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唱

 

西敏寺(Westminster)唱片公司由 James Grayson, Michael Naida Henry Gage 三人創始於1949年的紐約,其中 Grayson (1897-1980) 於二次大戰期間由倫敦遷徙至美國,這也說明唱片公司會以英國西敏寺大教堂為名的理由。

西敏寺唱片公司的首次錄音可能開始於 1949 年秋天,地點在維也納,到了1950 4 月美國已有首批六張唱片以 WL5000 系列之名發行,他們以每月至少四張唱片的速度持續推出新唱片,到了 1950 12 月,西敏寺唱片已發行44張唱片,這些唱片有近半數是由該公司首位音樂指導,出生於捷克布拉格的 Henry Swoboda (1897-1990,1) 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VSO)所灌錄,此時較引人重視的錄音包括高大宜(Kodály) Te Deum Theatre OvertureWL5001,如圖】,史特勞斯(R. Strauss) 的音詩【WL5004】和交響幻想曲「來自義大利( Aus Italien)」【WL5032】等。

西敏寺唱片公司的第一張唱片 - WL 5001,曲目是高大宜的 Te Deum。

 1Henry Swoboda,我所有的音樂字典上都沒有他的名字。

 

這些早期錄音還包括了由莫拉爾特(Moralt, Rudolf, 註)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所錄製的葛魯克( Gluck, )的芭蕾音樂 「唐璜(Don Juan)WL5028,維也納愛樂管樂合奏團(Vienna Philharmonic Wind Ensemble, 註) 首張莫札特小夜曲第11, K375和第12, K388的唱片WL5021。維也納演奏廳四重奏(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 也錄製了一系列的室內樂作品,包括與鋼琴家 Paul Badura-Skoda 合作的舒伯特鱒魚(Trout)五重奏, D667 WL5025、四重奏死與少女”, D810WL5052和其它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WL5033, WL5041等,其中,那張“鱒魚”五重奏成為西敏寺第一年最暢銷的唱片。 

鱒魚五重奏,西敏寺第一年最暢銷的唱片WL5025】。

註:

l       莫拉爾特(Moralt, Rudolf. 1902-1958):德國指揮家,理察.史特勞斯的忠實擁護者,1940-1958年為維也納歌劇院常駐指揮。

l       葛魯克(Gluck, Christoph Willibald von. 1714-1787) :日耳曼作曲家,是歌劇創作的先驅,故傳世作品以歌劇居多。

l       維也納愛樂管樂合奏團(Vienna Philharmonic Wind Ensemble) 其成員皆源自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曾出訪美國並造成轟動,是當時歐陸知名的室內樂團體之一,經過多年合作,他們擁有從古典到現代的龐大演出曲目。其固定成員包括法國號演奏家 Gottfried Freiberg1928年加入維也納愛樂】、長笛家 Hans Reznicek1934年加入VPO】、巴松管演奏家 Karl Oehlberger1937年】、單簧管演奏家 Leopold Wlach 1928年】,他們皆任教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

l       維也納演奏廳四重奏(Vienna Konzerthaus Quartet) 以兼具力度和纖細詮釋聞名於歐洲的室內樂團,創立於1934年,團員皆為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成員,亦皆畢業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從1937年起,他們每年都在 Wiener Konzerthaus Gesellschaft舉行六到八場的音樂會,然後再把相同的曲目帶到薩爾玆堡、林滋及Graz等地,1946年起他們更在德國、端士、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愛爾蘭、義大利和匈牙利境內反覆旅行演出;維也納演奏廳四重奏的成員包括:Anton Kamper(1st violin) Karl Maria Titze(2nd violin) Erich Weiss(viola) Franz Kvarda(cello) 等四人。【資料見 Westminster XWN 18604

 

除了鱒魚五重奏外,西敏寺發行由德國指揮家舍爾興(Hermann Scherchen, 1891-1966) 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巴哈B小調彌撒受到更廣泛的重視WL5037/39,舍爾興在 1941-42 年間曾為瑞士 HMV 唱片公司錄音,戰後也曾為瑞士 DECCA 留下些許唱片,1950 年西敏寺唱片公司的人員到達維也納時,他正在此地為 Ultraphon / Supraphon 錄音(這些唱片先發行78轉唱片,後來才發LP),舍爾興是西敏寺創辦人Grayson 最推崇的藝術家,他很快便成為西敏寺最重要的指揮家。舍爾興在 1951 年初為西敏寺錄了八首海頓的交響曲,其中以“軍隊” 交響曲最為著名() ,這些唱片讓西敏寺唱片成立“高傳真(High-Fidelity) 的同義字。

當時的發燒片 -- 舍爾興指揮海頓的“軍隊” 交響曲【WL5045】。

 


註:

l       指揮家舍爾興(Scherchen, Hermann. 1891-1966) :德國藉指揮家,年輕時曾任柏林愛樂的中提琴手,現代樂的權威,但他為西敏寺的錄音卻以古典為重;之所以將他的名字譯為舍爾興,是因為他的中國籍妻子蕭淑嫺是如此稱呼他的名,其資料請見惟因許先生的補充。

l       據曹永坤先生補充,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在維也納、慕尼黑與柏林三地設有秘密警察總部,總部內有極先進的錄音設備。西敏寺在維也納的錄音其音質遠勝其他同期的美國唱片,應與使用這些錄音器材有關。

 

 

1951年西敏寺的其他錄音還包括鋼琴家 Kurt Appelbaum() 在紐約錄製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系列,當初原本是要進行全集錄音的,但在 HammerklavierWL5150後計劃後中止了;另外兩位年輕鋼琴家 Paul Badura-Skoda 及德穆斯(Joerg Demus) 合作錄製了莫札特與舒伯特的四手聯彈與雙鋼琴的作品 【註】,其中以舒伯特的 Grand Duo, D812 WL5093最引人注意;這年指揮家 Swoboda  與維也納交響樂團合作灌錄了史上第一套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的唱片WL5055/56,他另外還和 Winterthur 交響樂團錄製一系列的唱片,包括與女鋼琴哈絲姬兒 (Clara Haskil())合作的兩首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K459 K466WL5054,以及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WL5057,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唱片正是海絲姬兒最早的錄音。

 Paul Badura-Skoda Joerg Demus 合作錄製舒伯特的四手聯彈作品 Grand Duo, D812 WL5093】。

此外,西敏寺也開始將曲目擴展到藝術歌曲的範壔,首批唱片是由 Alfred Poell 演唱沃夫 (Wolf)WL5048及布拉姆斯( Brahms)WL5053等人的作品。 


註:

l       Appelbaum, Kurt:成名甚早的德國鋼琴家,四歲開始演奏鋼琴,

l       這是一段節錄自「不朽的鋼琴家」第469頁的文章 ---

如果說布倫德爾走的不是比賽的途徑,那麼他是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錄製唱片。他的事業  當然是在美國---是通過唱片而有所成就的,而且這要比他的美國首演早好幾年。LP間世是1948年的事。那時美國僅有兩家唱片公司---勝利和哥倫比亞---以較大規模錄製古典音樂。但是LP問世後不足五年,僅在美國就有了數以千計的唱片公司,其中有數十家專門錄製嚴肅音樂,領頭的是沃克斯(Vox)和西敏寺(Westminster)兩家。由於採用新的磁帶錄音處理法,唱片公司可以到歐洲去,向廣播電臺購買或租借磁帶或是廉價聘用年輕藝人。得益於LP初期階段的三位鋼琴家是布倫德爾、保羅.巴杜拉-什科達和約爾格.德穆斯(Demus)。布倫德爾為沃克斯公司錄製了大量貝多芬和李斯特的作品。當他於1963年首次赴美國巡迴演出時,已是一位知名人士。

l       德穆斯(Demus, 1928- ):奧地利鋼琴家,1940-45年於維也納音學院就學。

 

  


在倫敦的首批錄音

西敏寺的人員是在 1950 年底到達倫敦,他們在倫敦最先為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Amadeus String Quartet) 錄製一系列的唱片,最早的作品是海頓的三首弦樂四重奏,其中包括“耶蘇臨終七言(The Seven Last Words of Christ, Op51)WL5064/65在內,接著西敏寺又以作曲家波伊斯(Boyce, Williams) 的交響曲WL5073為首為哈斯( Karl Haas)指揮的倫敦巴洛克合奏團(London Baroque Ensemble) 錄製許多唱片。這年最後的錄音是 Victor Carne 演唱舒伯特的歌曲“冬之旅(Die Winterreise)WL5087/88,由於 Carne EMI Abbey Road Studios 的製作人,因此可以解釋為何這套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偉大的 Gerlad Moore了。

哈斯( Karl Haas)指揮的倫敦巴洛克合奏團錄製 J. Haydn, M. Haydn 及 Boccherini 的唱片【WL-5080】。

註:

l       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Amadeus String Quartet) 資深樂迷最熟悉的四重奏團體之一,創團於1948110日,

l       哈斯(Haas, Karl) 1900-1970,出生於德國的指揮家,1939年起定居英國,1941年創立倫敦巴洛克合奏團(London Baroque Ensemble) 【此團現況?】 ,專事演奏當時仍罕聞的巴洛克時期之作品,1966年退出舞台。

 

1951年西敏寺唱片公司與 Kurt List (1913-1970) 簽下製作人合約,同年西敏寺終止與維也納交響樂團的合作關係,他們最後的合作作品是舍爾興指揮俄國作曲家普羅可菲夫的辛西亞組曲(Scythian Suite, op.20) 及基傑中尉組曲( Lieutenant Kije Suite, op.60) WL5091,當時這張唱片被當作發燒唱片來促銷。19519 月,舍爾興開始他與維也納國立歌劇管弦樂團(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 簡稱 VSOO) 為西敏寺的錄音,首張唱片是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WL5089,接著是第六號交響曲“田園(Pastoral)WL5108、多首海頓的交響曲,以及六首巴哈清唱劇(Canata) WL5112, 5123, 5125, 5138,接著是與鋼琴家巴杜拉-史柯達合作的貝多芬第四和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WL5143, 5114

List 與指揮家 Boult 合影。

l       Kurt List(1913-1970)一位高品味、曾在維也納就學的猶太音樂家。

l       維也納國立歌劇管弦樂團(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 簡稱 VSOO)

 

此外,Felix Prohaska 也為西敏寺留下三張令人難忘的錄音(他通常出現在 Bach Guild ) ,他指揮維也納國立歌劇管弦樂團與巴杜拉-史柯達合作莫札特鋼琴協奏曲 K491, K595 WL5097】,還和小提琴家 Walter BarylliPaul Doktor 以合作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Sinfonia Concertanate, K364) WL5107,以及與大提琴家雅尼格洛(Antonio Janigro)合作海頓和鮑凱里尼( Boccherini )的大提琴協奏曲 WL5126等,這時西敏寺唱片公司已可以每個月穩定地發行五張唱片,到了1951年底,他們目錄上的唱片編號己從5000號累計到5107號。 


西敏寺唱片史 之二 之三 之四 之五

西敏寺圖騰 Mono 之一 Mono 之二 Mono 之三 Mono 之四 Stereo 之一 Stereo 之二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南方的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