心中,但這本《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便已將年輕的佩欽科列入此一群級...,您知道這佩欽科是何許人也?2018 年接替英國指揮家拉圖出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便是他,衝著這點便讓人不得不佩服日本樂評界的敏銳與觀察入微,不信?咱台灣 2010 年時有人在討論佩欽科的嗎? |
|||
【上圖也是這回在日本拿到的 DM --- 東京都交響樂團第 799 回定期音樂會,他們找來法國知名的指揮家明考夫斯基( Marc Minkowski, 1962 - )擔任客席指揮( 書中將這位指揮家歸位於第二群 ),印象中明考夫斯基擅長在老掉牙的作品中展現新意,是我一直在注意的指揮家...,鳴,我好想聽他的現場啊! 對了,找來這類大師與日本當地樂團合作,門票會很貴嗎?DM 上有註明票價,由高到低依序是¥6,500、¥5,500、¥4,500、¥3,500 及 ¥2,500,其實只比高雄市交響樂團 2,000 元到 500 元的票價高一些,嗯,...。】 |
|||
接著是第三群的指揮家...
名列《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一書第三群的指揮家有 191 位之多,和前者相較,本群指揮家所佔的篇幅只有第一群的四分之一,更是第二群的一半,雖然指揮家的大名依舊清晰,但介紹的文字變少,大頭照也縮小, 連 CD 推薦也只保留一張...,左下圖是書中的某頁,瞧,一頁便介紹四位指揮家,我特別將其中一位放大( 見下圖右 ),您知道他是誰嗎? |
|||
赫比希( Günter Herbig, 1931 - ),德國指揮家,曾任德勒斯登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1972 - 1976 )、柏林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77 - 1983 、)底特律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1984 - 1900 )及加拿大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1988 - 1994 )等職務,他可是咱國家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曾指揮國家交響樂團錄製包括布魯克納及馬勒的交響曲。對了,書中推薦赫比希的唱片是他指揮德勒斯登愛樂為前東德的 ETERNA 唱片公司發行的海頓第 93 號到 104 號交響曲之錄音,我只有其中第 93 及 94 號交響曲之黑膠唱片( 見下圖 ),這張唱片的樂風親密,平衡感超佳,是很棒的演出,我可是常在音響展播放這張唱片呢! |
|||
坦白說,我對日本樂評界評論指揮家的標準有點無所適從,許多我心中的大指揮家居然〝淪落〞到第三群,嗚,真為他們不平...;認真分析這群指揮 ,其中有許多曾客席日本樂團,是日本樂迷所喜愛與熟悉的( 例如德國指揮家阿爾布雷斯特( Marc Albrecht, 1964 - ),國內樂迷對他未必熟悉,但阿爾布雷斯特的指揮藝術深受日本樂迷歡迎,他曾客席 NHK 交響樂團、札幌交響樂團等日本樂團 ),也有國際樂壇新星( 例如當今超紅的加拿大指揮家亞尼克•聶澤 - 賽金( Yannick Nézet-Séguin, 1975 - ),2008 年他便被任命為鹿特丹愛樂的首席指揮,2012 年更成為知名的費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當然也有指揮巨匠不知為何淪落至此,這點我們後面再來討論。
首先,我們由第三群指揮家中是日本樂團樂長期合作夥伴者看起 ---
● 丹•艾丁格( Dan Ettinger, 1971 - )【以色列指揮家,曾任東京愛樂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現已榮升為該團桂冠指揮...;我查了該團官網,嗯,東京樂團之間的競爭肯定激烈,您相信東京愛樂的指揮陣容有多浩大嗎?除了由丹•艾丁格擔任首席指揮外,韓國指揮家鄭明勳是該團榮譽桂冠指揮,現任里昂國立歌劇院首席指揮的大野和士是桂冠指揮,而俄國知名鋼琴家兼指揮家普雷特涅夫則擔任特別客席指揮( 普雷特涅夫可是第二群的指揮...),對了,他們的首席客座指揮是前面提過的費多雪夫,很有看頭吧!!】 ● 瓦列克( Vladimir Válek, 1935 - )【捷克指揮家,2004 年到 2007 年間出任斯洛伐克愛樂的首席指揮,瓦列克曾任大阪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並指揮東京其它樂團。】 ● 寇斯勒( Zdenek Košler, 1928 - 1995 )【我很喜歡捷克指揮家寇斯勒的演出風格,他於1963 年和阿巴多共同贏得米特羅普洛斯指揮大賽( 其獎品是擔任伯恩斯坦的助理指揮一年 ),他歌劇領域的表現受到樂迷極度肯定,1978 年到 1983 年間寇斯勒曾任東京都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任期屆滿後仍和該團維持合作關係...。】 ● 桑堤( Nello Santi, 1931 - )【義大利指揮家桑堤是資深的歌劇指揮,他曾多次客席讀賣日本交響樂團以及 NHK 交響樂團...。】 ● Hanns - Martin Schneidt ( 1930 - )【我有德國指揮家 Hanns - Martin Schneidt 指揮邦貝格交響樂團為 DG 發行的黑膠唱片,他於 2007 年至 2009 年神奈川愛樂管弦樂團( Kanagaw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音樂總監。】 ● 馬丁•特諾夫斯基( Martin Turnovsky, 1928 - )【 超資深的捷克指揮家,1966 年到 1968 年間曾任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指揮,1998 年迄今皆為群馬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 ● 諾特( Jonathan Nott, 1963- )【 英國指揮家諾特是現任邦貝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2000 - ),他在那兒極受樂迷愛戴,合約一再延長...,2014 年起出任東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同時是演奏能力超強的德意志青年管弦樂團之首席客座指揮,諾特預計 2017 年接掌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是實力及人氣兼俱的指揮家。】 ● 貝洛拉維克( Jiri Belohlávek, 1946 - )【捷克指揮家貝洛拉維克是現任捷克愛樂首席指揮,之前他曾率 BBC 交響樂團來高雄演出,那場音樂會讓我回味迄今( 1995 年到 2000 年,貝洛拉維克是該團首席指揮 ),他是現今捷克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除了捷克愛樂,他還先後擔任斯洛伐克愛樂、布拉格愛樂及布拉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呢!對了,貝洛拉維克是現任日本愛樂管弦樂團首席客座指揮...。】 ● 盧卡奇( Ervin Lukacs, 1928 - 2011 )【匈牙利指揮家,曾任日本愛樂管弦樂團榮譽指揮】 ● 雷納德( Ondrej Lanard, 1942 - )【 斯洛伐克指揮家,2001 年東京的新星日本交響樂團和東京愛樂合併,而雷納德是新星日本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1993 - 1999 ),後擔任該團榮舉指揮...。】
好啦,這群的指揮家還有很多,而我大多都不認識...,咱只好就此別過。 |
|||
More 那些被列入第三群的大師們...
巨匠怎容沈淪...,來,有好多大指揮家或因擅長曲目太偏、擅場時間太短、或根本沒去過日本,於是莫名被列入本群,身為忠貞粉絲的我當然得為自己的偶像平反..., 有那些我心中大師淪落至此呢?來,請看,大家一同來評評理 ---
● 康泰利( Guido Cantelli, 1920 - 1956 ):【義大利指揮家康泰利在被任命為史卡拉歌劇院音樂總監的 八天後死於空難,當時他被認為是篤定接掌紐約愛樂的青年俠客...,從唱片聽來,康泰利是無愧這些美言的,...,第三群!!?】 ● 克利普斯( Josef Krips, 1902 - 1974 ):【我一想到上星期在高雄聽艾森巴哈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的莫札特,再翻奧地利指揮家克利普斯指揮大會堂管弦樂團的莫札特黑膠來聽( Philips ),沒錯,兩位根本不在同一個等級...,咦!不過在這本書艾森巴哈是第二群,克利普斯第三群,好不奇怪啊!】 ● 凱格爾( Herbert Kegel, 1920 - 1990 ):【 在我聽完德國指揮家凱格爾錄製的貝多芬交響曲、《布蘭詩歌》、《德意志安魂曲》後,便奠定他在我心中的大師地位...( 建議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聽聽,真的很棒 );出生於德勒斯登的凱格爾二次大戰後留在東德發展,曾任萊比鍚廣播交樂團、德勒斯登愛樂的首席指揮,整個指揮生涯幾乎都和這兩支樂團緊密相聯,1980 年起凱格爾幾乎年年出訪日本( 1987 年除外 ),除了客席 NHK 交響樂團、東京都交響樂團、Nagya 愛樂、日本愛樂及大阪愛樂等日本樂團外,他還曾率德勒斯登愛樂訪日,凱格爾是東德樂壇重要人物,兩德統一時他謎般地舉槍自盡,為自己的傳奇畫下句點,雖然他的唱片在日本依舊受到重視,但怎會被列在第三群...,不解。】 ● 斯米塔謝( Vackav Smetácek, 1906 - 1986 ):【 捷克指揮家斯米塔謝是布拉格交響樂團的創辦人兼首席指揮,他擔任此職務長達 30 年之久,而該團曾兩次訪臺,他們是最早為台灣樂迷帶來正港捷克之聲的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及德弗乍克《新世界》交響曲的捷克樂團呢( 不過不是由斯米塔謝指揮,那時他已辭世 )!有別於德奧樂團之樂風,斯米塔謝指揮包括布拉格交響樂團、捷克愛樂等團為 Supraphon 唱片公司錄製大量錄音,這些唱片皆以樸實端正的風格歌唱著,水準極高,唉,第三群...。】 ● 費倫奇克( János Ferencsik, 1907 - 1984 ):【蕭堤在其《回憶錄》中酸了不少其指揮同行,但對其同國籍的指揮前輩費倫奇克有很客觀的評論 --- 費倫奇克在音樂院比蕭堤大五屆,他比蕭堤還早進入匈牙利國家劇院工作,二次大戰後他成為匈牙利最重要的指揮家,同時接掌國家劇院及匈牙利國家愛樂管弦樂團總監職務...;蕭堤曾在英德等地遇見恰好到那兒演出的費倫奇克,1978 年蕭堤返國演出,他和費倫奇克又見了面,蕭堤誠心地稱讚這位堅守崗位的學長,他說:「我欽佩他在匈牙利如此艱苦、政治形勢險峻的環境下,仍能維持其藝術水準之不墜,這是件多不容易的事啊!」我是聽到費倫奇克指揮捷克愛樂錄製的貝多芬第四年有號交響曲開始迷上他的,他在巴爾托克、李斯特及高大宜作品的詮釋上頗有地位,第三群。】
沈淪的大師還有鮑爾特( Adrian Boult, 1889 - 1983 )和國人熟悉的俄國指揮家巴夏( Rudolf Barshai, 1924 - 2010 )等,能力不夠,平反不完啊...。 |
|||
第四群的指揮家...
如果您和我一樣,看到第三群指揮家便已辭典、網路交互查詢,那麼第四群中不熟悉的指揮家肯定更多...,《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中第四群指揮家人數多達 415 人,有逝世多年的傳奇大師( 是的,您相信那位曾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總監,也寫了不少交響曲作品的馬勒( Gustav Mahle, 1860 - 1911 )竟被列入這群...,是有活著的日本人聽過他指揮的歌劇或音樂會的嗎?),也有充滿爭議的人物( 例如那個專門指揮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的美國...businessman 兼指揮家卡普蘭( Gilbert Kaplan, 1941 - )也和他的研究對象馬勒同一群,如果讓卡普蘭知道他一定超高興...,別小看卡普蘭,他成立的基金會對馬勒的研究是玩真的,而他本人曾在 1988 年及 2003 年兩次錄製《復活》交響曲,其中 2003 年那次指揮的還是維也納愛樂呢!對了,我聽過卡普蘭現場指揮的《復活》,不討論...),而我國也有兩位指揮家入選 --- 咱國家交響樂團前後任音樂總監簡文彬及呂紹嘉,而應該不是台灣籍卻曾與台灣關係密切的女指揮家郭美貞女士( 1940 - 2013 )也沒有被遺漏,當然,許多兢兢業業的老中青指揮家的也多所提及,這些就當作我未來的功課吧!
【右圖是第四群指揮家的...篇幅,一頁介紹八位指揮家,沒地方放相片,當然也沒有 CD 推薦;左側從上往下算第三格便是介紹我國的呂紹嘉先生,嗯,作者肯定不太會上網查資料,因為介紹中居然以〝生平不群〞遺漏呂紹嘉的出生年月日,該寫信請他們有機會再版時補正嗎?...,...,2010 年迄今,好像未曾再版說。】 |
|||
後記之一
如何?日本愛樂族向來用功,這點我早已經習慣,但相對於其整理資料的用心,我更佩服他們的視野與眼光,別的不說,早在 2010 年他們便將當時本地樂迷極為陌生的 38 歲俄裔指揮家佩欽科列入第二群,如今人家已被任命為下任柏林愛樂音樂總監,而咱台灣樂迷還在大聲發問...這誰誰誰是誰啊...?眼光真的有差...( 嗚!我也是那個上網猛查那個誰誰誰的成員之一 )。
日本樂團多,樂迷多,需要的音樂家也多,長期下來,音樂品味自是不俗,也難怪他們需要一本記載這麼多指揮家的專書...,如果您問我...有沒有那位指揮家是 我心中的遺珠之憾,那 866 位指揮家之外的遺珠,我詳細地將《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翻了好幾遍,始終找不到他的名,有人知道我想的是誰嗎? |
|||
後記之二
左圖是《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一書封底裡的廣告頁 --- EMI CLASSICS 大幅介紹其手上王牌組合英國指揮家拉圖及柏林愛樂最新錄製發行的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及白遼土《幻想》交響曲等,EMI 當年以奪得頭采的態度迎來這對組合,並致力為其錄音發片,這則廣告是 2010 年刊登的,2013 年 EMI 賣給 WARNER 古典,這些錄音的版權應也隨之轉移...( 不過拉圖和柏林愛樂一下自創 BPO 的品牌,一下又為 SONY 錄音,好亂啊,我已沒空跟隨...),看來超強古典天團再多新錄音也扛不起 EMI 這間百年老店的舊招牌...。
對了,我心中《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的遺珠大家心中有譜了嗎?挾地利之便,既然長期在日本樂壇耕耘的外國指揮家其群別得以升等,那我們便不能忘記曾長期在臺打拼的美國指揮家享利•梅哲( Henry Simon Mazer, 1918 - 2002 )了,梅哲曾先後出任匹玆堡交響樂團及芝加哥交響樂團副指揮,1986 年出任高雄市交響樂團指揮,1989 年辭去此職,從此他的名字便和台北愛樂室內樂團劃上等號...,我聽過幾場梅哲和高市交的演出,但聽更多他指揮台北愛樂室內樂團的音樂會,梅哲對國內樂壇的貢獻不用我多言,在翻閱《世界指揮家名鑑 866》時,我竟不覺憶起他的名,您是不是也一樣呢? |
|||
本文完成於 2015 年 10 月 26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