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公司的一些問題
此時,許多問題逐漸浮上檯面,西敏寺唱片竟成為自己成功後的犧牲品:其一,由於唱片行習慣將一些大品牌的唱片以折扣的方式誘惑消費者購買,而西敏寺唱片的價格始終很穩定,並未列在折扣中;其二,1953 年六月,美國唱片協會選定新的 RIAA 再生曲線為標準類比再生曲線,而在這之前西敏寺所有的唱片卻皆為較早的 NBA 曲線製成;其三,西敏寺唱片的播放長度較於其他品牌略短,這個問題在新發行的唱片上格外嚴重,加上他們持續發行新唱片的投資已超過該公司本身的財務負擔,上述種種皆是市場競爭上的弱勢;然而真正的致命傷還不在兒,1955 年一月,美國主要唱片大廠統一將他們的唱片價格降價為 3.98 美元,這將使包括西敏寺在內的小型唱片在市場競爭上處於更不利的位置。
上述問題的威脅十分急迫,西敏寺唱片公司被迫效法大廠的作法 --- 他們以公司五週年慶為理由將所有庫存以半價售出…,當慶祝期限過去,其原有 WL 5000 系列唱片仍以半價在市面銷售,但隨後整整有四個月沒有新唱片的發行,直到 1955 年六月才推出全新的18000系列,這些新唱片就不再享有折扣。
西敏寺唱片 18000 系列初期的發行策略頗為奇特,他們模仿 Angel 唱片的市場策略,將同一張唱片同時以兩種包裝做不同價位的發行,一種的唱片封套有不同的插畫設計,封套背頁並有曲目說明,其售價為 4.9 8美元(此為WN18000系列),另一種則沒有解說,封套設計也較簡化,這樣消費者可以省下一塊美金,也就是以 3.98 美元售出(SWN18000系列),西敏寺唱片公司希望以此維持產品在唱片市場的競爭力。
新系列唱片一開始較偏重倫敦的錄音,先是 Rodzinski 指揮的蕭斯塔高雄契第五號交響曲【WN/SWN18001】,緊接著是舍爾興和英國巴洛克管弦樂團合作 Geminiani 的 Concerti grossi, Op.3 【WN/SWN18002】及 Corelli 的 Concerti grossi, Op.6【WN3301】等;不過將唱片做雙重型式的發行其實並不明智,因為這將增加唱片公司本身和所屬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因此在一年後,西敏寺將此系列唱片重新以正常封套(即附有插畫設計)並附解說的方式發行(此即為大家熟悉的XWN18000系列) ,而售價仍維持較低的3.98美元。 |
|
舍爾興和英國巴洛克管弦樂團合作 Corelli 的 Concerti grossi, Op.6【WN3301】。 |
此外,西敏寺先前的 5000 系列唱片經過促銷後已銷售一空,於是他們很快地將此系列唱片在新的 18000 系列中重新發行,新唱片全部採用標準的 RIAA 再生曲線製作,且在曲目安排上也至少奏足一小時,這些改變的企圖心亦可在西敏寺的唱片目錄上察覺。
Rodzinski 及 Leinsdorf
1955 年 5 月,兩位知名指揮家在倫敦正式加入西敏寺唱片的陣容,他們便是大家熟悉的羅津斯基(Rodzinski 註)及萊恩斯朵夫(Leinsdorf註)。羅津斯基為西敏寺先錄製了足夠發行兩張標準唱片長度的華格納管弦樂作品集(若發行在W-LAB系列則夠發成三張);而萊恩斯朵夫則指揮英國的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一口氣錄了莫札特最後二十首交響曲,舍爾興則重錄他早期的成名作---海頓的軍隊交響曲【W-LAB7024】。 |
|
莱思斯朵夫在西敏寺幾乎錄完莫札特全部的交響曲,上圖為第 21-24 號交響曲的錄音 【XWN 18756】。 |
這年秋天西敏寺唱片將英國 Argo 唱片公司的錄音引進美國市場 (此時 Argo 還未成為 Decca 的一部份) ,不到兩年的光影西敏寺便發行超過三十張源自 Argo 的唱片,這些唱片皆選自 Argo 前一百張錄音;此外,1956 年西敏寺更得到瑞典 Discofil 唱片、法國小廠 Pleiades 和來自俄國的授權,陸續推出不少佳作。
註:羅津斯基(Artur Rodzinski, 1892-1958) :出生於波蘭的指揮家,1933 年入美國藉。他早在 1926 年便開始美國的演出。
萊恩斯朵夫(Erich Leinsdorf, 1912- ) :出生於維也納的指揮家,1942 年入美國藉。
除了先前提及的藝術家及樂團外,其它演奏家也陸續加盟西敏寺唱片的陣容。在美國,頗受尊重的巴哈學者 Carl Weinrich 於 1955 年七月用仿古的現代瑞典管風琴錄製一系列巴哈管風琴作品,包括一些 Toccatas 及賦格(Fugeus) 等 【W-LAB7023】。
此外,瑞典管風琴家 Alf Linder 則用同一部管風琴錄製了 Buxtehude 全部的管風琴作品 【WN/SWN 18117】,大鍵琴家Robert Veyron-Lacroix 則錄製 Rameau 的大鍵琴作品;另外,源自 Pleiades 唱片的 Parrenin 弦樂四重奏則為西敏寺錄了法國作曲家法朗克的弦樂四重 【WN/SWN 18136】,年輕的吉他演奏家 Julian Bream 開始一系列西班牙吉他獨奏作品的錄音 【XWN 18139】;老經驗的鋼琴家 Egon Petri 完成貝多芬第 8, 14 和 23 號鋼琴奏鳴曲 【XWN 18155】,年輕的鋼琴家 Raymond Lewenthal 也挑戰相同的作品 【XWN18400】,另一位鋼琴家 Yuli Boukoff 更發行了三張普羅可菲夫的鋼琴作品 【XWN 18369/70/71】。 |
|
普羅可菲夫的鋼琴作品 【XWN 18370】,由Boukoff 演奏。 |
立體時代的來臨
西敏寺首張立體錄音為何?答案是由萊恩斯朵夫指揮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所錄製的莫札特交響曲全集;不過羅津斯基亦不遑相讓,他指揮由小提琴獨奏家 Erica Morini 以同樣的錄音技術完成了柴可夫斯基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單聲道版 XWN18379, 18600;立體聲版 WST 14017(5/60), 14037(4/61) 註】,這些唱片在英國則由西敏寺的新盟友 Associated 唱片公司發行。 |
|
西敏寺最早的立體唱片之一【WST 14002】,曲目是美國作曲家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 |
此外,羅津斯基還錄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號交響曲 【XWN 18541;WST14006(8/61)】、胡桃鉗全曲 【單聲道版OPW1705;立體聲版 WST203(2/61)】,及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 和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這個錄音先在 Laboratory 系列發行【W-LAB7044, 7058】,然後再合併在單聲道的 XWN18700 唱片中,最後才以立體聲的方式銷行【WST14052, 14001】。西敏寺此時和 Nixa 唱片共同製作了一系列指揮家 Boult 指揮 Philharmonic Promenade Orchestra 的錄音,人且在此之後 Boult 便不再為西敏寺錄音,事實上西敏寺在倫敦的錄音此時也暫告一段落,然而這些與 Nixa 合作的 Boult 錄音在美國的發行權卻轉移到 Vanguard 唱片公司手中,最後再轉交由 Mercury 唱片發行。
讓我們將焦點轉移到法國 --- 自從 1954 年西敏寺結束與 Ducretet-Thomson 唱片公司的合作關係後便不再有新的西敏寺唱片在法國發行,但這個縫隙終於在 1956 年初由法國 Vega 唱片公司所遞補,他們首先合作由 Louis Fremaux 指揮 Colonne Orchestra 灌錄法國當代作曲家浦朗克(Poulenc)的「聖母悼歌(Stabat Mater, 1950)」,並在 1957 年九月發行,同樣的組合還錄了浦朗克為男中音與室內合奏團的清唱劇「假面舞會(Le Bal masque, 1932)」【XWN18422】。
Vega 很快地在法國發行西敏寺的唱片,甚至從 1958 年四月起他們還共同製作了更多作品,其中以舍爾興指揮巴黎歌劇院管弦樂團---白遼士的安魂曲最受矚目【XWN2227;WST201(6/59)】,而羅森塔( Manuel Rosenthal, 註)也指揮同一樂團灌錄了一些拉威爾的管弦樂等作品【XWN330】,在往後的兩年間將有超過 30 款 Vega 的錄音出現在西敏寺的唱片目錄中。 |
|
舍爾興指揮巴黎歌劇院管弦樂團---白遼士的安魂曲【XWN2227】。 |
註:羅森塔( Manuel Rosenthal, 1904-):法國作曲家、指揮家,1918-1923年就學於巴黎音樂院,曾師事拉威爾(Ravel) 。
來自 Erato的錄音
西敏寺唱片在法國的合作夥伴還包括了知名的 Erato 唱片公司,1957 年 9 月起西敏寺在美國陸續發行了巴哈的「聖母頌歌(Magnificat)」 (Kurt Redel指揮) 【XWN 18465】、Gilles 的安魂曲 (Frémauxl指揮註) 【XWN 18466】及舒玆(Schütz)的 Musikalische Exequien (Fritz Wernerl指揮註) 【XWN 18467】等源自 Erato 的唱片,但西敏寺並未直接參與製作,到 1959 年為止,西敏寺還陸續發行了近 30 張 Erato 的唱片。
註:弗瑞莫(Louis Frémaux, 1921- ) :法國指揮家,1947-52年於巴黎音樂院求學,後曾任蒙地卡羅國立管弦樂團(1956-66) 、伯明罕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兼總監(1969-78) ,雪梨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79-81) 等職務。
(Fritz Werner, 1898-1977) :德國管風琴家及指揮家,曾創立舒茲合唱團(Heinrich Schütz Choir) 並與該團合作錄製大量聲樂作品。
1957 年 12 月,美國指揮家阿布拉瓦內爾(Maurice Abravanel註)指揮猶他交響樂團 (Utah Symphony Orchestra) 錄製韓德爾的神劇「以色列人在埃及(Isreal in Egypt)」【XWL2224;WST207, 5/60】,隨後又錄了另一齣神劇「馬加布斯的猶大(Judas Maccabaeus)」【XWL3310;WST301, 8/60】等作品;此時,年僅 16 歲的年輕鋼琴家巴倫波英(Barenboim註) 也為西敏寺錄了貝多芬第 8 號(悲愴), 14 號(月光)與 23 號(熱情)【XWN18740】、第 21 號(華爾斯坦)與32號【XWN18741】及第 29 號 Hammerklavier等【XWN18760】鋼琴奏鳴曲。 |
|
年輕的巴倫波英曾在西敏寺錄製貝多芬和莫札特的鋼琴作品,上圖為 XWN-18741 的封面。 |
註:
l 阿布拉瓦內爾(Maurice Abravanel, 1903-1993) :出生於德國的美國指揮家,曾師事寇特.懷爾(Kurt Weill) ,1924年於柏林首次登台,先後於柏林、羅馬和大都會等劇院指揮,1947-79年任猶他交響樂團指揮。
l 巴倫波英(Barenboim, 1942- ) :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以色列鋼琴家、指揮家,現任芝加哥交響樂團總監,他在西敏寺還留有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及協奏曲的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