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談黑膠轉檔的心經歷程與態度》,嗯,就外在嚴肅內心輕鬆啦!


向更好聲音前進 --- 2017 年高雄音響展遊戲繼續...

 

2017 年高雄音響展將在 4 月 20 日到 23 日於國賓飯店舉行,南方依例在 501 展房恭候新朋舊友們的來訪...,這回南方將展示 PMC Twenty5 糸列的旗艦 twenty5 26 揚聲器搭配德國 AVM PA 8 / SA 6.2 前後級擴大器,訊源則包括英國 Nottingham Interspace Junior HD 類比唱盤( 日本光悅《材》唱頭 / 挪威 Electrocompaniet ECP 2 唱頭放大器 )和義大利 North Star Design Supremo 數位播放器等,其中數位播放器播放的是南方自行由黑膠轉錄出的音樂檔案...。

 

這些年黑膠唱片在音樂市場上重新得到...尊重,許多和黑膠唱片相關的話題在網路上不斷被討論,其中如何將黑膠唱片轉錄成數位檔案絕對算是熱門話題( 書店還有專書教樂迷如何轉錄呢!),由於黑膠轉檔這塊南方已進行好一陣子,這幾年打電話或親訪南方...考察...叫陣...的人還真不少,正巧這屆音響展前南方另有奇遇,讓黑膠轉檔的聲音大大進步,以訛傳訛,不如親自說明,始有本文。


現在只要是號人物身邊都有位小編 代為推廣發揚其一言一行,唉,南方小小,只好自己創造位小編來參與遊戲,否則沒發問光自己一直談話好像也很奇怪...,以下便是《南方談黑膠轉檔的心經歷程與態度》,我有一直在進步喔!


 

【小編】:你好,我很忙,就不客套了...,我知道你將黑膠轉錄成數位檔案已經好些年,你是如何起心動念?何時真正動手?還有,你轉錄黑膠的動機為何?

【南方】:哈,那我也不客套了,一定是有需求的動機才會做黑膠轉檔這件事...;話說 2008 年我受友人邀請陪她到高雄廣播電臺主持一個古典音樂的節目,這位友人對古典音樂欣賞有著無比熱情,她完全不計較這是一個沒有薪資的義務職...,我陪她陪了近兩年,節目長度也由 30 分鐘延伸到 60 分鐘,2009 年年底她找到一個很棒的工作,所以我只好一個人硬著頭皮接下這個節目,就在考慮是不是該放手的時刻,電臺再度調整我的時段,節目長度也增加為有薪水的每週 100 分鐘( 2017 年 4 月 3 日起再增長為每週 110 分鐘 ),音樂節目自然少不了播放音樂,但高雄廣播電臺本身的音樂資料並不大,我得自己找音樂來放...,由於我手邊黑膠唱片的數量遠多於 CD,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可以將黑膠中的音樂轉成數位檔案,那做節目時就快樂多了,於是...,所以...,最後是在 2010 年初完成系統架構,開始我的轉錄人生。



【小編】:當你下了這個決定,你知道該買那些設備?有沒有那些人協助你?

【南方】:黑膠轉檔這件事對我及南方來說,這都是個大決定,因為這肯定得花不少錢,而且當時週遭認識的錄音師們也沒有人真正做過這件事...( 事實上,那時黑膠並不像如今熱絡,錄音師幾乎不會有此類轉檔的案子 ),不過他們還是善意地給我不少建議、 提供採購清單及提醒,我在緩慢做功課後,最後依自己的財力及聆樂習慣決定採買的設備...。


【小編】:設備買來你就會用?都沒有遇到問題?

【南方】:設備買好我就會用...,嗯,該這麼說,設備會操作和能轉錄出好聽的音樂是兩回事,我沒有音響工程的背景,所以一開始問題 真的不少,幸好關關難過關關過...。


【小編】:可以說一下你買了那些設備,以及遇到什麼問題嗎?

【南方】:好的,南方原本有一套類比設計 --- 英國 Nottingham Hyperspace 唱盤、日本光悅《材》唱頭及德國 AudioNET PAM 含外加電源 EPS 的唱頭放大器,我想這絕對是一套夠水準的類比組合,可以提供很棒的音樂資訊供數位轉檔用...,於是我買了 MYTEK STEREO 192 ADC 及 Sound Device 702 Digital Recorder( 後來又加了 M2Tech 的 CLOCK ) 來記錄前面的類比資訊,然後...,然後...就 GG 了,因為...我根本無法同步鑑聽,我還真犯了個大錯...。

 

事情是這樣的 --- 依我自己原先的設定,來自 AudioNET PAM 唱頭放大器的類比訊號會先送到 MYTEK STEREO 192 ADC ( 類比數位轉換器 ),而 ADC 編出的數位碼再交 Sound Device 702 Digital Recorder 編輯成檔案,然後再藉由 Digital Recorder 輸出 SPDIF 同軸數位訊號給家用音響的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 ),我便可以利用南方的音響組合邊轉檔邊鑑聽...,唉,我壓根沒想到 Sound Device 702 Digital Recorder 送出的是 24 bit 的數位訊號,而當時家用音響的 DAC 大多只支援 CD 規格的 16 bit 數位訊號,於是我完全無法聽自己轉檔的音樂,那時真的很沮喪...。



【小編】:那後來怎麼克服呢?

【南方】:其實不難,就增加預算,增購一部 SPDIF 輸入可以接受 24 bit 192 khz 的 DAC 便克服了...,不過要好聽,要我買得起,音色要自己喜歡,那時也花了不少時間試聽尋覓呢!


【小編】:最後是那一部 DAC 被你選中呢?

【南方】:義大利 North Star Design 當時的旗艦 DAC Extremo,我一接上就知道這是我想要 & 可以信任的聲音,於是馬上留了下來...( 當然,是要付錢的 ),不過我得強調一下,那時家用音響的 DAC 幾乎都沒有 USB 直入的功能,也就是還不能和現在一定,接一條 USB 線便可一般電腦相連接,所以當時我選擇 North Stat Design 的 Extremo DAC 真的沒有任何商業考量,就真的只是好聽...,沒想到她家產品在之後的數位播放器時期能大放異彩,這是我 那時壓根沒想到的事...。


【小編】:有了 DAC,你就可以邊錄邊聽,你的轉錄人生於是開始?

【南方】:唉,非也,問題還沒有結束...,AudioNET PAM 這款唱頭放大器有二組輸出,我將一組直入前級的「Input A」,另一組先送到數位轉錄設備再經 DAC 回到前級的「Input B」,由於光悅 MC 唱頭《材》的輸出電平只有 0.6 mV,即便我巳將 PAM 的 Gain 開到最大,Sound Device 702 Digital Recorder 的錶頭仍不斷提醒我送入的訊號過低,我在系統的「Input A」及「Input B」之間切換比較時,後者的音量明顯變小,動態也被壓縮,我完全沒辦法克服此問題...。



【小編】:最後如何解決呢?用電腦軟體來提昇動態嗎?

【南方】:我習慣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 --- 我決定換一顆輸出較適合此套轉錄設備的唱頭...,開音響店的好處就是 這類資源多,於是我商借了幾顆唱頭一一裝起來試裝...,結果英國 wilson benesch 型號為《Carbon》的唱頭其輸出最適合這套轉錄設備,加上聲音也很棒,於是在確定唱頭後,整個轉檔工作才真正展開...,當時《Carbon》是 wilson benesch 最高階的唱頭,我的荷包...。


【小編】:你說過你是在 2010 年高雄音響展南方展房內第一次播放自己轉錄的音樂檔案...,當時仍沒有支援 USB 輸入的數位播放器,那你是怎麼播音樂的?該不會是直接帶 Digital Recorder 去放吧?

【南方】:哈,你真內行,那年我還真帶著一堆預先存入音樂檔案的 CF 卡及 Digital Recorder 去播放...( 見下圖 ),我事先印好一疊小抄,註明每張 CF 卡中存錄的音樂,然後不斷抽換 CF 卡播放給來賓聽...,想想,2010 年並不太久,但在這個各式數位播放器擅場的時代,很難相信才不久的 2010 年竟還得用如此...原始的方式播放音樂,時代進步的真快。



【小編】:為何會以 24 bit 176.4 kHz 為規格?有什麼特殊原因嗎?

【南方】:那時我對 44.1 kHz 到 192 kHz 的取樣頻率其實並沒有太...刻骨銘心的感覺或感動,但我知道數大未必一定美,其實 CD 已經很好聽了,取樣頻率只要比 44.1 kHz 高,應該就足夠了...( 我現在還是這樣認為 ),但由於道聽塗說太過,為滿足無比的虛榮心,我選擇 ADC 時刻意選擇 44.1 kHz 、48.0 khz,以及兩者倍數的型號( 所以我可以選擇 44.1、48.0、88.2、96.0、176.4 & 192.0 kHz 等取樣頻率 ),然後將同一段音樂轉錄成各種規格,再回過頭來和類比直入的原始音源比較, 看看那種規格的聲音和類比直入最為接近,就這樣一個人玩了好幾天,最後決定以 176.4 kHz 為南方轉錄人生的遊戲方式...,不過我得強調 --- 此結果僅為南方當時音響組合反覆聆聽後的決定,只代表南方當時的立場,在不同音響組合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特此說明...。


【小編】:你覺得你轉錄出的音檔和實際聆賞黑膠唱片...大概保留了多少成的...音樂?

【南方】:哇!好像每個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這還真難回答...,我沒有辦法很精確地告訴您這麼做到底保留了多少音樂,但我可以換個角度回答您這個問題 --- 我是在大四上快結束時擁有人生第一部類比唱盤,他和 CD 相似又略異的音色一下子擄獲我的心,讓我一步步邁入黑膠的深淵...,那時我正積極準備研究所的考試,沒課的時候我大多將自己關在租屋處大聲...邊看書邊聽黑膠( 或是邊聽黑膠邊看書...),就這樣拼了大半年,再加上唸研究所的兩年,聽音樂我幾乎只聽黑膠,畢業後我隨即到音響店上班,我發現...我發現...我要看書要思考...就只能聽黑膠,是的,我失去邊聽 CD 邊看書邊思考的能力...,不過我得告訴您,我發現我在聽自己轉錄的音檔是可以看書兼思考的,這樣有回答到您的問題了嗎?


【小編】:老實說,你平時沒事會聽自己轉錄的黑膠音樂嗎?

【南方】:坦白說,很少,真的很少有機會聽...,真的啦!就我一直在買黑膠片啊!新買的和之前買的片子...,唉,我買片子的速度超過我聆聽和轉錄的速度,加上偶爾會回頭去聽想聽的唱片,所以我只有三種情形會聽自己轉錄的黑膠音樂...,第一,在錄廣播節目時;第二,在音響展的會場上;第三, 在南方放給挑選音響的客戶聽...,所以我平常還真沒什麼機會聽自己轉錄的音樂...。



【上圖為南方於 2010 年參加高雄音響展的製作物,我很高興我到現在仍快樂地買唱片,聽音樂...,那個初衷還在呢!】


【小編】:我看過一些音響展的報導,大多對你轉錄的音檔聲音表現感到滿意,你自己的看法是...?

【南方】:有些事我很少講給別人聽,既然您提了,我就講開吧。

 

我相信過去、現在與未來,仍會有不少人基於工作需要、個人收藏嗜好等因素加入黑膠轉檔的行列,當然,肯定有人以自己轉檔的成就感到驕傲與自滿,但我個人以為...當我們拿起一張黑膠唱片邊聽邊轉錄時,請千萬不要忘了在這之前已經有許多人為這張唱片奉獻出自己的態度( 至少包括作曲家、演奏家、錄音地點的建築師、錄音師、後製錄音師、刻片錄音師及壓片廠的工作人員等 ),是經過他們的努力( 當然也可能不夠努力 )這張黑膠才能存在,而我們,就只是放下唱針,啓動轉錄開關,一段音檔始成...,好啦,我知道唱盤唱臂的選擇及調整、唱頭放大器的搭配,甚至週邊電源和線材亦可代表轉錄者的品味與態度,但這些是愛樂者基於自己喜愛自願承擔及享受的,和前述作曲家、演奏家、錄音師等人對這張唱片的付出,在我看來實不能相提並論,所以轉錄者要懂能感恩及謙卑,我們又沒架麥克風沒混音沒剪輯沒後製,真的就只是放下唱針 & 啓動轉錄開關,不是嗎?


【小編】:我很好奇,你轉錄黑膠這麼多年了,轉錄的這個...行為與過程有沒有對你音樂或音響的美學造成什麼影響?

【南方】: 我前面說過,我起初只是為了廣播節目的需要才開始轉錄黑膠的,只不過恰逢數位播放風潮,才讓這個轉錄的...行為變得有趣...。怎麼說呢?如果只是應付節目需求,我想只要音色 OK 應不會有聽眾會打電話到電臺抱怨才對...,而之前音響展我固定會帶黑膠唱片到會場播放,像我這類的黑膠迷是不怕唱片被人聽的,但我真的好怕有些來賓會自行翻閱我的唱片,接著挑出鈔票要當場奪愛...,所以如果可以儘量將轉錄的音檔聲音弄的好一些,好到足以在音響展中播放,那我參展壓力真的會減小不少...。

 

轉錄了這些年,我愈覺得轉錄過程是個享受( 因為你總得不斷聽,且認真聽啊!),但也是種自我挑戰 ,為了不辜負為這張唱片付出的音樂家及錄音師,我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內儘量將其轉錄地完善些,所以當 AudioNET PAM 唱頭放大器進化到更新更好的 PAM G2,我只好咬牙升級...;這些年對我個人聆樂美學影響最大的不在黑膠轉錄這塊,反而是為高雄音響展製作大展黑膠這個區塊影響我較大,特別是連三年參與整個錄音計劃,一張唱片,從錄音、剪輯混音、後製、送德國刻片,一直到白標樣品片入手,我得在極短時間內決定白標片刻的夠不夠好,是不是就以這個版本下去正式壓片...,很少人會問...我是以那個標準去做決定的?我可以告訴您,我是拿白標片和經後製過的數位音檔比( 我們就是將此音檔交給德國,以此刻片的 ),只要白標片能和此音檔一樣美好,那肯定沒問題,可以正式壓片。

 

好啦,我知道您要問什麼...,數位音檔是數位的,而白標片是黑膠唱片,是類比的,兩者格式不同,這樣比正確嗎?大家別忘了,這是同一段音樂同一次演奏,如果只因播放格式不同然後音色動態表情等都一定要 有所不同,這樣對嗎?我知道類比唱片肯定有其獨特的姿勢及優雅( 這也是為何我一直無法由黑膠中抽身的主因 ),而試聽白標片時,和數位母帶相較,如果白標片只在觸鍵、擦弦、表情、呼吸等細微處不時隱約拋出其獨特優雅,但在音樂呈現上能保有和數位母帶一致的美麗,我會認同這般白標片的表現,代表可以通知德國壓片廠...動工吧!如何?在數位及類比之間我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美學道路,這應是這些年我聆樂最大的收獲。【下圖為將在 2017 年四月推出的《以時間入味的傳奇( II )》 --- 奧地利鋼琴家保羅•史寇達於 2018 年在臺北錄音之黑膠唱片,限量 1,000 張,是高雄音響展第四張以大展為名的專屬黑膠呢!】



【小編】:你覺得在黑膠轉錄這塊你還會持續追求進步嗎?會想轉成 DSD 的格式嗎?

【南方】:嗯...,如果有能力,我當然希望能轉錄的更好些...,套用之前 AudioNET 的廣告 --- 永遠往那個不可能的完美前進...;雖然南方現役及銷售的 North Stat Design 各式 DAC 都有播放 DSD 音檔的能力,但除非我將轉錄設備全部換掉,否則我暫時沒將轉錄格式改為 DSD 的想法...( 鳴,打動重練要花很多時間與金錢啊!);對了,關於黑膠轉錄,我最近有一個變動,讓聲音有不小的改變,可以在這兒順便向您報告一下。

 

每兩週我會依例對唱盤微調及檢查,上週我發現用了多年的 wilson benesch 《Carbon》唱頭針尖已受損( 唱頭的針尖是損耗品 ),於是去電代理商尋問換針的費用及所需的時間,唉,費用是肯定合理的,但時問可能得等上一陣子( 這是原廠作業的因素,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我是不可能等候的,於是先搬南方另一款 Nottingham 唱盤來墊檔,我希望這部唱盤上的光悅唱頭《材》可以讓我撐一陣子...,但之前那個 Gain 不夠的問題依舊,後來我做了一件我之前不願做的事 --- 我先將來自 AudioNET PAM G2 唱頭放大器的類此訊號接到德國 AVM PA 8 這款前級上,再經過前級的十倍放大,由 Pre Out 輸出到 MYTEK STEREO 192 ADC,後面程序則維持不變 ...。什麼是我之前不願做的事呢?那便是訊號有經過前級放大,而非直入 ADC,當時我不願先進入前級的理由是...經過任一款前級,無論這款前級的音色多好聲多純正多中性,被轉錄的音樂訊號中肯定多了這款前級的...味道在裡面,這是當時嚴肅剛直的我極力想避免的...,多年過去了,沒想到我又得面對之前 Gain 不夠的問題,首先,我真的很喜歡 AVM PA 8 這款前級的音色,特別是加了音空管輸出模組後,更讓我喜歡到南方一部,還另外買一部回家...( 坦白說,這款前級並不便宜,我繼續咬著牙買...), 此時為了不被唱頭的 Gain 限制,來自前級的放大似乎變成必要之惡...;其次,既然一張唱片代表著許多人的態度總和,嚴肅剛直兼無奈之餘,也請容許我為黑膠轉檔的行為加入一些我選擇的態度...。對了,跨過這步海潤天空,最後我選擇日本光悅( Koetsu )型號為《漆( Urushi )》為轉錄系統的新成員,且讓我很市儈的提一下,這顆光悅唱頭定價 126,000 元,AVM PA 8 前級加真空管輸出模組定價 430,000 元,有時...錢不是萬能,但要好聽,還是得狠狠地花下去,這樣您同意我有還有持續精進的企圖吧!


【小編】:最後,我相信一定有許多人對黑膠轉錄這塊領域有興趣,有沒有什麼話要對他們說的?

【南方】:哇,我沒有資格對任何人指指點點,如果一定要說,我想一下...,大概有三件事:

 

一, 我們轉錄者真的沒付出些什麼,請以謙遜喜樂的態度認真邊聽音樂邊快樂轉錄吧!

二, 轉錄的音檔可以自己聽,但不可以販售、轉讓與分享,這點請千萬記住,不要侵犯法律喔!

三, 請務必儘可能維持音樂的動態( 也就是 Gain 一定要夠 ),這可是好聲的關鍵呢!


本文完成於  2017 年 4 月 16 日


回南方首頁

在南方聽音樂

回談音論樂

聽南方的音響